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闽南桉树无性系抗逆性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福建闽南是发展桉树人工林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筛选适宜闽南发展的优良桉树无性系 ,对1 6个桉树无性系的抗逆性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受害指数的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 ,认为尾巨桉中的 C3 抗逆性最佳 ,C8、C9、C10 、EC1、EC2 在抗风、抗冻上的表现也较佳 ,所有参试无性系抗病虫害能力都强 ,这些结论可以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闽南山地开展A4、A5、ZL15等7个新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近3 a来对参试无性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观测,结果表明:A4、ZL15、DH32-29和A5速生性、适应性、抗逆性均较强,1 a生平均树高、胸径可达4.8-5.1m和4.4-5.7 cm,32个月生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可分别达12.0m、11.0 cm和0.06m^3以上,适合在闽南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出一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合闽南山地栽植的桉树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闽南山地22个桉树杂种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子代家系间的树高均存在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在8.5年生和10年生时,胸径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单株材积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10年生时,各个家系树高范围为15.61-23.79 m,胸径范围为13.13-20.99 cm,单株材积范围为0.1087-0.4021 m3。通过试验选出21号和5号2个杂交子代家系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入选率为9.1%。通过对6个父本类型的子代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以尾叶桉为母本与以巨桉或巨尾桉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在闽南地区表现突出。同时,通过试验选出了7株优于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的优良单株,其中21号家系中有4株,其单株材积范围为0.4761-1.6333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22.42%-319.98%,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118.95%;5号家系中有3株,单株材积范围为0.4107-0.6864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5.61%-76.50%,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75.49%。  相似文献   

7.
在闽南山地开展巨桉无性系中试,并以尾巨桉DH32-29为对照,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形质性状和木材密度的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无性系在闽南山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干型良好、材性优良。其中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的无性系有巨桉A3、A6和A4,3.5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5.56~17.12m、14.52~16.71cm和0.1315~0.1905m3,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45~4.89m和4.15~4.77cm,其速生性超过或与DH32-29相当,且材性优良,作为大径材培育比DH32-29更有优势。可以认为这3个无性系为速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材质优的无性系,适合在闽南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巨尾桉不同无性系6年生人工林生长量及材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T35无性系生长量最大,其次为T13,T28;无性系128胶合板材品质最好,其次为T35.不同无性系人工林胶合板材各材性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8个无性系中T28是最适宜作定向培育胶合板原料林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桉树与越南安息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珍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95-196,209
对闽南山地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人工混交造林试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混交是成功的,造林密度为1 350株/hm2,桉树与越南安息香以6∶4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产量和质量。4.5年的混交林分中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其纯林提高5.20%、11.49%和29.32%,而越南安息香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其纯林。尤其是混交林中不论是尾巨桉还是越南安息香,小于10 cm小径木比例均比各自纯林减少,而12~18 cm中径木比例增加,并出现了大于20 cm的大径木,这对培育桉树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增强林分抗性等方面均比纯林有明显优势,对维护桉树人工林地力具有现实意义,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0.
廖维建  吕曼芳  李付伸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8-9429,9431
[目的]探究最佳桉树无性系,为桂中地区桉树造林品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东门林场5个DH系列尾巨桉为材料进行造林对比,研究选出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桉树无性系.[结果]造林初期DH32-26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最好,造林9个月分别达到3.2m、2.7 cm;主伐前树高以DH32-27无性系最好(18.8 m),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以DH32-29最大,分别为13.4 cm、0.117 9 m3、171.0 m3/hm2;DH32-29无性系利润最高达55 492.6元/hm2.[结论]综合5个尾巨桉无性系经济效益大小排序依次为DH32-29、DH32-28、DH32-27、DH32-26、DH32-34.  相似文献   

11.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2.
张盛钟 《现代农业科技》2011,(5):196-197,199
龙岩市桉树引种与栽培特性调查研究表明,与引种区广西、福建沿海适宜产区相同桉树品种(品系)相比,在立地条件相似条件下各树龄林分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均低于这2个地区,三年生尾巨桉Ⅰ、Ⅱ类地的生长量是Ⅲ类地的400.0%,二年生尾巨桉Ⅰ、Ⅱ类地是Ⅳ类地的857.1%。桉树生长海拔越低,其生长量越大。在立地条件相似(Ⅰ、Ⅱ类地)条件下,不同品种(品系)其生长量有明显差异。同样的施肥量、肥种和不同施肥次数对林木生长影响很大。桉树在龙岩市各地区引种栽培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13.
施成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0-141
针对闽南沿海地区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引起地力下降、病虫害及水分过度丧失等问题,在闽南海岛东山县丘陵山地进行了桉树与木麻黄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与木麻黄混交能提高桉树生长量,丰富林下植被,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层林,而且混交林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建议在闽南地区推广营造桉树木麻黄带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桉树优良无性系制浆造纸性能与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福建漳州岩溪、天马和南靖3个试验点桉树品系的抗风抗冻、纤维材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成分等性能的测定与分析,经多性状综合评判、交互效应与变异分析,从中选择出具有抗逆性强、纸浆性能好、较高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适合闽南山地发展的C9、C10和C6等3个桉树优良品系 这3个无性系4年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每株干·a-1和4 2~7 5kg·材重量和纤维产量分别可达3 7~4 4m、3 3~3 7cm、9 2~16 1kg·株-1株\+-1·a-1,且抗逆性强、稳定性好、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等良好特性,是制浆造纸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桉树人工林种植,主栽树种为隆缘桉、柠檬桉等,近几年还有新引进的巨桉、尾叶桉等其它桉树品种。但是,省内许多地区桉树林的生长量不高,平均为每年每公顷4.5-7.5立方米。根据世界各国和国内其它地区对桉树试验的资料分析:造成低产的主耍原因除了造林树种选择是否适当以外,更重要的是与肥料及施肥方法有关。造林地施足基肥对桉树的早期速生具明显的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酸性铝处理条件对4个不同耐铝性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吸收Al、N、P、K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对铝元素的累积均主要在根部,且在Al处理后根部Al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耐铝无性系巨尾桉9号平均增幅为43.0%,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平均增幅达95.6%;巨尾桉9号根部的N含量大幅度提高,是耐铝型基因型的一种特殊耐铝机制;而对P的吸收则因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部位存在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与耐铝性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铝胁迫均促进了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对K的吸收,K可能是桉树植体内普遍存在的铝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雷州半岛桉树能源林品种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州半岛5种桉树的生长量、生物量、热值和物质组成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做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种桉树综合得分排名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雷林1号桉>赤桉。尾细桉和巨尾桉得分较高,为适合能源林发展品种;赤桉和雷林1号桉得分较低,不适合作为能源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