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中期 ,日本的Tsunoda就提出高产水稻株型应该是茎秆矮壮挺立 ,叶片短且直立。松岛省三认为多穗、矮秆、短穗是高产株型。在我国自杨守仁提出水稻高产理想株型以来 ,许多水稻专家也相继提出各自的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如袁隆平提出高产水稻功能叶为“长、直、窄、凹、厚”的株型模式 ,黄耀祥提出“半矮秆丛生快”超高产株型模式 ,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株型。近年来 ,随着超级稻集成技术的形成与示范推广 ,对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对协优9308高产栽培株型模式的研究 ,对于超高产栽培和育种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2.
株型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创制理想株型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的杂交水稻培育是水稻增产的两次革命,但近几年水稻产量增长放缓,通过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的结合进而实现超高产将成为第三次育种革命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水稻株型分子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概况,重点关注了叶形、穗型和粒型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水稻理想株型未来的研究趋势,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创制水稻理想株型,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育种问题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1],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是人多地少的我国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一、水稻高产潜力与超高产目标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兴起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热潮。国内杨守仁教授提出理想株型和优势利用相结合的理论[’]。黄耀祥先生提出“半矮秆丛生快长超高产株型模式[’j,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 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阳光200的综合表现及超高产水稻育种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阳光200丰产稳产性好,株型理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最高产量达843.5kg/667m2,增产潜力较大,符合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本文通过分析阳光200的综合性状,对山东省水稻超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稻一季产量15 t/hm^2可遇不可求、复制难、重演性差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未培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农田土壤和未对水稻株型调控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此,笔者提出"三足鼎立"超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超大穗、强耐肥抗倒、营养生长不易过旺的偏粳型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产量潜力可达15 t/hm^2;培育水肥气热高水平供应协调,基础产量在10 t/hm^2以上农田;采取以控制营养生长过旺为突破口的超高产株型栽培。并对有关原则性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后,如何实现更高的水稻产量目标?作者提出了在保持现有水稻收获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提升植株高度的株型发展模式来实现水稻产量不断提高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