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汉阴县双乳公社叶家坝、新塘两个大队,位于凤凰山下,月河南岸,属川道丘陵地带,蚕桑生产都是在79年地区四书会议以后发展起来的,养蚕人员多是新手。今春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两种不同形式试行小蚕共育。叶家坝大队有三个生产队,77户、328人、250亩耕地,86亩桑园。他们根据队小、住户和桑园都比较集中的特点实行集体共育。春蚕饲养30.5张,其中共育28张,34户,未共育的2.5张,3户,菜育量占饲养量的91.8%。新塘大队共有10个生产队、428户、1846人,有耕地面积1800亩,新老桑树30.7万株,他们则根据人口分散、生产队不集中的特点,在五、七、八、十生产队试办了四个小蚕共育户,合计共育36.25张,52户,占全大队春蚕饲养量110张的33%。  相似文献   

2.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我场是依靠原蚕繁殖区饲养原蚕然后收茧制种的。共有饲养单位四百八十一个,其中,原蚕户四百七十户,集体十一个,桑地面积六百亩,小蚕共育室九个,用房三十四间七百六十六平方米,共育员三十三人。 83年养蚕三十七批次,蚁量六千八百二十九克,产合格种茧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九点七斤,制二化性蚕种五万七千一百九十八张。平均克蚁产茧五点零六斤,斤茧制种一点六六张,平均死笼茧率百分之二点六,茧层量零点二○七克,茧层率百分之十八点一,病毒率百  相似文献   

4.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6.
<正> 邛崃县宝林乡1村2组蚕桑重点户杨学义挖掘荒地、溪边、河畔栽植了“四边”桑和8亩带状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年年季季蚕茧优质高产,是全县著名的蚕桑重点户。曾获县、市、省表彰和奖励。杨学义今年春蚕饲养13张,总产茧586公斤,平均单产茧45.08公斤,茧款收入5247元;还为全乡共育小蚕120张,收共育费1200元,全春共收入6447元,人平收入1289.4元。杨学义养蚕年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大力推广科学植桑、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先进技术,积极扶持引导贫困农家女从事养蚕生产,使养蚕业成为一项"零投入"的致富产业。目前,全乡共植桑田3000多亩,亩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使2000多名贫困农家女脱贫致富。图为该乡农家女正在饲养夏蚕。  相似文献   

8.
<正> 洪庆公社西候大队是灞桥区蚕桑生产的先进单位.去冬今春共栽植桑同60亩由于精心管理,桑树长势良好,令年秋季开始养蚕.8月份集体饲养早秋蚕14张,产茧539.3斤,平均张产39.2斤.节二季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的办法,9月初将18张育的小蚕分  相似文献   

9.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10.
<正> 各地农村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不少效益高的种粮大户。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也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我们于84年冬对炮车乡承包桑园在5亩以上的养蚕大户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炮车乡承包桑园5亩以上的养蚕大户共有47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5%;承包面积594.4亩,占全乡桑园总面积的28.4%;产茧61962斤,占全乡总产茧的20.3%;产值107776元,占全乡蚕茧总产值的16.7%;张  相似文献   

11.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们在田阳县来旺大队东包村共育室试行了小蚕共育费浮动办法,即与蚕农饲养产值挂勾收取共育费,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蚕茧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四月——六月,东包村共育室共育了三批蚕共18.5张,已收获10.9张,生产茧666.6斤,产值1001.17元,除比去年同期育蚕单张产量提高33%,产值提高23%.参加共育的蚕户43户,除个别户第二批蚕因缺叶引起产量偏低外,其余户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黄秋康户头批养蚕0.25张,产茧20斤,产值29.70元,折张值近120元.对此,广大蚕户很满意,增加了社员种桑养蚕的信心,许多农户表示如能稳产下去的话,将在年底扩种桑树,扩大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3):54-55
<正>小蚕共育是将传统的蚕农分散饲养小蚕改为集中在一户或一处饲养至3龄时再分发给农户饲养的养蚕方法,选择专人,配备专业蚕房、蚕具和温湿度调节设备,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的一种饲养模式,也是适应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一种养蚕组织形式。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小蚕共育蚕桑主体  相似文献   

14.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15.
正栽桑养蚕是射阳县传统产业,尤其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重点蚕区,涌现了很多专业型养蚕大户,桑园面积超过3335 m2的有2650户;春蚕一季养蚕10张以上的有2000户以上。这些养蚕大户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最合理投入,但养蚕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5龄期,劳动强度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为了解决养蚕大户因一次性饲养数量太多,导致劳动力和蚕房设施跟不上的矛盾,我县科技人员于2016、2017年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6.
袁胜国 《四川蚕业》2000,28(1):36-38
<正> 1 安岳蚕业生产现状分析 全县有10个工委,58个乡镇,936个行政村,9725个社,42万农户。现有养蚕的工委10个,乡镇51个,村683个,社6746个,户12万户。其中年养蚕500张以上的村2个,50张以上的社85个,5张以上的户395户,3~5张的户1060户。现有大小行桑5万亩,计2800万株,小桑园6000亩,计600  相似文献   

17.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小蚕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开始按一定规模组织在一起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三龄或四龄起蚕再分到各户饲养,这是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养蚕方式,它解决了由蚕桑专业队集中饲养而过渡到干家万户分散养蚕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也解决了养蚕面广分散技术指导的困难。小蚕共育由于有专人负责饲养,通过多期培训,反复实践、技术熟练,共育户成为市、乡(镇)、村、户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县温泉新蚕区 2 0 0 1年第三批 ( 5月 1 5日出库 ,6月 1 2~ 1 5日熟蚕 )蚕户全部参加小蚕共育。大蚕期每天下雨 ,气温 2 6~ 35℃ ,空气湿度 85%以上 ,饲养大蚕共 74户 ,饲养“桂蚕一号”4 30 .5克蚁。其中 :克蚁产茧量 3.75公斤以上者有 1 7户 ,桑园 2 0 .6亩 ,共养 77克蚁量 ,平均亩桑养蚕量 3.7克蚁 ,克蚁产茧量 4 .0公斤 (最高 4 .4 3) ,克蚁产值 51 .75元 ,茧价 1 2 .94元 /公斤。笔者总结他们获得高产的经验是 :1、蚕农养蚕技术掌握较好。高产户的蚕农比较钻研养蚕技术 ,对采叶、喂蚕、除沙、眠起处理、消毒、温湿度调节等技术掌…  相似文献   

20.
<正> 故郡乡西原村蚕桑重点户王林,1983年至1985年,共养蚕18张收入1898.97元,养蚕已成为他家一项主要副业收入。为了帮助乡邻走蚕桑致富之路,经常指导蚕户科学务桑养蚕。他看到不少人家养小蚕技术不过关,1985年组织了小蚕联户共育,义务为乡邻养小蚕。因为他注重科学技术,管理有方,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体质健壮,头数足,参加共育的六户均获得了产量高,收入好的效果。乡邻们都称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西原村养蚕人的好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