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为明确红壤旱地直播油菜(Brassica napus L.)缓释肥(N-P2O5-K2O=25-7-8)一次性侧位深施效果及适宜用量,2017—2020年在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开展缓释肥施用方式对比试验(不施肥、一次性土表撒施和一次性侧位深施)和施用量试验(0、300、450、600、750和900 kg·hm-2),研究缓释肥一次性侧位深施及不同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土表撒施,侧位深施显著促进了N、P、K的吸收,同步提高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且对晚熟油菜影响更为显著。菜籽产量与缓释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及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而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维持较高的肥料利用率。晚熟和早熟油菜缓释肥侧位深施的适宜用量分别为720和605 kg·hm-2,产量潜力可分别达2 500和1 750 kg·hm-2。因此,一次性侧位深施适量缓释肥可显著提高红壤旱地直播油菜生产力,建议结合机械化种植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红壤肥力和环境效应评价的油菜-花生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波  严浩  施建平 《土壤》2007,39(2):222-230
基于土壤肥力的施肥决策是提高施肥经济效益和降低施肥对环境危害的基础。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的油菜-花生轮作系统,在红砂岩和红黏土红壤旱地中进行单因素的N、P肥料试验,评价其产量、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提出红壤丘陵区的施肥模型和适宜施肥量。试验表明,红壤速效P含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考虑土壤速效P含量参数的油菜施N模型为Y=266.1×AP_class 2.87×N 393.3,其中Y为油菜的产量(kg/hm2);AP_class为土壤速效P含量的分类变量,N为施入的N肥用量(纯Nkg/hm2)。通过对不同施N量下花生产量、N肥利用率和环境效应(收获后土壤剖面中NO3--N储量)的综合评价,红砂岩红壤旱地中花生的N肥适宜用量为103.5kg/hm2。作物对P肥的利用率随施P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的变化方式。土壤速效P含量也影响了P肥利用率,速效P含量高的红砂岩红壤中花生对P肥利用率显著高于速效P水平低的红黏土红壤。综合评价P肥的产量效益、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红砂岩红壤旱地中,油菜的适宜施P量为P2O590kg/hm2,花生的适宜施P量在P2O522.5~45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长三角冬油菜种植区专用缓释肥用量(N-P2O5-K2O:25-7-8)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提升油菜增产潜力和资源利用率,2020—2021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和施用缓释肥处理(施用量分别为750、900、1050和1200 kg/hm2,分别以F750、F900、F1050和F1200表示),并测定油菜产量和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吸收量变化特征与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缓释肥油菜产量显著增加了1.81~2.67倍,且在施用量900 kg/hm2时产量和肥料贡献率最高(P<0.05),其他施肥水平间表现相当。油菜产量与分枝数、角果数及株高显著相关。F900处理油菜角果数显著高于F1050和F1200处理(P<0.05)。各处理油菜角粒数和千粒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油菜株高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缓释肥用量为750 kg/hm2时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施...  相似文献   

4.
肥料减量深施对土壤N2O排放和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肥料深施条件下减量施肥对土壤N2O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氮减排及增产增效措施,该研究以冬油菜为对象,设置肥料深施条件下当地推荐缓释肥量(750 kg/hm2,N-P2O5-K2O:25-7-8)的100%(DF100)、80%(DF80)和60%(DF60)3个施肥水平,以地表撒施当地推荐缓释肥量(BF100)和不施肥(F0)为对照,共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N2O排放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N2O排放、土壤充水孔隙率(Water-Filled Pore Space, WFPS)、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地表撒施相比,肥料深施土壤N2O排放量增加了13.3%,但不显著(P>0.05);冬油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0.1%,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和农学利用率(Agronomic Efficiency,AE)分别显著提高了20.1%和31.9%(P<0.05)。减量施肥显著减小了土壤N2O排放、冬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P<0.05),DF100处理较DF80、DF60和F0处理土壤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2.7%、42.5%和153.7%;DF100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是DF80、DF60和F0处理的1.30、2.24和3.24倍;DF100处理较DF80和DF60处理PFP分别增加了3.8%和34.5%且AE分别增加了19.7%和201.3%。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效应,在深施当地推荐缓释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能够适当减量施肥,但需高于600 kg/hm2。该研究为冬油菜区N2O减排及油菜机械化直播种植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的适宜用量,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布置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累积量。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趋于平缓。氮肥用量为240 kg/hm~2时获得最高经济效益10 026元/hm~2。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43.78%),氮肥施用量超过240 kg/hm~2,氮收获指数和肥料利用率出现下降。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比起一次性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综合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冬油菜施氮量在180~240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和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侧深减量施缓释肥对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系杂交稻品种晶两优534和三系杂交稻品种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R150(一次性机械侧深施缓释肥150 kg·hm-2)、R120(一次性机械侧深减氮20%施缓释肥120 kg·hm-2)、R96N24 (基肥侧深施缓释肥96 kg·hm-2, 穗肥撒施尿素24 kg·hm-2)、N150(基肥人工撒施尿素90 kg·hm-2,穗肥撒施尿素60 kg·hm-2)、N0(不施氮肥)5种不同的氮肥施用处理,分析机械侧深减氮施肥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用缓释肥显著提高了机插稻分蘖数、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对机插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侧深施缓释肥显著提高了机插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两品种均以一次性机械侧深施用常规施氮量缓释肥处理(R150)的产量最高,比2次人工撒施常规尿素处理(N150)平均增产13.05%。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减氮20%的“基缓追速”处理(R96N24)产量均高于与人工撒施常规施氮量处理(N150)。R96N24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N150。综上所述,与人工撒施常规尿素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基肥能保证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显著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率;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可保持土壤肥力和产量不减,达到减氮稳产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机插稻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水平不高和施肥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硼肥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达1 850 kg/hm2和7 583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为NPKB;扣除肥料成本,施肥效益为NPB≈K。NPKB处理的各养分吸收积累也最高,缺氮和缺磷处理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各养分吸收积累。NPKB处理在产量、施肥效益、养分积累和肥料表观利用率、贡献率上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说明在安徽直播油菜栽培时,农民需改变沿袭下来的移栽油菜的施肥技术模式,推广使用新的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侧深施肥对川西平原区机械直播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籼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施氮肥(N0)、尿素2次撒施(TF)、尿素1次撒施(UB)、尿素侧深施(UM)、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侧深施(SRUM)对机械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分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总量、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RUM>UM>TF>UB>N0。SRUM和UM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茎叶转移的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RUM茎叶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B和UM,增幅分别为28.97%和4.17%。SRUM和UM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产量分别较UB增长8.00%和12.95%。与TF相比,UM、SRUM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1.35%、46.94%,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22%、25.88%。相比其他施氮处理,SRUM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的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总量、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和茎叶干物质转运量,同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见,SRUM既能减少机械直播水稻的施肥次数,又能增产增效,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本研究为川西平原直播稻的轻简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氮肥减量及减量后移、氮肥一次性深施对春玉米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移情况及氮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N用量 280 kg/hm2,口肥和拔节期追肥比例为1:4,N280/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处理(N 用量240 kg/hm2,口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1:2:2,N240/3)增产3.91%,增收592 元/hm2;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N 用量240 kg/hm2,播种时一次深施在15cm处,N240/1)增产11.48%,增收2032元/hm2;氮肥减量后移处理(N240/3)和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N240/1)的经济系数、后期干物质和氮的转移量、转移效率及对子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素吸收效率(NUP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氮收获指数(NHI)也显著提高。氮肥减量后移处理(N240/3)花后干物质和氮的积累量及占总量的比例最高;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N240/1)花后干物质和氮积累量较高,但所占比例较低;习惯施肥处理(N 280/2)干物质和氮积累量较低,但所占比例较高。由于关于一次性施肥存在较多争议,因此尚不能认为氮肥一次性深施方式可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既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也提高了氮效率,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耕作措施与施肥方式均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成熟期冬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冬油菜高产高效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2017~ 2018和 2018~ 2019年 2年的田间试验,以‘川油 3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免耕和旋耕两种耕作方式与肥料穴施、条施和撒施 3种不同施肥方式。施肥较不施肥对照 2年平均显著增产 1679.72 kg·hm -2,增幅达200.31%,单株荚角数显著增加 168.34个,增幅181.99%,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 5593.38 kg·hm -2,增幅达156.69%( P<0.05);油菜产量、产油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均以旋耕穴施最高,2年平均较免耕撒施(农户习惯)显著增加16.89%、17.39%和17.03%( P<0.05)。旋耕穴施处理油菜枝、角果壳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免耕撒施分别提高了 28.21%、18.22%和 14.45%;相同施肥条件下,旋耕较免耕产量、产油量和干物质量 2年平均增加了5.40%~9.29%、1.72%~9.53%、3.73%~9.12%;相同耕作方式下,施肥方式对油菜、产油量、干物质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表现为穴施 >条施 >撒施,其中穴施、条施较撒施分别平均增产 213.21和 106.92 kg·hm -2,增幅8.84%和 4.43%;施肥后油菜籽粒含油率降低了 2.50%~ 7.72%,且旋耕方式降幅大于免耕;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免耕条件下穴施较条施、撒施的籽粒产油量 2年平均分别增加 5.98%和 13.17%,旋耕条件下穴施、条施处理分别较撒施处理 2年平均增加 7.57%和 6.05%。在成都平原冲积土冬油菜种植区,旋耕结合肥料穴施或条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冬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实际生产中若采用免耕,可以采取穴施肥料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麦草、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方法,并在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可以提高果品品质,而且在多种作物上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因此,利用麦草、鸡粪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能够减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有助于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专用肥用量,促进轻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试验设缓释专用肥不同用量900 kg·hm-2(ZF900)、1 200 kg·hm-2(ZF1200)和1 500 kg·hm-2(ZF1500)、测土配方推荐组合(OPT)和不施肥处理(CK)5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复混缓释专用肥料不同...  相似文献   

13.
化肥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与贡献,分析和预测了实现2010、2015、2020年粮食总产目标所需新增化肥的数量。根据近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除了继续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用量之外,国家应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稳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应维持在11000万公顷水平);调整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推行节水灌溉技术,促进粮食均衡增产;适度提高粮食净进口份额等等。单纯依靠增加化肥的投入,实现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不仅代价太大(包括资源、环境和成本代价),市场和农民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提高水稻施肥推荐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导致建模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发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扩大模型适用性。【方法】在福建省平和县和仙游县选择了13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为研究案例。田间试验均采用"3414"设计方案,即:1) N_0P_0K_0;2) N_0P_2K_2;3) N_1P_2K_2;4) N_2P_0K_2;5)N_2P_1K_2;6) N_2P_2K_2;7) N_2P_3K_2;8) N_2P_2K_0;9) N_2P_2K_1;10) N_2P_2K_3;11) N_3P_2K_2;12) N_1P_1K_2;13) N_1P_2K_1;14)N_2P_1K_1。其中,"2"水平为试验前当地氮磷钾推荐施肥量,"0"水平表示不施肥,"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分别为"2"水平的50%和150%。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利用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在每个试验点分别构建了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利用已有的668个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在构建的13个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中,有2个模型的结果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3个肥效模型属于非典型式,而构建的13个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均得到了典型式。通过668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比例达到30.1%,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未能通过的比例下降到23.4%。在推荐施肥量外推的非典型式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为4.0%,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提高到30.7%。在系数符号不合理和无最高产量点的两种非典型式类型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分别达到32.3%和14.4%,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分别降低到6.9%和0。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典型式比例仅为19.5%,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典型式比例则提高到39.1%,是前者的2.0倍,明显提高了田间试验结果的建模成功率。【结论】大样本田间试验充分证明,相比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采用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进行早、中、晚稻推荐施肥,提高了建模的成功效率和模型的实用性,是可靠性更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过对北京市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产品的连续抽查监测分析表明,北京复混肥料产品质量良好,合格率87.2%,不合格项目随机性较大,主要为养分含量、水分和水溶磷占有效磷百分率。有机肥料质量相对较差,合格率仅为24.5%,具有不合格项次多、所占比例大、单项超标程度或不达标程度较高的特点,不合格项主要为有机质、pH、总养分和水分,这与当前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机制和监管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研究得出,河南烟区中等肥力的褐土上以50%芝麻饼肥氮 50%化肥氮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提高了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表现为豆蔻酸和月桂酸相对含量增加,而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中部叶、上部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也得到提高,烟叶糖碱比适宜,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品质得到改善,并缩小了不同部位间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根据笔者的实践,阐述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同时介绍了目前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养分化验的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笔者的实践,阐述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同时介绍了目前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养分化验的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缓控释肥料养分缓释或控释对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作用规律,该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探讨缓释复合肥、化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内恒温培养下,等养分3种肥料以缓释复合肥较化肥处理增加中性土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电荷数量,而对于比表面积,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呈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34.2%~81.2%,且随着缓释复合肥施用量增加中性土表面电荷密度和比表面积呈增加趋势;2)根据培养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可知,土壤表面电荷密度和比表面积均分别与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呈正相关;3)田间条件下,中性土壤表面电位值、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电荷数量以缓释复合肥大于化肥,微碱性土壤表面电荷密度以缓释复合肥显著高于化肥和普通复合肥(黑圣长茄土壤增幅为7.9%和6.5%,竹茄土壤增幅为12.9%和5.3%),且表面电荷数量以缓释复合肥高于化肥;4)田间土壤表面电化学各指标与茄子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缓释复合肥匀速释放多种形态氮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其适宜的养分含量和比例成为稳定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物质基础,最终提高土壤保肥供肥特性,可实现生长期较长作物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袋装缓控释肥有序排肥装置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满足作物生长期对肥料的不同需求,人们正研究通过控制肥料颗粒内部养分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试验表明其可减少施肥量,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袋装缓控释肥的施放主要采用手工,耗工费时,效率低下。为实现袋装缓控释肥机械化施放,该文根据其基本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对袋装肥有序排队机理、余量清理、定量施放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袋装缓控释肥的有序排肥装置,它由偏心分离机构、清理机构、排肥机构及动力传输机构组成,以偏心轮转速、毛刷轮转速及毛刷轮与刮板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为影响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排指数、重排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关系。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得到各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偏心轮转速600 r/min、毛刷轮转速95 r/min、毛刷轮与刮板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为18 mm,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排肥合格指数平均值为82%,漏排指数平均值9.33%,重排指数平均值8.67%。该研究为研制袋装缓控释肥有序施放排肥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