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省定安县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分布情况;方法:规范设立调查点,连续三年调查比对,随机采样和分子鉴定;结果: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分布没有规律,且病区周边很少有新或老病区;结论: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黄化病是1种严重危害海南槟榔产业的毁灭性传染病害,在海南槟榔主产区均有发生,给槟榔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概述了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危害、地理分布、病原的鉴定和检测、综合防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黄化病的深入研究和持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槟榔黄化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槟榔黄化病于1949年首次报道在印度的喀拉拉邦中部发生,60年代,在喀拉拉邦的Quilon地区发病率高达90%,这种病害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中部均有报道.1976年,对喀拉拉邦和卡纳塔克邦槟榔种植园进行调查,喀拉拉邦的发病率为38.4%,卡纳塔克邦发病率为24.4%.……  相似文献   

4.
结合文献资料和生产实践,在对槟榔黄化病的发病机理、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树干高压注射生态治疗槟榔黄化病的独特方法。技术线路是:首先对槟榔园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以保证土壤养分能满足槟榔生长的需要;其次是在患病的槟榔树干上钻孔5cm深,高压注射抗黄化病的药剂(槟榔盾),然后密封注射口。防治实效: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注射3~4次,患病的槟榔树重新长出新根,焕发新叶,产量提高。这种新的槟榔黄化病防治方法与喷洒化学药剂杀灭病虫害的传统植保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槟榔黄化病的防治效果,有利于促进我国槟榔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保证并提高槟榔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海南省槟榔黄化病重发,并呈继续恶化态势,致使海南槟榔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分析了槟榔黄化病的病因,根据其发病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结果表明:槟榔黄化型黄化病病株样品分别用2组植原体(Phytoplasmas)通用引物(R16mF/R16mR2、R16mF2/R16R2和1067/1068)测定,均出现特异的Phytoplasmas DNA谱带,呈阳性结果;而健康植株相应组织样品(对照)和其它样品则均未出现上述谱带,呈阴性反应。因此,黄化型的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内存在植原体,植原体是导致槟榔发生黄化型黄化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槟榔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黄化病已成为海南省槟榔生产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但对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一直存在争议,造成传染性的黄化病仍在海南不断发生蔓延。本文对如何正确识别传染性的槟榔黄化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防控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更好的控制海南槟榔黄化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1种苗繁育1.1慎选采种圃槟榔黄化病是毁灭性病害,其病源物是植原体,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首先要严禁从槟榔黄化病等疫区的槟榔园内选种、育苗或购进种苗。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槟榔病害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省槟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9%(未计台湾省),槟榔业为海南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其发展目前受到了黄化病等病害的影响。为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逐一列举了海南槟榔各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帮助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提高槟榔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目前主要在印度和我国槟榔主产区发生。本文从非生物与生物因素两方面对槟榔黄化病病原认识过程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8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定安县翰林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翰林绿果槟榔专业合作社。只见墙上挂着各种规章制度。最显眼的当是墙上橱窗里挂着的一袋袋槟榔花蕾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植物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防控效果,选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0.5%几丁聚糖水剂、8%宁南霉素水剂、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和2%香菇多糖水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植物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8%宁南霉素水剂防效最高,末次药后60d和150d的防控效果分别为58.60%和61.08%,与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在槟榔生产中可作为防控黄化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槟榔黄化病病株在槟榔园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逐步从均匀型向聚集型演变发展。m*-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个体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趋势。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槟榔黄化病病株的空间分布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而趋向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n=(t/D)2(0.77/m+0.319)。此研究结果为槟榔黄化病调查和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槟榔是海南三大特色热作经济作物之一,是海南热带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海南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槟榔黄化病的严重发生,成为阻碍槟榔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及症状规律,进而针对性提出综合防控对策,以期帮助种植户更好地应对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并稳定槟榔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5.
槟榔“黄化病”是指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干旱)或病菌感染或管理不当、生理失调,造成槟榔叶片黄化,逐渐枯死的症状。根据其致病途径可分为二大类型。其一是病毒及类菌原体型黄化病。它指树体创伤,感染类菌原体及病毒致病后,由刺吸式害虫传播,不断扩大发病范围,属于传染性质,该病发病中心明显,病状一般呈萎缩性黄叶型和束顶型,幼叶黄于老叶。  相似文献   

16.
槟榔(Areca catectu L.)属棕榈科多年生药用植物,原产东南亚,在我国除台湾和海南外,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南部地区亦有种植。槟榔黄化病是由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一种慢性病害,现已遍及印度、中国等大部分槟榔生产国主产区,造成槟榔的大面积减产绝产以及大面积砍伐,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槟榔黄化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槟榔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9年在海南省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屯昌、文昌等地槟榔主要种植区,对目前槟榔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采集到槟榔病害标本140余份,对主要病害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并在显微镜下以形态特征为主进行鉴定,共鉴定出8种主要病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黄化病,其它7种病害为炭疽病、细菌性条斑病、藻斑病、煤烟病、大茎点霉叶斑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生理性黄化病。  相似文献   

18.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严重危害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现正日益严重威胁海南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南在砍除病树防控槟榔黄化病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部分群众认识不够,行动不力,辨别病害技术水平低,部分地方抓砍除病树示范园工作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应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推广辨别病害技术,抓示范点,以点带面,发动群众砍除槟榔黄化病树,保护海南槟榔产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槟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槟榔黄化病等引起的"黄化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广大种植户丧失信心,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甄别不同病害,于2018—2020年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槟榔病害16种,将其中7种病害(黄化病、隐症病毒病、炭疽病、坏死环斑病毒病、坏死梭斑病毒病、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