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5-206
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最后从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现运用资料收集、深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式,对四川省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新型农民职业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角色的转变,并能有效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提升农村发展的生产力。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只有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拓宽、培育机制创新,才能全面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让农业发展有广阔前景、农民职业有劲头奔头、农村生活更美满幸福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大力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也给三农问题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和农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新型农民如何演化,应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在阐释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发挥各类教育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格局、实施差异化培训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村振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谁来建设乡村、发展乡村”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能否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充分利用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面主体性,通过尊重其民主权利、建构其市场主体意识等手段,才能有针对性地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提升农业、农村内在的吸引力,解决乡村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翻开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本文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系,在总结宁波市鄞州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工作经验及探析目前亟待解决的三大培育机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必须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构建优秀人才回流的动力机制、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湖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研究,包括便于实现农业建设现代化、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成、便于提高社会分工效率,其次从开展顶层设计,确定培育方案、更新机制结构,增强政策支持、丰富培育形式,彰显培育成效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研究,强化湖南地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带领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高效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需要千千万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存在观念障碍、机制障碍、制度障碍和生活环境欠佳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从业氛围,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激励制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昆山市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通过重视学历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内部联结、打造职业新名片等举措,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产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形成了“政策育人、人才兴业、产业富农”的良好机制。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547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52名,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资金保障、建立精准培育机制、优化培育体系、健全政策扶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动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在分析安徽省巢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与建议,为加快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无锡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正在对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然而,实践中也存在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适应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时代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少配套扶持政策,涉农职业培育与成人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建立完善的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配套政策扶持等方面,构建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1]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政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有待提高、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明显、新型职业农民意识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是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宁乡市农业农村局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宁乡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建立适合当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45-247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了安徽省巢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以期为加快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昆明市自2014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培育了数万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科学治理发挥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然而,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职业农民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培育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性扶持措施欠缺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也难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方略。乡村振兴之路的实现,根本核心点就是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实现产业发展,其本质目标是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以泰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泰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为此,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其乡村人力资本。基于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处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以人力资本为视角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及其产生原因。要突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须立足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实施职业农民精准培训,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搭建培育载体,保障培育质量,营造培育环境,从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快速有效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锡林郭勒盟从2014年以来开始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善了培育体系、创新了培育机制,特别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介绍了锡林郭勒盟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对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结合农技推广增加技术指导员,利用农牧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开展实训实操,组建农机人员服务跟踪队伍,把科技示范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融合。同时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提升农技推广队伍服务水平,建立嘎查村级农技服务点,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