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近红外(Near-infrared)光谱在线检测装置的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等因素会影响所建立苹果糖度模型的性能,本文旨在分析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对模型适用性的影响,以提高在线检测的精度。方法 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装置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分别设置为0.3 m/s+100 ms、0.5 m/s+70 ms、0.5 m/s+100 ms、0.5 m/s+120 ms、0.5 m/s+150 ms,共5个实验组,试验所用苹果样本共180个,在350~1 150 nm波长下采集5个试验组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的预测模型。结果 近红外在线检测装置积分时间对苹果糖度的检测存在阈值,当积分时间低于70 ms时,模型预测性能较差。预测模型中建模集与预测集的检测速度与积分时间相同时的预测效果优于二者不同时的。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会影响在线检测的精度,不同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下,光线在苹果内部的传输路线不同,会导致光纤探头获得的内部信息有所差异,使预测性能变差。在0.3 m/s+100 ms、0.5 m/s+100 ms、0.5 m/s+120 ms和0.5 m/s+150 ms 4个试验组中使用Kennard-Stone算法挑选出13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光谱,建立了混合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的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在0.85以上,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均低于0.6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混合检测速度和积分时间的预测模型可对苹果的糖度达到更好的预测,满足不同检测装置参数下苹果糖度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传统与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的优缺点,探索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检测出患病的柑橘植株、通过人工田间调查方式判断其患病种类及患病程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方法 使用无人机获取原始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柑橘患病植株分类贡献值最大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全波段使用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基于特征波段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 基于全波段的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 0和0.912 0,分类准确率均超过95%;提取出698和762 nm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特征波长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3.00%和96.00%。结论 基于特征波长建模在患病样本分类中表现出很高的准确率,证明了特征波长组合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种植园的病虫害监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监测甜柚Citrus maxima果树生长健康状况及预测甜柚产量,以赣州南康地区一片甜柚果园为研究对象,建立甜柚叶片叶绿素含量检测模型。方法 使用Field Spec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甜柚叶片光谱及SPAD值,分别采用单变量回归、逐步回归及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其叶绿素含量高光谱无损检测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 原始光谱在553 nm处、一阶光谱在692和752 nm处的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这3个波段为甜柚叶片光谱反射率敏感波段;当主成分个数为4时,PLS具有最高的精度,且基于PLS技术所建立的模型较单变量、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更好,模型拟合度较高,其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69,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最小,分别为3.013和6.82%。对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及PLS拟合的估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显示,PLS模型无论是从建模样本精度还是模型预测能力方面均优于前2种传统模型。结论 PLS模型适合于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叶绿素含量的估测,可作为甜柚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无损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气吸式排种器性能试验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JSP–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分别检测2BQ系列玉米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播种杜玉一号、龙单38、先玉335和鑫鑫6号玉米种子的合格率,利用回归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在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0~12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播种4个品种玉米种子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6%~96%、71%~94%、79%~92%、78%~96%;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合格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玉米品质育种进程,在作物育种中往往将种子横切为两半,用带胚的半粒种子进行繁殖,不带胚的半粒种子用于品质分析,便于优质品种选育。研究以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将部分种子横切,以整粒玉米种子及半粒玉米种子不覆砂分别为对照1(CK 1)和对照2(CK2),对半粒种子分别覆砂1cm,2cm,3cm,4cm,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率、峰值、平均发芽率、发芽值等发芽特性,研究覆砂厚度对半粒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粒玉米种子不覆砂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峰值、平均发芽率、发芽值最高;半粒玉米种子覆砂1cm的各项发芽特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覆砂3cm以上,发芽特性明显降低。说明采用玉米半粒种子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为了保证出苗率,覆砂不宜过厚。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人工加速老化对鲜食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鲜食玉米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3个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品种为试材,分别在老化温度40、50和60℃条件下,处理时间均设0、2、4、6和8 d,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研究了鲜食玉米种子发芽率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短时间内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快,之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处理的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均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种子贮藏及活力保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取水稻田的低空遥感图像并分析得到杂草分布图,为田间杂草精准施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算法(KNN)和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经过颜色特征提取和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后的无人机拍摄的水稻田杂草可见光图像进行分类比较;引入一种无需提取特征和降维、可自动获取图像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水稻田杂草图像进行分类以提升分类精度。结果 SVM、KNN和AdaBoost对测试集的测试运行时间分别为0.500 4、2.209 2和0.411 1 s,分类精度分别达到89.75%、85.58%和90.25%,CNN对图像的分类精度达到92.41%,高于上述3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精度。机器学习算法及CNN均能有效识别水稻和杂草,获取杂草的分布信息,生成水稻田间的杂草分布图。结论 CNN对水稻田杂草的分类精度最高,生成的水稻田杂草分布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苗床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采用5种发芽苗床进行玉米发芽试验;苗床分别有珍珠岩、沙床、纸床、土床和蛭石;玉米品种分别是晚熟1号、帮豪青贮1号和抗阻5号,记录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长势。通过3个玉米品种在5种苗床中的发芽率、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的表现,得出在沙床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剔除土壤高光谱中包含的大量冗余和无效信息,探明土壤有效磷(SAP)的敏感波段,简化SAP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方法】 文章以四川省崇州市西河流域110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测定350~2 500 nm波段范围的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优选的波长变量作为建模参数,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模型并比较其精度。【结果】 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方法是SAP的最佳土壤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标准正态变换后的光谱数据,CARS、SPA算法可将预测SAP的关键波段变量分别压缩至54和13个,CARS-PLSR模型与SPA-PLSR模型相比,相关系数由0.894提高到0.945,均方根误差由5.73降低到3.56。【结论】 土壤高光谱数据经标准正态变换后,采用CARS-PLSR算法可有效提高有效磷含量预测的鲁棒性。该结果可为高光谱数据快速反演土壤有效磷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实现香蕉病害的远程诊断。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香蕉作物的7种常见病害进行诊断。收集了5944幅健康及染病香蕉植株图像,按7:1:2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利用迁移学习对GoogLe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获取诊断模型。进一步开发了包含手机移动应用程序(APP)和远程服务器的软件系统。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迭代次数及不同优化器,最终采用了MomentumOptimizer迭代10000次的模型,平均测试精度达到了98%。设计的APP能够就地获取香蕉图像,并通过网络与集成了诊断模型的远程服务器通信,实时获取诊断结果。结论 该病害诊断模型识别主要病害的精度高,在线诊断系统简单易操作,可快速有效地在线诊断香蕉常见病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The identification of glyphosate-tolerant maize genotypes by field spraying with glyphosate is time-consuming, costly and requires treatment of a large area. We report a potentially better technique of seed-soaking to identify glyphosate-tolerant maize genotypes. The effects of soaking maize seeds in glyphosate solution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seedling morphological indices, seedling growth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These responses were compared among a glyphosate-tolerant transgenic maize cultivar CC-2, glyphosate-susceptible inbred line Zheng 58 (the recurrent parent of CC-2) and hybrid cultivar Zhengdan 100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rate, seedling morphological indices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of glyphosate-tolerant CC-2 seed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mong fiv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treatment (0 to 2%). In contrast, germination rates, seedling morphological indices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Zheng 58 and Zhengdan 1002 seed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The glyphosate-tolerant inbred line CC-2 displayed a strong tolerance to glyphosate after soaking in 0.1 to 2.0% glyphosate solutions, while both the inbred line Zheng 58 and hybrid Zhengdan 1002 were susceptible to glyphosate. The accuracy of the glyphosate-soaking method for screening glyphosate-tolerant maize was confirmed using a field spraying trial.  相似文献   

12.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度的红三叶种子和种皮呈现不同颜色。由于红三叶开花期较长,收获时同一种批中种子的成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明确红三叶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以红三叶同一种子批中的黄色、黄褐色、褐色以及混色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常温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干旱发芽试验,检测其萌发指标、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紫外吸光值(OD值),综合评价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红三叶种子的萌发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色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平均发芽天数最少。同时黄色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OD值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颜色种子,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也表明,红三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OD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颜色的红三叶种子活力进行综合评价,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黄色、褐色、混色、黄褐色种子,试验结果可为红三叶种子的清选加工和适期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不同颜色桔梗种子发芽情况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种衣剂包衣桔梗种子,以此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和利用率。通过观察并测定10个产区桔梗种子的外部形态,根据颜色分类考察其含水量、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用不同的种衣剂包衣种子,以此确定优质桔梗种子发芽的标准和筛选一种适合桔梗种子包衣的种衣剂。结果表明,桔梗种子主要分为黑色种子、黄色种子、绿色种子三类,发芽率分别为82.3%~88.3%,50.3%~57.0%,38.7%~44.0%。桔梗种子用B种衣剂T3浓度包衣后,种子在纸床中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约7%,发霉率降低约13%,种子在沙床中的出苗率比对照提高约10%。因此,黑色组桔梗种子最好,而且用B种衣剂T3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而授粉后55 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为97.3%.授粉后60d收获的玉米种...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7):1571-1578
Mechanical threshing used when preparing maize seeds for planting subjects seed to damage and reduces seed qu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threshing on the quality of maize seed threshed at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MCs). Seeds of dent maize JK968 and flint maize DD2 were threshed at 12, 15, 18, 21, and 24% MC. The damage degree was determined by iodine staining, and seed vigor was assessed by standard germination(SG), cold test germination(CTG), accelerated aging germination(AAG),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and seedling root and shoot leng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percentage increased, and the seed vigor parameter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eed MC during threshing in both cultivars. For obtaining high seed quality, indicated by at least 90, 85, and 80% of SG, AAG, and CTG, respectively, JK 968 and DD2 should be threshed at MC lower than 15 and 18%,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damag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apical part of seeds, irrespective of the threshing MC in both cultivars. When the embryo was damaged, seedling emergenc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great influence on shoot length. Damage to the endosperm resulted in little effect on seedling performance. Flint maize DD2 was more tolerant to mechanical threshing than dent maize JK968. These results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high vigor maize seeds.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耗时长、环境要求严格、对种子产生损伤等问题,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SVM算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首先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将1 200粒玉米种子分组分别老化0 h,72 h,144 h。利用不同老化时间玉米种子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通过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温度胁迫后自然冷却的玉米种子红外热像图,提取温度值作为特征。随后对玉米种子进行标准萌发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玉米种子分为高活力,中活力和低活力3个活力等级。将温度值作为特征,活力等级作为标签分别建立K最近邻(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并进行训练,以模型分类准确率和训练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确定较佳模型,最终通过网格搜索对选择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2.4%,测试集准确率为91%,训练用时0.12s。该模型经过优化后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7.1%,测试集准确率达到了9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侯建伟  董礼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3-13044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及吸湿一回干处理对翠菊种子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合理的贮存与使用翠菊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种子在45℃、100%RH下进行老化处理。老化后种子在20℃条件下进行吸湿,25℃下回干及发芽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45℃、100%RH高温高湿条件下处理翠菊种子,对翠菊种子有快速老化的作用,其主要的活力指标呈明显降低趋势,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指数(F=1257.73〉F0.01=4.82)与活力指数(F=385614.42〉F0.01=4.82)明显下降。老化处理时间达到60h后,翠菊种子的发芽率只剩下50%。对经过人工老化后吸湿一回干处理的翠菊种子进行发芽率(F=600.06〉F0.01=4.82)和发芽势(F=543.44〉F0.01=4.82)的测定显示,经吸湿-回干处理后可以明显缓解高温对种子劣变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提高发芽率与发芽势。[结论]吸湿-回干处理可部分消除高温高湿对翠菊种子所造成的伤害,明显提高翠菊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