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杭州萧山河庄新创村经济合作社种养总规模1979亩,主要生产的农产品种类有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萝卜、胡瓜等。2010年,合作社承担了萧山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小拱棚鲜食玉米—鲜食玉米—萝卜种植新模式示范》,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曲沃县旺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位于曲沃县曲村镇义城村,流转土地37.4 hm2,主要经营小麦、玉米、瓜果、大棚蔬菜的种植及羊、牛、驴、鸡的养殖。主要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2016年被评为山西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稻"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并具体介绍了越冬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越冬甘蓝与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鲜食大豆近年来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我国大豆产业重要黑马。文章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鲜食大豆的科学栽培进行多角度、多内容、多路径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鲜食大豆栽培种植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和发展建议,助力相关从业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农业碳计量学方法对种养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减排效果的综合评估,是从全产业链视角开展我国低碳农作制度设计和优化的基础。本研究比较了5种系统情景及其对应的种养循环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框架,以期为国内外低碳农作制度创建提供科学、合理、可用的方法学借鉴。【方法】研究基于ISO 14040发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框架,结合IPCC提供的农田和养殖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不同的系统边界下,构建种养循环农作制度碳足迹评估框架,并以华南热作区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循环模式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评估效果验证。【结果】评估框架明确了种养循环和分离模式全产业链都包含有农资投入、农田种植、动物养殖、粪便管理、运输和土壤碳汇变化等6个核算环节,并对各环节的碳计量学逻辑及其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案例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种养循环模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分离模式降低了34.44%,表现出更好的固碳减排效果。评估框架对种养“耦合”或“脱耦”后对上游农资生产及运输环节的“间接排放”,以及下游产业链饲料替代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替代性减排”特征能够充分体现,实景系统田间实测数据和调研数据与背景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模式循环流程图、模式构成要素、关键技术集成方案、质量控制准则、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模式特点、模式效益评价等方面规范了"玉米-牛/羊-蚯蚓-鸡-肥"种养结合循环型绿色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态种养获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利用食物链进行综合立体生态养殖,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农工走出了一条"链式"特色种养之路。该团十连农工汪光伟,构建种植—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走种养结合的道路,利用青贮氨化法,使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饲料,以草代粮饲养牛、羊,用牲畜粪便培肥地力,"以农促牧",  相似文献   

8.
鲜食大豆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一般鲜食大豆干种子中贮藏蛋白占其干重的30%~50%左右,高蛋白鲜食大豆糯性好,适于外贸加工。江苏省常年种植鲜食大豆在3.33万~4.67万hm2左右。研究高蛋白和抗病毒病鲜食大豆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中国南方的高蛋白大豆(包括鲜食大豆)在入关后不仅没有受到美国的冲击,而且因其高蛋白、大粒、豆腐加工品质好、出浆率高等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3]。特别是鲜食大豆方面,上海经济区(苏、沪、浙)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区和出口贸易基地。据江苏海关统计,江苏省每年出口至韩国、日本、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8,(3)
鲜食大豆以绿色嫩豆供人们食用,采收期比收老豆早20~30天,因而有利于后作早播增产,适宜与麦子、甘薯、棉花、甘蔗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鲜食大豆的茎叶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后作产量。种植鲜食大豆经济效益较高,据萧山等地调查,一般鲜食大豆每亩鲜荚产量400~500公斤,亩产值可达到800~1000元,亩纯收入400~600元,比收老豆要高1~2倍,深受农民欢迎。鲜食大豆是优良的蔬菜品种和副食品,又可速冻保鲜,周年供应市场或出口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结合济宁市气候特点,我们探索出菜用大豆、鲜食玉米、大白菜一年三茬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菜用大豆、鲜食玉米的成熟期均处于市场淡季,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栽培模式菜用大豆于3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采青上市;鲜食玉米在6月上旬播种,8  相似文献   

11.
普通粒用大豆的种植效益低,进而导致近些年辽阳地区普通粒用大豆面积极速下降,相反,鲜食大豆的播种面积却在逐年上升。目前,本地区不在一味引进黑龙江早熟大豆做鲜食大豆,而开始种植荚宽、粒大、口感甜糯的大豆品种做鲜食大豆,且市场反映良好。但这类鲜食大豆品种的生产技术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这类鲜食大豆在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播种时间、播种密度,采收等生产环节进行阐述,以便为从事鲜食大豆生产的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8,(5):37-39
为筛选出适宜铜仁市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的品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辽宁开原市引进5个鲜食大豆品种(鲜豆3号、鲜豆5号、高杆青1号、大粒王6号和兰宝石),以中黄7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为鲜食大豆对照品种,在铜仁科学院院坝黄基地进行了鲜食玉米(花糯518)套种鲜食大豆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鲜食大豆品种均表现较好,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模式可实现亩产值6 700元左右,其中大粒王6号和高杆青1号可在铜仁市低海拔地区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鲜食大豆是在大豆鼓粒期后,子粒饱满而荚色和粒色均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鲜荚.鲜食大豆富含蛋白质、磷、钙、铁和维生素B1、B2,且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比普通大豆高,而棉籽糖、粗纤维含量低.作为一种特殊消费食品,鲜食大豆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量和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其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辽鲜一号为例,研究了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和有效积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到达适宜采收期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利用有效积温对鲜食大豆的采收期进行指导。有效积温法更准确、更简便、更省力,克服了生产中确定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的难题,为生产上确定鲜食大豆的适宜采收期和其在各地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鲜食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营养保健食品,发展鲜食大豆产业可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概述了湖北省鲜食大豆的生产现状、发展鲜食大豆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地区大豆种植管理粗放,大豆产量低。鲜食大豆市场需求巨大,种植效益可观。高效的栽培技术是发展鲜食大豆产业的基础保障。文中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几方面总结介绍了鲜食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的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并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养殖业废弃物为对象,对养分进行分析检测,筛选了适宜于生态茶园的种养复合模式;以筛选的"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为对象,以试验小区的形式,采用检测分析、产量观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模式的安全性、营养成分以及应用的肥力、发芽密度、产量等效果。【结果】通过对牛、羊、猪、鸡等养殖废弃物检测分析,排泄废弃物的全氮和全磷为羊猪牛,粪便的有机质含量为羊猪牛,畜禽粪便中都含有丰富养分;经模式验证,肥液的平均氮磷钾比例为2.39∶1.78∶1,较为适合乌龙茶茶园需要,特别是氮含量达1.17 g/L,土壤pH值从约3.6到3年后上升为4.3,有机质从低于10 g/kg上升为21.2 g/kg,水解性氮含量从低于200 mg/kg,上升为567 mg/kg,有效磷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采用浇灌肥液处理后茶园春季发芽密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53个/1109 cm~2增长到了71个/1109 cm~2,产量也逐年上升。【结论】在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以"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较为适宜;通过验证显示,猪-肥-茶复合模式的生态茶园安全性有保障,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氮磷钾比例合适,可改善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土壤水解性氮、有效钾的含量,使春季发芽密度和全年亩产量显著提高,"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技术可应用于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结合济宁市气候特点,我们探索出菜用大豆、鲜食玉米、大白菜一年三茬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菜用大豆、鲜食玉米的成熟期均处于市场淡季,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用自己设计的酶标凝集素法测定了乳用牛、乳肉兼用牛、中国美利奴羊、澳洲美利奴羊新鲜和冷冻精子表面的麦芽凝集素(WGA)受体、大豆凝集素(SBA)受体及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受体的相对数量。在乳用牛精子,冷冻后WGA受体数量显著下降(P< 0.01),穿透实验表明WGA受体数量与精子的穿透率呈高度正相关(r=0.86),另两种受体的数量在冷冻后无显著变化,与精子的穿透率也无相关关系。在乳肉兼用牛精子,冷冻后数量显著下降的是SBA受体(P< 0.01)在中国美利奴羊精子是WGA受体(P< 0.05)和Con A受体(P< 0.05),而在澳州美利奴羊精子三种受体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鲜食大豆是我国南方城乡人民喜食的豆科作物.长期以来,我国鲜食大豆较多使用传统的油用加工品种,很少地区使用产量较低的鲜食品种,难以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鲜食大豆专用品种,由于鲜食大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品质酥软、甜香、煮食方便,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随着浙江省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鲜食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豆效益明显.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近几年来国外市场大量从我国沿海地区进口鲜食速冻大豆,在浙江省速冻大豆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拳头产品,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为能够提高农户的种豆效益,种好鲜食大豆,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