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苹果蠹蛾、黄蚜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苹果蠹蛾的防效显著,能明显抑制果园苹果蠹蛾的发生量,可作为防治苹果蠹蛾的主要药剂之一,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不明显;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苹果蠹蛾防效不理想,但对苹果黄蚜击杀效果显著,防效较为迅速。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苹果蠹蛾防治作用不明显,但对蚜虫防治效果迅速。  相似文献   

2.
开展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施用剂量为14.82 g.a.i/hm2,在茶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25%氰戊·乐果乳油、30%氰戊·辛硫磷乳油6种对小麦穗蚜有防治作用的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对小麦穗蚜的持效性和长效性看,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和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为首选用药;药后15 d,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5%氰戊·乐果乳油和30%氰戊·辛硫磷乳油对小麦穗蚜的防效明显下降,但这3种药剂可作为小麦穗蚜防治的补充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湘莲蚜虫安全、绿色、高效的药剂,为湘潭市湘莲生产提供绿色防控技术支撑,选择杀虫剂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阿立卡)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湘潭县原种场湘莲基地开展了湘莲蚜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450 m L/hm2,对湘莲蚜虫的防效均优于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其中以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 mL/hm2防治湘莲蚜虫效果最优,既能保障速效性,又能兼顾持效性。  相似文献   

5.
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0 g/L联苯菊酯乳油等5种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和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具有速效性、高效性和持效性,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首选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 g/L联苯菊酯乳油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效在87%以上,可作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的轮换用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效为82.17%,生产中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6.
4种杀虫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1a(Kaltenbach)是新疆南疆核桃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常造成核桃叶片失绿焦枯,严重时核桃仁干缩,出仁率下降20;以上.通过防治核桃黑斑蚜的药效试验,筛选商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核桃黑斑蚜的目的.[方法]选择4种药剂,采用喷雾的方法对核桃黑斑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25;吡蚜酮悬浮剂3 000,2 500,2 000倍处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处理、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3000倍处理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处理对核桃黑斑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核桃树安全.[结论]防治核桃黑斑蚜,可选用试验筛选出的以上4种药剂,同时注意合理轮换用药,以减少核桃黑斑蚜的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的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防控核桃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喷雾、调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在添加喷雾助剂量为0.5%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施药后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均在10%以内;药后14 d 70%吡虫啉(用量为150 mL/ hm2)对外围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6.05%,平均为80.37%,与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375 mL/ hm2)和25%环氧虫啶(用量为300 mL/ 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0 d 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525 mL/ hm2)、1.2%烟碱·苦参碱(用量为1 050 mL/ hm2)、3.2%阿维菌素(用量为525 mL/ hm2)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98.17%、90.39%和95.46%,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添加喷雾助剂时,植保无人机喷洒70%吡虫啉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22%噻虫·高氯氟、1.2%烟碱·苦参碱和3.2%阿维菌素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上述药剂防控核桃黑斑蚜和黄刺蛾。  相似文献   

8.
开展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施用剂量为14.82 g.a.i/hm2,在茶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几种对甜菜茎象甲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为有效控制甜菜茎象甲的危害提供支撑.[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室内试验采用药液浸泡方法.[结果]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 5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600倍液,药后12 d防治效果分别可达89.07;、85.52;、77.39;和75.88;.5种药剂对幼虫防治效果均较差.[结论]药剂喷雾防治甜菜茎象甲应在成虫期进行,在成虫高峰期用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80 g/L毒死蜱乳油进行喷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给防治梨二叉蚜提供技术参考,进行了7种杀虫剂对梨二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最高,为94.35%;药后6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较高,分别为97.86%和94.19%。因此,在梨二叉蚜虫口数量较大时,可选用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在虫口数量较低时,可选择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大白菜白粉虱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大白菜白粉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300~450 g/hm2剂量范围内,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防效也有所提高,好于单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以及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并且对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了噻虫·高氯氟对麦田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4 000倍液、3 500倍液、3 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麦田蚜虫,对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7天,防效在93.62%~97.99%之间,且对春小麦生长安全,可在麦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杏树鬃球蚧在伊犁野果林暴发,严重威胁了野杏的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系统。为了有效遏制杏树鬃球蚧危害,采用喷雾法在室内筛选出对杏树鬃球蚧表现出较高死亡率的药剂,并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出蛰期和1龄若虫涌散期进行地面人工喷雾试验和无人飞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5种药剂对杏树鬃球蚧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在4.32%~81.19%,其中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出蛰期、涌散期若虫的校正死亡率最佳,分别高达81.19%、73.2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出蛰期,使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液剂进行防治,施药后第14天防效均达74%以上,其中5%甲维盐微乳剂6 000倍液防效高达91.33%;飞防作业区以吐尔根药后7~8 d的虫口减退率最高,为50.96%。在1龄若虫涌散期,使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进行防治,施药后第14天防效均达71%以上,其中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高达89.28%;飞防作业区虫口减退率为55.17%,防治效果为36.23%。可选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液剂和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作为当前防治杏树鬃球蚧的理想药剂,可有效遏制杏树鬃球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柑橘粉虱理想防治药剂,开展了5种药效防治柑橘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9%矿物油乳油150倍液、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5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液对柑橘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3~14天各处理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第14天,防效均显著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和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试验剂量范围内所有药剂均未发现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也未发现有不利影响,建议使用99%矿物油乳油150倍液、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5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液防治柑橘粉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肉桂双瓣卷蛾对樟树的危害情况并筛选出防治该虫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作者采用标准地调查以及室外药剂防治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肉桂双瓣卷蛾对樟树的危害情况调查及不同杀虫剂对该虫的药剂防治试验。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樟树株被害率平均为92.9%、嫩梢枯梢率平均达76.6%,危害非常严重。8种药剂防治肉桂双瓣卷蛾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6%虫线清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和8 000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接近90%,因此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以上杀虫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勐海大叶种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危害的防治方法,以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推荐田间施用剂量为270 mL/hm~2,在采茶间歇期或茶假眼小绿叶蝉危害高峰期使用,对茶树蓬面及侧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2013年以常用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药剂对照,在夏春秋甘蓝上测定了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500倍液、2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条件下,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温室白粉虱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及甘蓝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其中,施用1500倍液防效最好,试验期内的防效始终>药剂对照,施药后第7 d防效为86.97%;施用2000倍液防效次之,除施药后第1 d外,其他时段的防效均>药剂对照且与施用15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生产上推荐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用浓度为2000~1500倍液,折合有效成分用量为93.75~112.5 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等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1-4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其受药后停止取食所需时间。【结果】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1-2龄)的毒力高低依次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相对毒力差为1.55-1.83倍;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4龄)的毒力,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氟虫双酰胺的2.04-2.32倍;3种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相差不明显。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相差很大,1龄与4龄幼虫相差3.20-13.62倍。用3种药剂的LC50浓度处理不同龄期幼虫,对抑制稻纵卷叶螟取食的起效时间为1-4 h,对二化螟为4-16 h,随幼虫龄期增加,起效时间延长。【结论】3种供试药剂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时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效果较好;防治低龄幼虫可优先选用氟虫双酰胺,防治高龄幼虫可优先选择氯虫·噻虫嗪混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对梨冠网蝽若虫、成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为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5种药剂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对梨冠网蝽进行毒力测定。【结果】 4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对梨冠网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每个药剂各浓度之间防效并无显著差异,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497.47、574.765、589.343 6 mg/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505.445、545.484、596.254 6 mg/L。这5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45%毒死蜱EC>25 g/L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P>25%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结论】 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可用于梨冠网蝽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