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茄子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也是仅位于马铃薯、番茄、辣椒之后的第四大茄科作物;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茄子青枯病是当前茄子产业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茄子抗青枯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创新利用、遗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育种应用等研究,茄子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是当今世界上植物抗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在茄子主要的青枯菌致病类型、抗青枯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种质资源筛选与遗传规律研究、QTL 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抗病基因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以及基于多组学分析茄子抗青枯病基因挖掘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茄子青枯病研究的现状。随着茄子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的完善,以及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以栽培种茄子为抗源的种质资源创新和基因挖掘、基因编辑以及分子育种的研究和应用等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茄子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解决抗青枯病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番茄新品种辽园多丽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生 《新农村》2009,(8):13-14
辽园多丽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番茄新品种,已于200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5年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是国家"863"计划"复合抗性设施果菜新品种优育"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荣获2007年度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番茄育种基础研究与抗病专用系列新品种选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进步。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通过聚合育种、杂交、回交、复交、测交等手段创造变异,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资源创新研究,创新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从而提高我市水稻的产量、改善品质和抗病性、减轻环境污染,打造我市杜良优质大米知名品牌,对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茄子是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市场能够周年供应新鲜和品质优良的茄子.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选育出了晚熟、耐热、优质、高产、抗病的渡秋淡茄子新品种湘茄四号.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优质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市场需求,以高产优质、抗倒伏中间育种材料泰山651为母本,以引自西藏的抗旱、抗病性好的种质资源藏选1号为父本,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泰山27。该品种含有优质亚基1、7+8和5+10,可作为优异品质遗传资源和种质创新的优良基因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7,(14):45
日前,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决定在2007-2008年期间实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通过专项实施.促进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新品种的选育及其产业化,培育和推广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形成我国相应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平台和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创新体系,力争在主要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产业化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棉花遗传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9-122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不同育种方式在棉花遗传育种中应用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棉花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高产、高纤维品质、无酚棉、彩色棉等优良品种资源缺乏,高光效、高产、新型抗虫抗病等优良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手段的有效结合,进行基础研究和目标育种,不断优化和改进育种方式,扩大我国棉花产业的优势,提高我国棉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产墨西哥、中美和南美的安第斯山等热带地区,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年种植面积达130万hm^2以上。研究辣椒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对辣椒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辣椒新品种,笔者于2007~2008年对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育种中心保存的6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多个数量性状遗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优质、抗病冬瓜多样化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是现代农产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和调节市场均衡供应的重要蔬菜作物。随着育种者对品种的人为选择以及商用品种的推广普及 , 冬瓜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已逐渐减少。因此 , 加强现有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 , 结合现今高速发展的基因组学、高通量基因分型、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优质抗病冬瓜成为发展趋势。围绕冬瓜产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现状,主要从鉴评创新冬瓜种质资源方面、构建冬瓜全基因组信息开展遗传定位辅助育种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阐明冬瓜优质抗病分子机理方面,以及开展配套高效栽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培育营养成分丰富、风味浓郁的抗病冬瓜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头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药用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营养品。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的需求,人们对高品质的芋头产品越来越青睐。广东地区芋头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知名度的品种,为更好利用广东地区的芋头资源,促进芋头产业发展,概述了国内芋头的种质资源圃建设、育种研究、产业发展等现状,分析了广东地区芋头的主栽品种与种植分布、区位资源、品牌、产业化、科学研究等发展现状,指出芋头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病虫害严重,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偏高,技术创新服务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从健全芋头脱毒种苗生产推广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新品种选育、加速发展芋头深加工研究和科技培训,推进芋头产业机械化作业,加强领导、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广东芋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引导更多人员参与到芋头产业当中,进一步保证广东芋头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辣椒起源于南美洲,16 世纪传入中国。辣椒的营养价值高,在保健、美容、食品、医药、制暴等行业均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逐渐增加、目前位居我国蔬菜作物之首。辣椒栽培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化学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为害,但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病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将来取得突破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辣椒抗病分子育种机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抗病分子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分子育种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首先必须找到分子标记,分子标记分为基因标记、构建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获得的标记以及通过大量材料测序进行关联分析获得的标记;二是基因工程育种,前提是分离获得抗病基因,然后将抗病基因导入到经济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中,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基因沉默技术使负向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提高植株抗病性。该文从辣椒抗病性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辣椒抗病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辣椒种质(抗病毒病、抗青枯病和抗疫病)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并对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芋作为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被称为第五大根茎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疗和医疗价值,近年来芋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市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对芋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芋的起源与分布,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分类,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芋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芋的病害研究,以及芋头的利用及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芋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芋头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保持总体上升的趋势,但是优异种质鉴评技术与基础研究较薄弱,芋种质创新工作不够深入,芋生产上病害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杂交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研究、大力推广芋脱毒种苗的生产应用、加快开展芋连作障碍研究和芋杂交新品种选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然病圃初步评价茄子资源对青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茄子生产的严重病害,抗病育种是控制病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结合资源的繁殖保存及选种在自然病圃对92份商业品种、资源、育种系及杂交组合的成株青枯病抗性进行了3批次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病圃可以明显区分抗、感材料,我国茄子品种青枯病抗性存在丰富变异,南方茄子比北方茄子抗性强;试验鉴定了一批本课题组收集的抗源材料及培育的自交系,多数材料对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材料、棉花新品种(系)、不同熟性品种和品种地区差异、抗虫棉及育种上的抗病鉴定工作研究进展。在抗病鉴定方法上,棉苗期可用人工病圃法、营养钵法、病菌毒素法,棉成株期宜用人工病圃法。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智远 《农学学报》2018,8(1):21-27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蔬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蔬菜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产值、出口量等方面均位居农作物首位,已成为中国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其中离不开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强力支撑。当前,中国蔬菜产业正面临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继续大力发展蔬菜育种科学技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种业发展是其必由之路。本文回顾了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蔬菜育种取得的成绩,如不断壮大的科研队伍和取得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以及迅速发展的种业企业等;文章还对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根据中国蔬菜育种目前存在问题及市场的需求,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做好的工作,包括建立新型蔬菜育种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做好种质创新工作、规范蔬菜种业市场和保护育种者的知识产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