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甜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合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详细介绍了甜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特点(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在籽粒中的积累动态。同时还就甜玉米来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基因型、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等因素对甜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观察甜玉米果皮和胚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的鉴评。【方法】以新鲜饱满乳熟甜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戊二醛固定法、低热干燥法和直接制样法等 3 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比较分析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的超微结构及其差异。【结果】戊二醛固定制样法能很好地呈现甜玉米籽粒果皮细胞结构层次、厚度以及淀粉粒形态与空间分布等特征,是一种相对理想、便捷获得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方法。将戊二醛固定法应用于 4 种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在果皮结构层次、胚乳淀粉腔隙、淀粉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超微结构差异与甜玉米口感品质密切相关。【结论】戊二醛固定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获得玉米果皮及胚乳等超微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水平的鉴评以及籽粒果皮、淀粉粒等超微结构研究,为甜玉米品种改良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果皮厚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的遗传模式,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果皮厚度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4和T19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果皮厚度的最适遗传模型为D-2,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大于相应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B1、B2、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65%,55.17%和65.2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84%,41.40%和32.65%,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27.186 4,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289 5,显性效应值为5.742 3。【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中既要重视利用主基因,也要考虑多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甜玉米果皮理化特性、厚度测定方法以及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甜玉米果皮厚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与改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整精米率、垩白和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及米饭感官品质等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研究状况的阐述,认为:(1)如果要求杂效稻的整精米率提高,双亲都必须有较高的整精米率;对其遗传改良可以通过粒形与垩白可遗传变异的选择来进行。(2)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应该采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尽可能小的亲本;亲本改良尤其要注意不育系自身品质性状的改良。(3)杂交稻米质一般介于双亲之间;通过粒形因子和胚乳性状的选择,可以育成米粒清澈透亮又可为人们所喜爱的食味品质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主基因 + 多基因遗传分析及 QTL 定位,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 的遗传机理,选育优质甜玉米品种。【方法】选用果皮厚度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15 与 T77 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的 F2 群体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方法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合 F2 群 体各单株的果皮厚度及 SSR 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进行 QTL 定位。【结果】甜 玉米果皮厚度的最适模型为 A-1,即受 1 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和部分显性的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 69.10%。 在第 5、8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出 3 个与果皮厚度相关的 QTL,其中第 5 染色体 bin5.04 区域检测到 2 个 QTL, 分别位于标记区间 bnlg150~bnlg653 和 bnlg653~bnlg1208,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39 和 -3.01;位于第 8 染色体 的 QTL 在 bin8.03~bin8.04 区域,标记区间为 umc1741~bnlg2046,加性效应值为 -3.06,表型贡献率为 22.02%。 【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在育种实践中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改良选择。试验检测到的 QTL 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7.
棉籽营养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籽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副产品,脂肪酸及蛋白质是其贮藏的主要营养物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棉籽营养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籽营养品质与其它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改良.针对棉籽营养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育种发展的策略.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棉籽营养品质,开展棉籽营养品质性状QTL定位研究,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棉籽营养品质改良等.  相似文献   

8.
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组成.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蒸煮与食味品质优良的稻米需求越来越高.而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影响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育种家们基于对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利用常规育种和CRISPR/Cas9等技术创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的水稻新品种(系).本文总结了稻米品质的组成和影响因素、高等植物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合成底物ADPG的转运途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合成途径、淀粉合成基因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改良的关系以及Wx基因等位变异在稻米品质改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甜味是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重要方面,是菜用大豆区别于普通粒用型大豆的显著特征之一。菜用大豆的甜味主要归因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蔗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71%,是决定菜用大豆甜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菜用大豆食味品质评分高度相关。理解蔗糖在菜用大豆籽粒中的遗传与调控机制,对于加速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升我国菜用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积累的遗传基础、蔗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及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今后菜用大豆蔗糖含量遗传改良发展趋势,以期为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果皮厚度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遗传育种的角度,对糯玉米亲本自交系同单交种F1代间果皮厚度基因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玉米自交系的不同世代之间、同世代内部各系间、姊妹系间、单交种F1代同其对应亲本间果皮厚度的方差分析,初步确定了糯玉米果皮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了糯玉米育种主要程序中果皮厚度的变异特点。为糯玉米果皮厚度在自交系的世代选择及单交种组合配制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获得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的F1代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软米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但目前对软米的品质特征仅限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资源,本研究将云南软米与粘米、糯米进行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3种类型的稻米在粒长、粒宽、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直链淀粉含量上差异极显著(F=119.485**)。指出可以把粒型>3.0,直链淀粉含量7.1%~15.0%,胶稠度45~80 mm,蛋白质含量<9%,并且亲本的系谱中有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材料初步鉴定为软米材料。并提出一些加快云南软米资源研究及育种方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软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对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质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 3095-1996的2级标准,土壤环境达到GB 15618-1995的1级标准,水资源达到GB 5084-92的1类标准.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应陇县烟区生态条件、满足工业企业需求的优质烤烟新品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对LJ982、LJ981、秦烟201、CF9010、辽烟19和秦烟96(对照)6个品种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烤烟品种的综合品质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且差异明显,其中秦烟201、CF9010表现较好,烟叶质量较高,且均优于对照品种秦烟96。[结论]秦烟201、CF9010优势明显,可在陇县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以扬麦158为对照品种,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新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优质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好,籽粒产量除扬麦9号、宁资18略低于对照外,其余4个品种均与对照相仿或高于对照,品质性状SDS沉降值测定除安农92484、宁资128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他品种均低于扬麦158,而扬麦9号则达到了优质软麦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7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各品质性状的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除粒宽这一性状表现一定的超中亲的优势外,其余6个性状平均表现为双亲中值。但在不同类型的亲本组合间稍有不同。因此,一般来说,双亲均优质时可育出优质的杂交稻。(2)杂种的完整精米率、粒宽、糊化温度3个性状与不育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与恢复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与中亲值达极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授权量急剧增长,品种权的"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评价品种权质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判断我国品种权的综合质量水平,首先从竞争力的角度界定植物新品种权质量的定义,然后从品种权的法律、技术和经济三大属性建立品种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均值差异法验证品种权质量指标的有效性,最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构建品种权质量综合指数,以便全面、快捷地综合评价品种权质量。植物新品种权质量评估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品种权质量判断标准问题,对提高品种权质量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我国品种权的价值评估、许可转让、融资、抵押等交易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余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制定优质稻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对余庆县农业局优质稻生产基地的灌溉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灌溉水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NY5116-2002”灌溉水质一级水质标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和“NY5116-2002”环境土壤质量要求,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NY5116-2002”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故该基地符合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平均单产约是荷兰的1/3,影响单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种薯质量是主要因素之一。分析了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列举了荷兰和美国的脱毒种薯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完善质量合格认证、加强自控措施、开展监督抽查、加强人员培训等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为GX实验取得了很大成功.其教学符合数学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特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与方式、多种数学能力、数学意识与观念;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实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可迁移性,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与成功范例.GX实验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品质的优劣,除了受自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温、光、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本文从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四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水分亏缺条件下稻米品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