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ODS-2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同,其排序为生栀子(3.60%)〉炒炭品(3.36%)〉炒焦品(3.22%)〉炒焦品(轻,3.02%)〉炒黄品(2.77%)。[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未改变黄连解毒散固有的药效学成分,可增加栀子苷和小檗碱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超微细粉中栀子苷和小檗碱含量分别比细粉提高26.26%和37.07%.  相似文献   

5.
采用鸡胚感染试验,研究参灵清瘟败毒口服液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鸡胚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参灵清瘟败毒口服液对胚胎的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同浓度的药液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胚均有保护作用,表明参灵清瘟败毒口服液具有明显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度法、HPLC法对3个栀子品种混-1、B13-1、C13-1果实、果仁、果皮中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含量、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13-1、C13-1果实的栀子黄色价较高且数值相当,混-1果实的色价相对较低;C13-1果实中的栀子苷含量最高(3.86%),B13-1次之(3.14%),混-1最低(2.84%);3个品种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及总皂苷的含量均以果仁中最高;3个栀子品种中,品种B13-1任何部位的栀子黄色价都是最高的;C13-1果实中栀子苷、总皂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B13-1果仁中栀子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7.
饶黄云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7-4208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了不同品质栀子生品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Nucleodur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甲醇-水(22∶78,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8℃。栀子苷在0.80~7.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加样回收率为99.3%。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栀子生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ZORBAX SB-C 18柱(4.6 mm×150 mm,5.0 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30 min:10%~50%乙腈);流速1.0 mL/min;Alhech 2000 ES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气体为空气;流速3.0 L/min;进样量5.0μL.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细风轮菜中醉鱼草苷Ⅳ的含量.结果醉鱼草苷Ⅳ在5.18~15.54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7);平均回收率(n=5)为101.3%(RSD=0.59%).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细风轮菜中醉鱼草苷Ⅳ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贡菊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品系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Alitima HP C18 5μm色谱柱(250mm×4.6 m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40℃,进样量5μL。不同品系的昆仑雪菊与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其含量差异显著。用该方法测得昆仑雪菊和贡菊中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显著高于供试贡菊。  相似文献   

10.
中药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赟  李朝晖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59-12860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甲醇为空白,在波长238nm处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栀子苷在7.82~31.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9.20%,RSD值为4.73%(n=5)。江西产药材中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栀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建立了茵山莲软胶囊中栀子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迪马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V乙腈∶V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nm,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栀子苷在0.008 04mg/m L~0.0804mg/m 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回收率97.667%,RSD0.567%(n=6)。该试验的测定方法简单准确,且分离效果好,灵敏度较高,可作为茵山莲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茵陈-栀子配伍对绿原酸和栀子苷含量的影响,采用水煎法和水煎醇沉法对茵陈、栀子和不同比例的茵陈-栀子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茵陈、栀子、茵陈-栀子不同配比的水煎液及水煎醇沉上清液与沉淀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显示:以茵陈-栀子2∶1的配伍比例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以茵陈-栀子1∶3比例提取的栀子苷含量最高。同一比例下,水煎醇沉上清液中的绿原酸及栀子苷含量均最高,水煎醇沉沉淀中绿原酸及栀子苷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瘟败毒颗粒中赤芍、栀子、玄参三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分别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30∶5∶10∶0. 2),乙酸乙酯-丙酮-水(5∶5∶0. 6),三氯甲烷-甲醇-水(4∶1∶0. 1)为赤芍、栀子、玄参的展开剂,硅胶板上展开,所得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未见干扰。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瘟败毒颗粒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及成因解析,深入了解工业活动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实现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土壤的污染预警和科学合理利用。在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区和西南铅锌冶炼区附近的农田分别采集89个和148个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优控的土壤中PAHs组成与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比较两个区域农田土壤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石油开采区农田土壤中16种PAHs总含量(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49.8 μg·kg-1(含量范围31.5~1 399 μg·kg-1),铅锌冶炼区农田土壤PAHs总含量平均值为267.6 μg·kg-1(含量范围8.99~2 231 μg·kg-1),两个地区主要以4~6环PAHs为主。聚类分析、PCA和PMF 3种源解析方法对两个区域的PAHs来源进行比较,石油开采区农田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燃煤9.1%、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60.7%、化石燃烧24.1%以及柴油燃烧6.2%,铅锌冶炼区分别为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31.6%、汽油及重油的燃烧28.3%、煤燃烧40.1%。铅锌冶炼区周边农田土壤PAHs污染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将已有的拟南芥芥子油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转换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通过条件优化改进,建立拟南芥芥子油苷UPLC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1.8μm),以超纯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1,检测波长229 nm,进样量5μL,内标为苯甲基芥子油苷。利用此方法测得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62%,用此方法与HPLC法测定生长10周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各种芥子油苷组分含量一致。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拟南芥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采用硅胶G高效薄层板条带点样,以氯仿-乙酸乙酯-无水甲醇(3∶2∶1,V/V/V)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在240 nm波长进行扫描检测。[结果]在0.240~0.640μg/ml范围内,栀子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54,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赣南野生黄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LC-MS/MS技术建立野生青风藤中木兰花碱和青藤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水-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Kromasil Eternity-5 C18 色谱柱(2.1 mm × 50 mm,5 μm)为分析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选择离子监测(SRM)。木兰花碱和青藤碱分别在20.6~412 ng·mL-1和29.5~590 n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专属性良好,木兰花碱和青藤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和 {98.95% },RSD分别为1.99%和1.65%。所建立的LC-MS/MS方法简单、灵敏,适用于野生青风藤中木兰花碱和青藤碱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绿豆药材的地方标准。方法 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绿豆中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牡荆苷为对照,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以牡荆苷为对照,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0 nm下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绿豆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该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水分为9.91% ~ 12.57%,总灰分为2.51% ~ 3.22%,酸不溶性灰分为0.03% ~ 0.11%,牡荆苷为0.127% ~ 0.248%。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绿豆药材的地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银翘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在0.0622~0.6220 mg/m L范围内,牛蒡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RSD为2.2%,样品中牛蒡苷的平均含量为6.7246 mg/m L。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对银翘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测定14份不同产地的甜叶菊样品中甜菊糖苷含量.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甜叶菊中甜菊糖苷,HPLC采用Zorbax-NH2(250.0 mm x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8:22,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测定波长210 nm;进样量15 μL.结果表明,HPLC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稳定性好;14份样品中甜菊糖苷总含量为4.78%~15.52%,其中瑞鲍迪苷A含量为0.84% ~ 11.21%,瑞鲍迪苷C含量为0.26%~1.55%,斯替维苷含量为0.80% ~6.66%,甜菊双糖苷含量为0.01%~1.22%,杜尔可苷含量为0~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