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经树脂纯化后的紫薯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分别进行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紫薯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 mg/mL和2.020 mg/m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分别为0.160 mg/mL和0.980 mg/mL,说明紫薯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经体外模拟胃消化1 h、肠消化2 h后,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均下降,且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以航天诱变副干酪乳杆菌A-4-2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低pH值、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诱变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耐受性、产胞外多糖含量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量等研究。比较了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的耐酸、耐胆盐、产胞外多糖、表面疏水性等性能变化和差异以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与野生菌株无明显差异;在pH值3. 5培养1 h与2 h,突变菌株较野生菌株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 0. 05);发酵7 d后菌株耐酸能力评价结果显示,不同pH值条件下,突变菌株的活菌数均显著高于野生菌株(P 0. 05),且耐胆盐及产胞外多糖的能力均未受到影响,但菌株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突变菌株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P 0. 05)。同时,证明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菌株产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菌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用于发酵肉制品的合适乳酸菌菌种,进行了耐盐性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蛋白质分解活性试验、脂肪分解活性试验、菌株的致死温度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三菌株完全符合肉制品发酵菌剂要求,而菌株间拮抗作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菌株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混合菌剂。  相似文献   

4.
胡博  教戈  梁金钟 《农业工程》2014,4(5):66-69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4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一系列试验,旨在建立筛选具有降血清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体外模型.通过比较,得到1株植物乳杆菌LP1103,它在pH2.5~11.6范围内均可生长,能够耐受0.3%的胆盐,并能抑制常见致病菌.LP1103对HT-29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作为微生态制剂和酸奶发酵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6.
对4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一系列试验,旨在建立筛选具有降血清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体外模型。通过比较,得到1株植物乳杆菌LP1103,它在pH2.5~11.6范围内均可生长,能够耐受0.3%的胆盐,并能抑制常见致病菌。LP1103对HT-29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作为微生态制剂和酸奶发酵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对苦瓜渣理化性质与体外降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微粉碎处理对苦瓜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与体外降糖活性的影响。分析了超微细苦瓜膳食纤维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持水率和溶胀性随粉碎时间的变化,并测定膳食纤维组分对葡萄糖扩散、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微粉碎膳食纤维d50达到20μm时,苦瓜纤维的持水率为17.04%、溶胀性为16.29 mL/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到17.20%。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超微粉碎后苦瓜纤维非结晶区比例增加。相对未处理样品,超微粉碎具有提高苦瓜膳食纤维抑制葡萄糖扩散、降低α-淀粉酶和α-糖苷酶酶解效果的作用。苦瓜膳食纤维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活性,其中以果胶的效果较好。超微粉碎处理可有效提高苦瓜纤维理化性质及体外降糖活性。  相似文献   

8.
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以5株酿酒酵母和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检测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及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株酿酒酵母与乳杆菌共培养均能促进乳杆菌的生长,但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共培养组E+1、E+3及B+3中酿酒酵母能够显著促进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B+1、D+9及E+9组酿酒酵母能够显著抑制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率达80%及以上);5株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中酿酒酵母B对乳杆菌38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酿酒酵母B、D对乳杆菌17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从堆肥、马粪、枯树叶、柏树根土、蘑菇渣等样品中,分离得到14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对此进行了透明圈直径,酶相对活性,滤纸酶活力(FPA),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和对蔬菜杆的分解效果测定比较,筛选出2株对蔬菜有较强分解能力的菌株,其中一株的主要指标为:柏-Ⅰ透明圈直径2cm,酶相对活性3,滤纸酶活力(FPA)1.136078 g·50 mL-1,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0.666134 g·50 mL-1和对蔬菜秆的分解效果21%;另一株的主要指标柏-Ⅱ透明圈直径10 cm,酶相对活性15,滤纸酶活力(FPA)0.209878 g·50 mL-1,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2.62807 g·50 mL-1,对蔬菜秆的分解效果22%.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并进行了优化,通过SDS-PAGE分析了该方法用于7株乳杆菌胞外蛋白的提取效果,同时对乳杆菌不同生长期胞外蛋白的分泌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ALDI-TOF/TOFMS鉴定了胞外蛋白,最后通过双向电泳(2-DE)分析了L.paracasei L14的胞外蛋白组。结果表明:采用终质量分数为6%的TCA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效果最好,并且具有通用性;从乳杆菌稳定期提取出种类较多的胞外蛋白,成功鉴定出L.paracasei SW2胞外蛋白中3个蛋白质;使用半合成培养基培养乳杆菌,可以提取出符合2-DE样品纯度要求的胞外蛋白,从L.paracasei L14胞外蛋白组2-DE图谱上检测到(130±10)个蛋白质点,约占L.paracasei预测分泌蛋白组的46%。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的Hungate严格厌氧技术,从稳定的丙酸盐产甲烷富集培养中,分离获得一株产甲烷细菌SN菌株。该菌菌落呈椭圆形,直径1.0-1.5mm,黄色,半透明、边缘光滑、中央突起且有颗粒堆积,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菌落产生明亮持久的蓝绿色荧光。菌体为不规则球状,老龄菌体形态趋向规则,单个细胞直径为0.5-1.8μm,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具有周生鞭毛。SN菌株只能利用H_2/CO_2和甲酸作为生长和产甲烷的基质,其生长需要酵母膏或胰酶解酪蛋白和少量乙酸;生长的pH范围为6.0-8.2,最适pH为7.6;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为35℃;其最适生长不需外加NaCl,2%NaCl能完全抑制其生长。在最适条件下,SN菌株利用H_2/CO_2和甲酸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165小时~(-1)和0.089小时~(-1)。这些形态和生理特性表明,SN菌株可能是一株新的产甲烷菌。其确切的分类地位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由酒酒球菌(O.oeni)引发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在降低葡萄酒酸度的同时,还伴随着多种糖苷酶的合成释放,该过程对源自葡萄中的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转化产生积极影响。以分离、鉴定的2株本土O.oeni菌株ZX-1、GF-2为研究对象,以商业菌株VP41为对照,分析探讨单一发酵条件(初始pH值、乙醇体积分数、SO2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及复合酿酒条件对供试菌株的βD葡萄糖苷酶及双糖苷酶活力累积量的影响,通过微酿试验分析供试菌株接种发酵后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萜烯类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及SO2添加量的增加,菌株的糖苷酶活力累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较高pH值条件更有利于O.oeni菌株糖苷酶的合成;βD葡萄糖苷酶和双糖苷酶活力累积量对发酵温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复合酿酒条件下,本土O.oeni菌株的双糖苷酶活力累积量显著高于商业菌株VP41(P<0.05),而βD葡萄糖苷酶活力累积量则略低于VP41。SO2添加量对所有供试菌株的糖苷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值、乙醇体积分数对菌株ZX-1、GF-2和VP41的糖苷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温度仅对菌株ZX-1、VP41的βD葡萄糖苷酶和VP41的双糖苷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12%、SO2添加量30mg/L、pH值3.6、发酵温度22℃,在此条件下,菌株GF-2的双糖苷酶活力累积量最高(46.137mU/mL),其次是ZX-1(45.932mU/mL)和VP41(37.011mU/mL)。微酿试验萜烯类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本土O.oeni ZX-1发酵后的酒样中虽然萜烯类物质种类仅次于VP41处理后的酒样,但酒样中的总含量却较高,α松油醇、香茅醇、大马士酮、芳樟醇等萜烯类物质的质量浓度高于阈值,有效提升了品种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混法形成大豆蛋白(SPI)-海藻酸钠(AL)复合膜,并将茶碱包埋于其中制备茶碱的定位控释载体。采用体外释放模型试验及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技术,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考察这种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和控释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之间存在交联作用;这种复合膜在胃肠液均呈溶胀状态,但在模拟胃液中溶胀度较低;而在模拟肠液中降解速率较快。复合膜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表现出显著的pH值敏感性,尤其是在肠液中释放率呈现典型的S曲线分布。同时发现蛋白含量可以调节复合膜的溶胀度和释放率,复合膜对于茶碱的保护能保持至少7h,因此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可以用作控缓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及人工胃肠液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浴振荡、超声、微波和超声-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用人工胃、肠液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协同提取和微波提取总多酚、总黄酮得率以及抗氧化能力要优于另外2种方法,协同提取时间仅为微波提取的1/2,协同提取效率最高。人工胃液处理后,丁香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P<0.001),而人工肠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却显著性降低(P<0.001)。  相似文献   

15.
以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模拟葡萄汁为试材,接种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分别在第2、3、4、7天检测供试菌株的抗氧化活性,并于发酵结束后采用HS-SPME-GC-MS测定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探讨菌株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源性添加水溶性β-葡聚糖处理组酵母细胞中的ATP酶、SOD酶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0 mg/L水溶性β-葡聚糖可以明显提高模拟葡萄汁发酵酒样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尤其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花果香类物质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与酿酒酵母细胞的ATP酶、SOD酶活力和GSH含量呈正相关。综上,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水溶性β-葡聚糖,能够明显增强酿酒酵母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增加模拟葡萄汁发酵酒样中酯类、高级醇类物质的含量,具有提高葡萄酒发酵香气化合物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乳酸乳球菌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采用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通过目的基因的PCR鉴定、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SDS-PAGE检测和0、10、20、30、40和50代各代菌种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能力进行检测;通过复制平板计数法计算质粒的丢失率。结果表明:工程菌株传代50次后质粒的丢失率为6%;PCR鉴定、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可以传至50代,而未发生丢失;SDS-PAGE检测表明目的基因表达稳定。工程菌株重组质粒在50代内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50代内菌株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乳糖的浓度对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乳糖使用量达到20g/L以上时,有利于重组质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纤维素葡聚糖内切酶基因为基础,利用shuffling改组技术,经过DNaseI降解、PrimerlessPCR、TouchdownPCR对纤维素内切酶基因进行了突变和改组,然后将改组的纤维素内切酶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子突变体库。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的分离筛选,得到活性比较高的纤维素葡聚糖酶菌株。对这些菌株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进行酶活检测,成功获到比原来酶活高5.75倍的菌株,酶活表达量56.52U/mL,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50℃,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为0.1mmol/L条件下,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嗜热甲烷杆菌TH—6菌株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杭州长征化工厂酒精发酵废醪槽底部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嗜热自养产甲烷杆菌,细胞呈长杆状,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出现3-5个以上细胞相连的丝状体,杆状细胞大小为0.5—0.6×2.0—4.0μm,但丝状体可长达10—27μm或更长。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细胞最小倍增时间为3.2小时。滚管菌落为半透明,灰白色,近似圆形。落射荧光显微镜检查呈蓝绿色荧光。分离物只利用H_2/CO_2生长和产甲烷,不需要酵母膏,但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酵母膏、胰酶解酪蛋白和瘤胃液后能刺激该菌生长和提高甲烷量。生长和产甲烷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性状的研究,分离菌株暂定为嗜热自养甲烷杆菌TH-6菌株(Methanobacteriumthermoautotrophicum TH—6strain)。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沙棘籽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Soxhlet提取装置,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4种不同溶剂对沙棘籽分别进行8小时萃取。粗提物被用来进行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筛选。在离体模型(清除DPPH自由基和脂质体模型系统)中的粉末减少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在各种提取物中使用甲醇作为萃取剂的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甲醇提取物也具有最高的抗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评价显示,在加入甲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培养,MIC浓度分别为200,300,300,300,和350ppm。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种子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储藏。  相似文献   

20.
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P4-3可产生活性较高、热稳定性较强的纤维素酶.通过检测CMC酶活性,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其产酶的影响.通过破壁处理,检测不同部位粗酶液中的CMC酶、滤纸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析了其纤维小体中三种酶组分的分布和比例.结果显示,利用滤纸和纤维二糖作为底物达到最大酶活的时间分别为144 h和72 h;产酶最佳温度为40℃,pH值为7.5,纤维二糖为最佳碳源,酵母粉为最佳氮源.培养144 h,CMC酶、滤纸酶及β-葡萄糖苷酶在上清液、未破壁菌体悬浮液与破壁菌体悬浮液中的活性比分别为9:1:1,14:4:3和6: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