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大白菜品种苗期耐热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条件,通过测定大白菜5份自交系和4份F1苗期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大白菜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8个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921;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类:夏秀-1、夏福2号和夏优-1为耐热类型;早杂5号、白阳、早5-1和早熟5号为中度耐热类型;020w-8、德阳01为不耐热类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种质资源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耐热性种质材料。以7个猕猴桃种类的17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rotein)、PPO活性和PAL活性等8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作为衡量耐热性的指标,将8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了华特、米良1号耐热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幼苗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对花椰菜的3个农艺性状和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综合评价花椰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9个单项指标集约于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877,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分为3类:第Ⅰ类是耐热类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鉴定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方法,测定13份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在37℃/27℃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和12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指标在不同种质间表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均大于10%,13份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3个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1.54%,对13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表现强耐热的材料有3份,3份材料表现耐热,4份材料表现不耐热,3份材料表现热敏感;建立黑叶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019 76+0.623 98AsA+0.152 92H_2O_2-0.142 79SOD-0.214 34PPO。该耐热性评价体系可广泛用于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耐热性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以6个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为材料,研究供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萌发的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芽全长(BFL)、根长(RL)、芽鲜重(WFW)和根鲜重(RW)相对值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并筛选与热害指数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42 ℃萌发2 d的GV、GR、GI,38 ℃萌发4 d的GV,42 ℃萌发的BFL,42 ℃老化处理4 d的GV、BFL、RL,42 ℃老化处理8 d的GV、BFL等10项指标与热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0.837、–0.824、–0.849、–0.964、–0.841、–0.842、–0.835、–0.867、–0.915。根据10项指标计算综合隶属函数值(0.021~0.986),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耐热性聚类分析,6份菜心可分为3类:四九–19号菜心和四九黄菜心为耐热类;油绿50天菜心、油绿501菜心和油绿701菜心为一般耐热类;特青迟心4号为极不耐热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菜心品种间的耐热性强弱,构建菜心品种耐热评价体系。以20个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21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量耐热性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对不同菜心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及耐热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后各菜心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热害指数、O~-_2质量分数、H_2O_2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ro质量分数和CAT活性均升高,发芽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既有下降又有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评价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与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将21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获得了各品种综合耐热能力D值并排序,聚类分析将20个菜心品种划分为耐热型(6个)、中等耐热型(10个)和不耐热型(4个)3种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菜心耐热性评价方程,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热害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发芽势和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等6个指标,可作为菜心耐热性综合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耐热品种选育、耐热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6个耐热系数相关的生理指标为衡量单项耐热能力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9个美女樱主栽品种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6个生理性状指标在高温胁迫下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且16个耐热系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个综合主成分可代表美女樱耐热性89.6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根据耐热性综合评价值得出美女樱品种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诺瓦利斯﹥迷案﹥坦马里﹥明星之梦﹥阳台﹥祥和﹥夏夜之梦﹥传奇﹥幻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辣椒苗期耐冷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综合评价辣椒苗期的耐冷性,筛选耐低温的辣椒材料。利用5℃的低温对11份辣椒材料(品种)进行苗期耐低温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膜透性和SPAD值以及冷害指数等7个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指标相关性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等进行辣椒苗期的耐低温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与对照相比,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性、POD酶活性增强,SPAD值降低;低温处理后11个辣椒材料的耐低温排序为:Y801衢椒3号05B03L19-1-1-1-1B1-2金5-8B15-4-6L11-2-1-1L11-3-2-1-1玉龙椒05B11;指标相关性研究表明,冷害指数与综合值D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1,说明冷害指数可作为辣椒苗期耐低温材料筛选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盆栽芹菜在人工模拟35℃高温环境下,利用热害指数、MDA含量相对值、可溶蛋白含量相对值为芹菜耐热性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9份本芹材料苗期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9份本芹材料苗期耐热性强弱顺序为:速生小美芹浓香小芹菜乐土圆叶金于夏芹乐土尖叶白芹三叶黄心芹楚农玻璃脆日本小芹菜。  相似文献   

10.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苦瓜材料苗期的生理响应情况,初步评价不同苦瓜材料的耐热性,为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10 份苦瓜高代自交系(KG1~KG10)和 6 份杂交种(KG11~KG16)为供试材料,对不同苦瓜材料苗期进行白天 40 ℃ /12h、夜间 25 ℃ /12h 高温循环处理 3 d 后,测定苦瓜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这 16份苦瓜材料的耐热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高温处理与常温相比,16 份苦瓜材料苗期叶片的 REC 上升,其中增幅显著的苦瓜材料有 KG1、KG2、KG9、KG10、KG11、KG13、KG14、KG15 和 KG16;MDA 含量除 KG1、KG2 上升外,其他 14 份苦瓜材料都下降,其中降幅显著的苦瓜材料有 KG3、KG4、KG5、KG6、KG8、KG10、KG11、KG12、KG13、KG14、KG15 和 KG16;Pro 含量也是有升有降,其中有 6 份苦瓜材料叶片 Pro 含量增加,增幅显著的苦瓜材料有 KG1、KG2、KG3、KG4 和 KG10;而叶片 Pro 含量呈现下降的 10 份苦瓜材料中,降幅显著的苦瓜材料有 KG6、KG7、KG8、KG9、KG11、KG14、KG15 和 KG16。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16 份苦瓜材料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有升有降,其中 KG5 和 KG14 的 SOD 活性下降,其他 14 份苦瓜材料 SOD 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显著的苦瓜材料 有 KG1、KG2、KG3、KG4、KG6、KG7、KG8、KG9、KG10、KG11、KG12、KG15 和 KG16;KG8、KG10、KG12 和 KG16 的 CAT 活性显著增加,其他 12 份苦瓜材料 CAT 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显著的苦瓜材料有 KG1、KG2、KG3、KG4、KG5、KG7、KG9、KG11、KG13 和 KG14。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初步判定供试 16 份苦瓜材料的耐热能力依次为:KG1>KG2>KG16>KG11>KG10>KG3>KG9>KG12>KG15>KG4>KG13>KG8>KG6>KG5>KG7>KG14。【结论】不同苦瓜材料苗期受高温胁迫后,6 个耐热性评价生理指标均发生不同变化,进一步表明这 6 个生理指标与苦瓜耐热性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初步评价供试苦瓜材料中耐热能力较好的 KG1、KG2、KG16、KG11 和 KG10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可在后续耐热苦瓜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创制辣椒耐冷材料与选育耐冷品种,本研究以分属于5个栽培种的14份辣椒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4℃冷胁迫处理,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氧自由基(OFR)产生速率,并对辣椒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4℃±1℃冷胁迫条件下,POD与SOD、MDA、H_2O_2间,以及Pro与MDA、H_2O_2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在4℃胁迫12 h时,SOD、MDA、Pro的变异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因此12 h为辣椒冷胁迫处理的适宜时间。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在欧氏距离0.09处将14份辣椒材料分为耐冷(Ⅰ)、中等(Ⅱ)、冷敏(Ⅲ)3个类别,其中5份材料隶属于类别Ⅰ,分别为C.annuum的‘P70’、‘A20’和‘A136’,C.chinense的‘PI241650’,以及C.frutescens‘PI43951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评价辣椒苗期的耐冷性,筛选耐低温的辣椒材料。利用5℃的低温对11份辣椒材料(品种)进行苗期耐低温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膜透性和SPAD值以及冷害指数等7个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指标相关性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等进行辣椒苗期的耐低温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与对照相比,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性、POD酶活性增强,SPAD值降低;低温处理后11个辣椒材料的耐低温排序为:Y801>衢椒3号>05B03>L19-1-1-1-1>B1-2>金5-8>B15-4-6>L11-2-1-1>L11-3-2-1-1>玉龙椒>05B11;指标相关性研究表明,冷害指数与综合值D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1,说明冷害指数可作为辣椒苗期耐低温材料筛选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 ℃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 ℃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 ℃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 ℃,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从萝卜外部形态、产量水平多项指标入手,通过指标筛选,提出萝卜耐热性田间鉴定有效指标为: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热害指数、越夏死株率、有效根率。鉴定标准分别为: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W/A)≥0.5g/cm2为强耐热,(W/A)介于0.2~0.5g/cm2为中等耐热,(W/A)≤0.2g/cm2为感热。叶片热害指数≤10%为强耐热,介于10%~30%为中等耐热,≥30%为感热。越夏死株率≤10%为耐热,介于10%~20%为中等耐热,≥20%为感热。有效根率≥90%为强耐热,80%~90%为中等耐热,≤80%为感热。其中越夏死株率和有效根率是萝卜田间鉴定较简便的操作方法,可广泛用于大批材料的初步鉴定筛选。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油麦菜萌发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初步构建耐热性评价体系,为生产上快速筛选耐热的油麦菜品种及提高耐热油麦菜育种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5个油麦菜品种为试材,以筛选出的35℃高温胁迫条件为基础,通过设置正常和35℃高温2个处理,测定不同油麦菜品种萌发期的7个形态指标,并计算耐热系数;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参试油麦菜品种萌发期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并结合各参试油麦菜品种田间耐热性对萌发期的耐热性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5℃高温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根比、芽粗及鲜质量等均显著下降。对这7个单项指标进行多元统计综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芽根比外,其余单项指标耐热性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从这7个指标提取出2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可概括参试油麦菜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0.70%。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进行排序得出‘脆香油麦菜’耐热性最强、‘圣美紫油麦菜’耐热性最差。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分为耐热型、中等耐热...  相似文献   

17.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观赏辣椒种质资源耐热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盆栽观赏辣椒幼苗在人工模拟40 ℃高温环境下,利用耐热指数、丙二醛含量相对值、脯氨酸含量相对值、根系活力相对值、叶绿素含量相对值,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知,9份观赏辣椒材料苗期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小米椒>衢椒1号>朝天椒>16142>塞多纳阳光>1722>梦都莎>摇滚紫>15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韭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方法,为选育耐热韭菜品种及丰富广西耐热韭菜品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5—2020)期间收集的广西大叶韭、宽叶韭和细叶韭3类韭菜地方种质资源(分别标记为A、B、C、D、E、F、G、H和I)为试验材料,测定其38℃高温胁迫(实验室组)处理7 d后的生长指标(叶片最大生长长度和地上部新增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叶绿素、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合田间自然高温胁迫(田间组)实际耐热表现,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类型韭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在38℃高温胁迫下,广西大叶韭、宽叶韭和细叶韭3类9份韭菜种质的叶片最大生长长度和地上部新增生物量均较其适温对照(CK)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叶韭类型,降幅最小的是细叶韭类型;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叶韭类型,降幅最小的是细叶韭类型;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升幅最大的是大叶韭类型,升幅最小的是细叶韭类型;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升幅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对用于耐热性遗传分析的番茄亲本材料进行高温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番茄幼苗热害指数、叶片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各项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6份供试材料进行耐热性分析,所得结论一致,划分的耐热型结果无差异。品种CLN2001A、CLN2418A和CLN2366A为R型(耐热),品种01241为S型(较耐热),而01143和01137为T型(不耐热)。  相似文献   

20.
以4个栽培种的23份辣椒材料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30、60、90、120、150和180 mmol/L)的NaCl溶液进行种子萌发处理,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为评定标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辣椒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23份辣椒材料的种子萌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相对盐害率则逐渐升高,而且在不同辣椒品种之间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在4个耐盐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对各材料4个耐盐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0.10处将材料分为4类:极耐盐材料有3份,为PI339033、PI201224和2017D083;耐盐性强的材料有10份;中度耐盐材料有6份;敏盐材料有4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