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森林社会效益的评价产生了兴趣。但是,如何去评价森林的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对森林社会效益作了定义;其次,提出了森林社会效益的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了如何进行森林社会效益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森林社会效益内涵界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效益是森林“三大效益”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森林社会效益的内涵还没有真正明确,似乎森林所发挥的社会效益要么可以归结于经济效益,要么可以归结于生态效益,其根源在于森林的社会效益界定的内涵还很模糊,还很笼统。1森林就业由于森林的长周期性,涉及到营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采伐及种苗培育,林产品加工等多种工艺,并且他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必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再就业岗位。据测算,以林业为主的山区综合开发,5年内可吸收山区剩余劳动力1500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0%。森林就业还体现在森林服务性就业、林…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对森林效益研究的进展,为整体研究我国林区的综合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瑛 《广西林业》2006,(1):21-23
林业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作为社会效益, 林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林产品、林副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安排社会劳动力,提高社会就业率,巩固国防建设;作为生态效益,森林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为经济效益,林业可提供大量的税收,创造外汇。林业的三大效益与人类息息相关,而林业的税费特别是木材的税费与林业的发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森林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是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中心,研究森林在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及其同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因子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仅从城市森林定义中,探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西:森林旅游已踏上发展快车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我国林业建设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江西林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以日益增长的森林旅游市场为导向,大力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省森林公园发展迅速,森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林区木材资源的枯竭,在全面停伐的背景下,林区社会的经济必须进行以依赖木材经济的传统经济向开展林下多种经营的方向转变,因此,以森林坚果、森林浆果、山野菜采集、食用菌采集与栽培以及北药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经营成为林区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以五营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开展公益林下多种经营效益的研究,分析林区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的现状与效益组成情况,为林区社会多种经营的发展与高价值经济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范明 《河南林业》2000,(2):44-4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桐柏县地处淮河发源地,发展生态林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只算林业经济效益帐的旧思路,学会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多少年来,人们认为发展林业赔钱,是沉重的经济包袱。  相似文献   

9.
唐军 《甘肃林业》2010,(4):31-32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20世纪末和21世纪改革的主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水源涵养林作为甘肃南部山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通过提供木材等林产品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经计量评价,自1952年至今已产生的生态效益超过2 500亿元,是直接经济效益的13.23倍。其中每年由于林木净生长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2.49亿元,生态效益46.27亿元,通过森林的防护效益产生的级差地租收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为地方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服务,以森林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多种效益货币化,为在流域范围内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分析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改革都和效益分不开,改革就是为了追求最大效益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效益改革。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集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从而林权改革更能体现改革和效益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林业概况及集体林权改革进展情况的简单介绍,然后从以上三大效益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其改革,找出其在三大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森林社会效益内涵及主要指标的计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森林社会效益进行重新定义和内涵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出10项主要效益指标,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别建立了模型,探讨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10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各学者从内容和制度层面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界定,总结了基于价值制定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包括补偿营林成本、补偿营林成本和利润以及补偿林木经济损失3种观点,并汇总了各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总结了基于效益补偿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补偿标准的计量、分类补偿、分阶段补偿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权威数据,对湖北恩施州现有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量化分析和价值评估初步测算,恩施州现有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木材效益)与公益效益比为1.00∶6.26。为建立林业产业完整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和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三明市生态公益林现状,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存在问题,着重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定义、评估办法,并提出构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设想,旨在为决策层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油深加工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树种,通过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的方法对茶油深加工项目进行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风险小,且具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促进茶油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间接保护生态公益林,并对广西生态与工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浅议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林业新时期森林经营的定义、效益分析、成本计算的讨论,认为可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该时期森林经营的目的.而目的的实现,在于维护森林资源的机会成本T(不能采伐树木而减少的收入)得到相应补偿,因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的目标,本文由此提出了林业新时期森林经营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曾祥谓  王昌海 《林业科学》2012,48(6):112-117
以江西省的森林资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森林社会效益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调研的一手资料和文献检索二手资料,获取了江西省林业资源的数据,通过查阅文献和请教专家对江西省森林社会效益进行分类,采用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CVM)、市场价值法以及人力资本法等进行森林社会效益的定量核算。结果表明:2008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总货币量约280.08亿元人民币,与周边区域密切相关的森林游憩效益为122.72亿元,森林提供就业的效益为92亿元,森林脱贫效益为28.64亿元,森林科学文化价值为36.7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