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小花棘豆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小花棘豆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还原力、螯合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强的抗脂质氧化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BHT>空白;对棉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BHT>维生素E>空白;对葵花籽油抗氧化性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维生素E>BHT>空白;对猪油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BHT>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空白;样品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强于对照;样品还原力强于维生素E而弱于维生素C;螯合力弱于EDTA。可见,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抗氧化指标,确定鹰嘴豆抗氧化多肽与其它抗氧化剂(VE、VC及BHT)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酶解法制备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鹰嘴豆抗氧化多肽及其它抗氧化剂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协同效应.[结果]VE、VC在低浓度时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具有协同的还原能力,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未表现出协同还原能力;VC、Ⅶ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未显示出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但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且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VE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与之更强;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阳性对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蕨菜总黄酮样品溶液来探究其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探究商洛野生蕨菜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当样品溶液浓度达到4.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5.34%、71.30%、81.00%,总还原力的吸光度为0.735。试验结果表明,商洛野生蕨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低于BHT。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柞树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与解析的方法,通过比较6种大孔树脂的吸附和解析性能,优选适宜的大孔树脂,并优化适合分离柞树叶总黄酮的解析条件.以VC为对照,对其还原力、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进行研究.[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柞树叶总黄酮吸附与洗脱效果最好,其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粗提液浓度0.55 mg/mL、上样流速1.5 mL/min、洗脱剂40%乙醇(V/V)、洗脱流速1.5 mL/min,柞树叶总黄酮纯度可达65.5%;分离纯化后柞树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其总还原力大于VC的还原力,当质量浓度为0.0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5.9%和65.9%.[结论]D101大孔树脂可用于柞树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柞树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山莓资源,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山莓茎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测定其黄酮提取液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山莓茎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h。在此条件下,山莓茎皮中总黄酮含量可达28.811mg/g。山莓茎皮黄酮提取液对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50%时,IC50值均低于合成抗氧化剂BHT的IC50值,说明山莓茎皮黄酮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成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莴苣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的乙醇溶剂浸提法提取莴苣中的总黄酮,分析测定莴苣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抑制猪油氧化酸败的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维生素C进行抗氧化性比较.研究测得莴苣总黄酮提取量为20.625 mg/g,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DPPH·和O2-·的清除效率以及...  相似文献   

7.
李会端  王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12-9614,9674
[目的]优选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酸角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确定总黄酮提取的较佳试验条件,并对总黄酮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W/V,g/ml,下同),回流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83%.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对比试验表明,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提取液中总黄酮>芦丁>BHT.[结论]该方法优选了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发现其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广西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银叶树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L-抗坏血酸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测定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及各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提取物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在3.65%-5.56%,以树枝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56%;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酚平均含量在18.83%-23.27%,以树枝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23.27%。【结论】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作为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龚敏  王燕  张玉 《北京农业》2013,(30):7-8
采用DPPH自由基法对海南曼陀罗果和曼陀罗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曼陀罗提取物果的抗氧化活性大于曼陀罗叶。曼陀罗果各萃取段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氯仿段﹥乙酸乙酯段﹥石油醚段,曼陀罗叶各萃取段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段﹥氯仿段﹥石油醚段,且曼陀罗叶乙酸乙酯萃取段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高达0.145mg/ml,只比BHT的IC50略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70%的乙醇提取中华稻蝗黄酮,并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鳌合亚铁离子和还原力、总抗氧化的反应体系,检测了中华稻蝗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测浓度范围内,水相残留物的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最好;IC50值,羟基自由基(25.16±0.64) μ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35.06±0.86) μg/ml、DPPH为(19.56±1.24) μg/ml、脂质过氧化(43.75±0.94) μg/ml,且均强于BHT. 其它几种萃取物与BHT相当,因此,稻蝗黄酮类组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南瓜及刺山柑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瓜和刺山柑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提取法得到80;的乙醇粗提物,并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实验小鼠分为2组,将南瓜和刺山柑多糖配成(50mg/kg·d),分别经胃灌注南瓜及刺山柑多糖,每天1次连续7 d,对照组小鼠用等量蒸馏水代替.于实验第8 d进行小鼠体内免疫功能测试.[结果]南瓜和刺山柑多糖含量分别为67.30;和37.39;,南瓜多糖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山柑多糖作用不明显.[结论]南瓜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 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药材刺山柑组织快繁无菌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的刺山柑组织快繁无菌系.[方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采集时间等,确定刺山柑外植体的采集时间、部位、灭菌剂和灭菌时间.[结果]建立刺山柑的无菌体系时,选择晴天去采集外植体为好;带芽的茎段污染率高,腋芽的污染率低,选用腋芽作为外植体;操作台外的最佳消毒方法是饱和的洗洁精清洗后用自来水冲洗20 min;操作台内消毒对比10;次氯酸钠、2;双氧水、2;溴水、0.1;升汞,0.1;升汞灭菌效果好,而最佳操作台内最佳灭菌体系为75;酒精消毒10 s,以灭菌去离子水冲洗2次,后于0.1;升汞中浸泡9 min,以灭菌去离子水冲洗5次.[结论]对外植体的采集时间晴天相对雨天污染率低,腋芽出芽率高,酒精和升汞双灭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吐鲁番野生刺山柑果实为原料,分别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对刺山柑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以正交试验进行筛选分析,选择最佳的提取条件;利用静态及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对刺山柑总黄酮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乙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60min、料液比1:20时提取效果最佳。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H103、X-5和AB-8树脂对总黄酮的分离效果较好,从动态分离黄酮的实验表明H103型大孔树脂分离效果最佳,总黄酮含量达到63.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要藿香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评鉴品种的适生性状和入药部位质量,为科学制定高要藿香种植技术规程及提升其药用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高要藿香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植株根、茎、叶等主要营养器官的植物学形态特性;测定不同叶龄和年份茎段、不同营养器官的含水量、总黄酮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综合分析其各部位的入药品质。【结果】高要藿香的茎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通常第4~10节的节部气生根或根凸明显;主茎匍匐,被栓皮,皮孔密集;直立茎节部的对生叶、腋芽和气生根三者一般协同生长。全叶被密集细绒状表皮毛或腺毛,部分匍匐茎长有1~2条大于90o分支的直立茎,植株丛生状。不同叶龄含水量为嫩叶>成熟叶>老叶,不同年份茎段含水量为1年生茎段>2年生茎段>3年生茎段,植株各营养器官含水量依次为叶>茎>根。高要藿香植株各部位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嫩叶>成熟叶>老叶>1年生茎段>2年生茎段>3年生茎段>根。其中,叶部的总黄酮含量达6.86±0.034mg/g,为根的8.07倍和茎的2.36倍。植株叶和茎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0.71%和37.53%,而根仅为15.61%,表明广藿香植株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为叶>茎>根。【结论】肇庆高要藿香的植物学特性更有利于其繁茂生长。根据植株不同叶龄和年份茎段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高要藿香的入药部位以叶为优,茎次之,根最差。结合广藿香以全草或地上部分采收的传统,建议以采收当年种植的植株较合适,同时去除根系和老茎段,取其嫩叶、成熟叶和1年生茎段入药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黄皮与山黄皮共5个品种的不同部位进行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为黄皮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蜜黄皮、鸡心黄皮、龙州山黄皮1号、YYS-002和龙州单核山黄皮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茎、果核及果皮部位采用NaNO2-AlCl3-NaOH测定总黄酮含量、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个品种中叶、茎、果核和果皮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0.34~86.23 mg/g,总多酚含量介于0.54~43.33mg/g,其中黄皮品种的含量普遍低于山黄皮品种,不同部位的含量排序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综合对比,龙州单核山黄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果皮和叶部位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的DPPH·、·OH和ABTS+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96.01%、92.23%和76.96%,分别与0.03、0.03和0.01 mg/g抗坏血酸(Vc)清除率相当,对应半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0.33、0.45和0.52 mg/mL;不同部位的各抗氧化活性强弱也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加以深入研究开发。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均为黄皮与山黄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物质基础,且多酚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有机成分产地指纹特征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猕猴桃有机成分组成特征及含量差异,各有机成分指标对猕猴桃产地来源的判别效果,探讨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对猕猴桃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方法】检测来自陕西周至和眉县、四川沐川、湖南永顺3个主产区93份猕猴桃样品的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较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猕猴桃的有机成分指纹信息有显著差异。陕西周至和眉县猕猴桃的VC含量最高,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低;四川沐川样品的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湖南永顺样品的总酸含量最高,VC含量最低。利用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对猕猴桃产地进行判别分析,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2.2%,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0.0%。【结论】不同地域来源的猕猴桃有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是用于猕猴桃产地鉴别的一种潜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