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该病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重点优先防制和净化的疫病。本研究是在应用猪伪狂犬病gE/gB-ELISA监测方法(GB/T 18641-2002)进行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监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基础上,配合猪场从PRV病原学检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的多重PCR(mPCR)方法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对贵州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进行净化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先后开展了对安顺某规模化猪场血液进行了4次PRV-gB/gE ELISA抗体监测及PRV抗原检测,共监测样品为1 837份,检测结果表明,安顺某规模化猪场在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之后猪PRV-gB抗体水平均达到90%,PRV-gE抗体阳性率及PRV抗原阳性率均降为0,表明所开展的净化方案对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有明显的效果,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现有防疫体系下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采用HerdChek PRV gE—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09年10月送检的8个市40个规模化猪场1214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2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62.5%;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56%;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2.46%,其中阳性率最高为55.83%;不同胎次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其中以莆田和南平地区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选择徐州六马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作为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通过开展对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待售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gB抗体)检测,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了解各阶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状况。根据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状况,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通过净化,该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及待售种猪连续2次以上抽检结果均为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且gB抗体合格率70%以上,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标准;同时,猪群的健康状况、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为今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9):138-13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对PR进行免疫预防,通过检测g E抗体鉴别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从而能有效监测猪群中PRV野毒感染情况,逐步淘汰PRV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现有的防疫控制体系下我国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IDEXX PRV gEELISA试剂盒对2006年9月~2008年9月送检的14个省(直辖市)89个规模化猪场的5312份样品血清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6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73.03%;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40%。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PRV野毒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免疫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仍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13-2018年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分别采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2013-2018年该地区78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320份疑似发病猪群组织样品、3041场次的猪场6766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例猪组织样品PRV...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现有防疫体系下北京市的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HerdChek PRV gI、gB和CSFV Ag、Ab-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09年10月送检的北京市10个规模化猪场的30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有6个猪场为PRV野毒阴性或野毒感染率较低(<10%),其中有4个场的PRV gB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5%以上;所有这10个猪场均为猪瘟野毒阴性或野毒感染率较低(≤10%),母猪群猪瘟抗体的平均阳性率和平均合格率皆在85%以上.结果显示了这些猪场的母猪群具有较低的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瘟野毒感染水平,而且具有很整齐的猪瘟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Pseudorabies (PR), caused by the pseudorabies virus (PRV), is an endemic disease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reports o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pseudorabies, information on PRV gI antibody dynamics in one pig farm is sparse.ObjectivesTo diagnose PR and analyze the course of PR eradication in one pig farm.MethodsTen brains and 1,513 serum samples from different groups of pigs in a pig farm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PRV gE gene and PRV gI antibody presence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pectively.ResultsThe July 2015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most all brain samples were PRV gE gene positive, but PRV gI antibody results in the serum samples of the same piglets were all negative. In the boar herd, from October 2015 to July 2018 three positive individuals were culled in October 2015, and the negative status of the remaining boars was maintained in the following tests. In the sow herd, the PRV gI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always more than 70%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however, it decreased to 27% in January 2018 but increased to 40% and 52% in April and July 2018, respectively. The PRV gI 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100-day pigs markedly decreased in October 2016 and was maintained at less than 30% in the following tests. For 150-day pigs, the PRV gI antibody positive rate decreased notably to 10% in April 2017 and maintained a negative status from July 2017. The positive trend of PRV gI antibody with an increase in pig age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three tests in 2018.Conclus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rological testing is not sensitive in the early stage of a PRV infection and that gilt introduc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a PRV-negative pig farm. The data on PRV gI antibody dynamics can provid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pig farms wanting to eradicate PR.  相似文献   

13.
河南平顶山某猪场母猪出现较严重的流产和产死胎现象,且50日龄~70日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伪狂犬病。为排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应用ELISA方法检测发病保育猪及母猪血清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gE抗体,并对发病仔猪病料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仔猪病料中PRV核酸阳性,PRRSV和CSFV核酸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猪场发生的是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及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2018年在湖南省14个市州208个规模猪场采集4288份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伪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猪PRV gB抗体个体阳性率为78.1%,PRV 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1.0%,场阳性率为38.9%;从不同养殖规模来看,存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9%;在季节分布上,夏季猪群的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5.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以种母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6.2%。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湖南地区仍广泛流行,野毒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红河州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危害日趋严重的现象,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人工感染及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种公猪发病率为23.77%、妊娠母猪发病率为41.38%,仔猪死亡率为19.94%、流产率11.19%、死胎率47.96%、弱仔率31.78%;血清学调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猪瘟(CSF)1.1%、细小病毒(PPV)43.97%、鹦鹉热衣原体(CP)36.98%、伪狂犬病毒(PRV)24.6%、乙型脑炎(JEV)20.9%、弓形虫(Tg)14.66%、蓝耳病病毒(PRRSV)11.5%、猪圆环病毒(PCV)7.2%、布鲁氏菌(Br)2.44%。其中单一感染占39.6%,混合感染占35.6%。从死亡新生仔猪和流产胎儿的脑及内脏中分离获得PPV、PRV、CP各2株病原,经细胞传代,鸡胚传代,毒价测定、形态观察、动物感染试验和应用PCR技术等鉴定,确证为伪狂犬、细小病毒病、衣原体三种。应用猪伪狂犬、细小病毒病、衣原体三种疫苗免疫注射,使本地区猪群的受胎率由92.7%提高到99.5%,妊娠母猪发病率从31.43%下降到0.77%,初生乳猪发病死亡率从24.9%下降到0.27%。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引起红河州地区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广泛流行的主要病因是PPV、PRV、CP三种病原单一或混合感染所致,而且动物感染试验证实是PPV、PRV、CP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对华北地区某疑似伪狂犬病发病猪场进行了诊断。猪场发病情况主要为母猪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肥猪死亡率低。发病或死亡仔猪扁桃体充血出血、溃疡,肺脏出血、水肿,心肌色淡、心包积液,脑膜充血;表现为坏死性扁桃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出血性间质性肺炎、间质性心肌炎和非化脓性脑炎。发病猪扁桃体、肺脏、脑组织匀浆上清液接种家兔后出现奇痒等典型症状并很快死亡。发病猪脑组织可检出猪伪狂犬病毒gD基因特异性目的片段。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63%(63/100)。本试验结果表明,确诊该猪场发生了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某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广西某地区的68个养猪场和10个自然村40个散养的1 307头免疫和非免疫猪的血清进行伪狂犬病(PR)抗体检测,结果共有739头份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6.54%,其中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和非免疫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3%和18.47%.未免疫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43%和16%.结果表明,部分免疫猪的PRV抗体水平较低,应及时进行强化免疫;部分未免疫猪的血清抗体呈阳性,存在PRV感染现象,而且规模猪场感染程度比散养户严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病毒GXBB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广西玉林博白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 ml。设计扩增PRV gE胞外区基因的引物,能扩增出约947 bp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国内外不同PRV毒株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该毒株与国内MinA株、Ea株、SH株、LA株、GXB株、GXW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1%~99.1%之间,上述结果证实该分离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GXBB株。GXBB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很高,说明目前广西PRV流行株变异不大。这为下一步广西伪狂犬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相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和阴性场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是否在阴性场和阳性场均适宜,分别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选取胎次、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相近的90头仔猪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仔猪2、4、6、8、11、13周龄采血检测PRV-gB/gE抗体。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阴性场商品猪2、4、6、8周龄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40%,经过2次免疫,阴性场商品猪PRV-gB抗体阳性率上升至100%。伪狂犬病阳性场商品猪2、4、6、8、11、13周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73.3%、60%、60%、6%、0;PRV-gB抗体阳性率在2、4、6、8周龄均为100%,11周龄下降至60%,13周龄下降至13.3%,与PRV-gE抗体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知,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在阴性场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发病率较高,给全省的养猪业造成较大危害的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安徽省7个地区21个养猪场的187头疑似发病猪的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并对阳性猪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猪PRV平均阳性率为34.2%;其中安徽省南部地区PRV阳性率最高,北部地区最低,规模养殖场PRV阳性率明显低于散养户,其结果为安徽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