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蚂蚁可喂稚鳖用蚂蚁喂稚鳖.稚鳖日增重可达0.3~0.6克。蚂蚁的蛋白质含量在75%以上,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合稚鳖生长需要,且为稚鳖喜食。用蚂蚁喂稚鳖的方法是:刚孵出的稚鳖不投食,3~5天后用蚂蚁喂养。开始时量少些,每只稚鳖投3~5只蚂蚁,以后...  相似文献   

2.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95.3%,比常温越冬成活率(81.75%)提高13.55%;平均饲养稚鳖229d,增重倍数为5.14,饲养幼鳖3400只,成活率97.01%,增重倍数为7.63。  相似文献   

3.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所以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应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2、防治疾病对  相似文献   

5.
从稚鳖到成鳖的各个阶段中,其食性基本保持不变,喜食动物性饲料,各种动物内脏、鱼虾、蚯蚓、害虫、鱼粉、蝇蛆及瓜、菜、黄豆等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饵料都是鳖喜爱吃的食物。根据饲养实践发现鳖的饵料系数并不高,用废鱼投喂,一般消耗废鱼约6kg即可生产1kg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6.
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28d后,通过测定增重量,血液比容值,血清中补体价,抗体价,溶菌酶活性,GOT、GPT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35mg/kg.d的甘草素,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  相似文献   

7.
成训妍 《新农村》2009,(5):24-24
一忌投喂饵料不定时 定时向鳖池投饵,可养成鳖定时采食的习惯。每天投饵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9时、下午5-6时各一次。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9.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 1 饲料投喂。鲢、鳙鱼以池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草鱼、团头鲂以青饲料为食,鲫鱼以鳖、鱼的残饵等为食,并都辅以部分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大致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为存塘吃食性鱼体重的3%~5%,青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草食性鱼体重的10%左右。鳖的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配台饲料等,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每灭上午9时左右投  相似文献   

11.
鳖饲料投喂需把三关要使人工饲养的鳖获得高产,合理投喂饲料是关键.因此,在投喂鳖饲料时,需把好三关:一是保证饲料营养丰富.鳖饲料应以富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饲料为主,鲜活的螺狮、蚯蚓、黄粉虫、蚌、鱼、虾、红虫以及加工肉类的副产品等,并辅以含淀粉的植物性饲料,...  相似文献   

12.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主要因素是: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患红底板病的鳖底板红肿,脖子粗大,拒食懒动。患红脖子病的鳖脖子伸长不能缩回,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肿胀,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浑浊发白。针对以上越冬亲鳖死亡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尽量补充营养消耗,是控其死亡的关键。2.防治疾病。对新购亲鳖,下塘前按每立方米水体…  相似文献   

13.
从完善设施、稳定水质、科学放养、合理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幼鳖的放养技术,以期为幼鳖放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龟、鳖如钙摄入不足,所产的卵变成软化卵而失去孵化利用价值。为了避免龟、鳖产软壳蛋,应在每年9~10月及翌年开春产卵前后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凡喂螺、蚬或池中撒生石灰均可提高产卵量,且稚龟鳖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也提高很多,成效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增投活螺、蚬及活龙虾。螺、蚬可直接投入饲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是我地的重要水产品。本文从中华鳖的稚鳖的养殖温室建造、温室消毒、稚鳖的饲养管理、水质的调控、稚鳖疾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稚鳖的养殖的配套技术,并对稚鳖的养殖的“温室水质的调控”等瓶颈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健康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养鳖场地的选择和设计建造1.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处建场,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要求。2.养鳖场应建有亲鳖池、成鳖池、孵化房、稚鳖池、幼鳖池和生活用房。亲鳖池、成鳖池要求是土池池底,土质以沙壤土为宜,淤泥厚  相似文献   

17.
1.供给优质饲料饲料须以动物性为主,稚鳖饲料必须含蛋白质50%,日投料为其体重的1.5~2.0%。鳖料配制比例为:鱼粉35%、麸皮30%、大豆粉20%、面粉7%、谷芽3%、骨粉1%、食盐1%、植物油1%,加适量水搅拌,压成条状或颗粒状。2.提高产卵量提供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与活鱼、虾、蚌、螺等各半投喂;在水温保持30℃条件下,每天保持14小时的光照,母鳖可常年产卵。3.人工孵化自制若干个边长10厘米的盒子,盒内铺设含水量7~10%的细沙,厚3厘米,用食指在铺平的沙土上划出2厘米深的小槽,把鳖卵置于小槽内。卵上放2厘米厚的细沙,再放第二层,将盛卵盒放入温箱内孵化,温度控制在30℃,相对湿度为80~90%。4.加温饲养鳖在常温28~30℃寸,生长最快,若水温低于20℃,其生长明显减慢,进入冬眠。因此,冬季加温饲养可促进幼鳖生长,缩短养殖周期,使商品鳖的饲养期缩短为1年左右。特别是有地热资源以及终年气温较高的地区,更应大力发展养鳖业。  相似文献   

18.
在鳘的养殖,尤其是集约化养殖中,鳖患病和死亡较多,成为制约养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就鳖常见传 染病的病原、病状、危害及防治作一概述. 1 白点病 病状及危害由温和气单孢菌引起.病状是病鳖不下水,不怕人.背甲、腹甲、裙边、四肢表面有白色突起的 点状或线状病灶,白点直径1~2mm,病灶周围表皮腐烂性坏死,易脱落,肝、胰脏内积血.病程一般为7~15天,个 别达月余.主要危害当年稚鳖.流行季节是8~10月. 防治 (1)卡那霉素拌饲料投喂,用量120mg/kg体重,连喂3~4天,同时用高猛酸钾和生石灰给鳖池消毒,并隔天换新水,3天见效,17天痊愈.(2)肌注庆大霉素和外 敷红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19.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