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自1999年7月下旬以来,作者在济南市西部的养鱼场和南郊的钓鱼场发现精养的鲤鱼和鲫鱼发生大面积败血病,且流行时间较长,有的养鱼户的鲤鱼9月底还有发病,由于发现和治疗及时,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鱼的主要症状病鱼食欲大大降低,吃几口饵料就游走,鱼体两间,各鳍条及鳍基部充血,严重者吻端、下颌、眼眶、鳃盖也充血,鳃丝贫血是灰白色,有的鳃丝充血肿胀,多粘液。解剖鱼体发现肝脏发白,严重者肝脏糜烂,有的有腹水,胆囊色变浅,部分肠道充血,肠内无食物,而有许多黄色粘液,镜拉鳃丝及体表充血部位粘液。发现大量粘球菌,仅…  相似文献   

2.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3.
张庆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7,24(10):46-46
鲤赤皮病的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或腹部最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常被破坏。鲤赤皮病的诊断: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该病病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口鲶(河鲶)的人工养殖正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开展,但鱼病尤其是苗种阶段的鱼病却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养殖规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在四川省大口鲶养殖过程中发现的几种危害较大的鱼病,供读者参考。一、菌毒性鱼病 1.出血病: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出血,体表充血发红,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肌肉局部或斑块状出血;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红,胃、肠内食物减少,部分病鱼肝、脾、肾点状出血,胆囊肿大变色。此病一般发生在3~5cm的鱼种阶  相似文献   

5.
笔者常遇到养殖户发现鱼池中有病鱼蛀鳍后就用硫酸铜、敌百虫等药治虫,以为蛀鳍是虫咬所致,结果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蛀鳍有的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病主表现为鳍条充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散开,鳍条末梢蛀蚀,严重时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故此病称烂尾病...  相似文献   

6.
1弧菌病1.1病原主要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am)、哈维氏弧菌(V.haveyi)等引起,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极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1.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最初体表局部褪色,随后充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与此同时鳍基部和鳍膜充血也很明显。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为白浊色。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出血或淤血,甚至坏死,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溃烂、脱落,肠内有黄色或桔黄色粘液。1.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8.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退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泳。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眼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 2~ 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浆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  相似文献   

9.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在锦州市王家窝铺的一口养鱼池中,部分草鱼头部及体背部发黑,腹部、体侧发红,鳞片疏松易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部分鳍梢呈蛀鳍状。鳃丝充血发暗,黏液较多,部分鱼鳃盖透明。病鱼离群靠边独游,最后翻肚漂起,衰竭死亡。捞取离群独游病鱼,显微镜检查,病鱼鳃部、体表无寄生虫。解剖鱼  相似文献   

11.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四川省阆中市水产局从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杂交鲶,该鱼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化,易患细菌性出血病,现将杂交鲶细菌性出血病的诊断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杂交鲶细菌性出血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最初表现为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张开,稍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又上游;鳍基部有轻度充血现象;临近死亡时,病鱼激烈翻滚、窜游。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出血,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炎,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  相似文献   

13.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体 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 基本症状为:器官或组织充血和出血。从外表症状上看,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道充血呈鲜红色,肠内无食物,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或有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08,(7):44-44
草鱼出血病 病原:病原是草鱼呼肠弧病毒(Grasscarpre-ovirus) 病症: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症状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头顶、上下颔、眼眶及鳍条基部等部位明显充血,但体表充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16.
夏云林 《淡水渔业》1975,(12):20-20
我们在1974年4月27日发现草亲鱼塘内的草鱼体表发黑,各鳍条基部充血(胸、尾鳍基部更为严重),鱼体背部鳞片间隙充血并有血点,肌肉色泽正常,病鱼缓慢独游,鳃丝充血,粘液较多。经镜检未发现病菌与寄生虫。解剖检查,整个肠道无食,未发现充血及化脓病症出现,心脏内未淤血,其它器官、组织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7.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体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份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条梢端腐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份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相似文献   

18.
曹军 《科学养鱼》2001,(12):39-39
1.症状与病变: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条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组织也被破坏,形成“蛀鳍”,象破烂的纸扇状,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分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俗称“开天窗”。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势。发病8~10天就会死亡。2.病原体:荧光极毛杆菌。3.流行情况:是草、青鱼等的主要疾病之…  相似文献   

19.
吕纪增 《齐鲁渔业》2009,26(3):56-56
1 肠道病感官鉴别 1.1 出血病 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不用剥开,就可判断。有时鳃盖、大颚、眼圈、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20.
肉眼检查(目检),是目前生产上用于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体表: 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 (一)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鲺、钩介幼虫等。 (二)根据症状辨别病原。如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寄生,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 双穴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睛混浊,有白内障。细菌性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疖疮病则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