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20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毅  李晶晶  龚长东  田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53-3955,3960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等变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果]湖北近20年水稻总产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年份波动起伏较大,近期总体回归平稳。水稻单产整体上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其中中稻呈上升趋势而早、晚稻平稳下降;不同年际间单产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以早稻波动最大,中稻部分年份波动大但总体较稳定,晚稻波动较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的条件下,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而中稻面积逐渐上升,近年渐趋于稳定。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单产的变化与波动则主要受制于气候、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主要受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和耕地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面积的变动可能与栽培风险、劳力和国家政策相关。[结论]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湖北水稻总产稳定的首要措施,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培育高产、多抗品种和研究抗灾栽培技术是减少产量年际间波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北稻米五朵花湖北省监利师范胡龙成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在提高单产的同时,不断地改良稻种,培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有些营养丰富、味道可...  相似文献   

3.
宜香107是湖北省恩施州农科院、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种区域试验B组,平均单产8882.1kg/hm2,比Ⅱ优58增产1.24%,不显著.是该年度该组唯一比对照增产的品种.2007年续试,平均单产8281.05kg/hm2,比Ⅱ优58增产5.72%,增产显著,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生产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曹鹏  张建设  蔡鑫 《农学学报》2021,11(3):84-88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满足机艺融合需求、现有稻米品类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现有大米品牌不能有效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五调五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总结出积极推动“四个升级”、重点打造“四个特区”、突出强化“四个支撑”等措施来全力推进湖北水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2009—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全国水稻生产主力省(区)10年间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并量化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水稻产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主力省(区)中,黑龙江省稻作面积波动较大,年平均波动幅度为4.70%;产量波动较大的是黑龙江省和湖北省,年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3.24%、3.49%;在产量变化贡献上,全国产量变化以单产水平提升为主,但各主力省(区)主导因素有差别,在保持全国各地区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应控制稻作面积缩减,扬长补短,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糯扎渡镇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糯扎渡镇水稻单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立足于湖北省水稻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水稻科技储备,以现有的成熟技术为基础,集成适合湖北不同水稻生态区域的主体模式,在鄂东南双季稻区、鄂中中稻区、江汉平原稻区、鄂北稻区突出不同生产模式,开展模式研究与示范。同时,针对模式应用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