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不同补饲水平对努比亚母羊体况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12月龄努比亚羊75只集中配种,配种后将母羊分随机分为3组,分别补饲复合预混料+尿素、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在配种时、妊娠100d、妊娠150d进行体重、体况、体尺测量,同时记录母羊产羔数。结果表明:补饲精料补充料的母羊体重、增重和胸围均大于补饲浓缩料组和补饲尿素组,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产羔数与母羊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密切相关,产0只羔羊母羊BCS和BCI在整个试验期间几乎没有变化,产1~3只羔的母羊BCS和BCI整个妊娠期都处于上升趋势。三组母羊产羔数分别为1.00±0.76、1.44±0.51、1.83±0.49只,羔羊出生重分别为2.25±0.18、2.51±0.37、2.64±0.40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母羊妊娠期体BCS和BCI变化情况一致,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妊娠150d母羊的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与产羔数显著相关,产羔数 =-0.4177BCS2+3.727BCS–4.9185(R2=0.9984),产羔数=-0.0018BCI2+0.2795BCI-7.2278(R2=0.998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检测了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情期排卵数,结果表明:绵羊群体中BB、B+、++基因型的情期排卵数平均为4.0、3.5和1.56个,BB、B+基因型比++基因型的母羊分别多排2.44和1.94个卵,反映了该基因具有明显增加排卵数的作用,产羔数平均增加为0.64个和0.73个,差异极显著。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高产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利用胚胎冷冻技术保护马头山羊品种的可行性,以及探讨最佳的保种方案,该研究结合品种标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择25只有代表性的马头山羊母羊进行超数排卵、胚胎冷冻及移植研究.结果表明,INHA基因在马头山羊有多态位点,GG型供体母羊超排后只均获胚胎数(15.75±0.42)和只均可用胚胎数(14.90±0.38)均最高(P>0.05);中等膘情、上胎产4羔以上的母羊超排效果最好(P<0.05),可用胚胎率达94%以上;P4+LHRH-A3组超排后只均获胚胎15.63枚、只均可用胚胎14.75枚,显著高于对照组(CIDR+FSH+PG)(P<0.05);公母比例1:1、间隔8h本交或人工授精后可用胚胎率达94%以上,能显著提高超排效果(P<0.05),但本交组和人工授精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间隔2个月进行重复超排对超排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细管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胚胎形态正常率(84.09%)和囊胚发育率(63.51%)显著高于OPS冷冻法(P<0.05);不同解冻方法和解冻时水浴温度对胚胎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受体羊经CIDR处理后同期发情率达85.71%,高于孕酮海绵栓处理组(78.57%),经产母羊移植妊娠率(46.67%)高于育成母羊(37.50%),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用胚胎冷冻法保护马头山羊品种资源是可行的,并探讨了一套最优化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国产阴道硅胶栓CIDR(Controlled Internal Device Release)与海绵栓和氯前列希醇(PDF2a)的同期发情率、发情整齐度、排卵情况和受胎率以及国产CIDR的折损率和掉栓率等。国产化CIDR同期发情4组数据显示,在掉栓率、发情率、折断率和受胎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同时还比较了国产化CIDR、PMSG和PGF2a三种同期发情处理方式,结果显示:国产化CIDR处理组在掉栓率和同期发情率方面优于PMSG和PGF2a组,差异显著(P 0.05);在栓折断率和受胎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通过比较发现,绵羊同期发情处理使用国产化CIDR可以取得满足生产需要的各项指标,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GnRHR基因的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产羔数的关系,设计7对引物,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崂山奶山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基因存在2个多态位点,A261G突变对于初产母羊 GA型产羔数比 AA型多0.06只,比 GG型多0.04只,差异不显著( P>0.05);对于经产母羊GA型产羔数比AA型多0.35只,差异显著(P<0.05),比GG型多0.45只,差异不显著(P>0.05)。 G55A位点共检测到GG和GA这2种基因型,其中对于初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3只,经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9只,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GnRHR基因A261G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崂山奶山羊产羔性能一个潜在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土壤酸化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在大田设置中性(pH=7,CK)、弱酸(pH=6,T1)、中酸(pH=5,T2)和强酸(pH=4,T3)4种土壤酸度处理,比较各处理下玉米产量、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含量、叶片与茎秆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量以及硝态氮(NO3-)、铵态氮(NH4+)、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CK,T1、T2、T3处理产量分别降低4.2%,30.7%,52.3%;穗粒数分别降低1.8%,28.1%,42.8%;籽粒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3处理显著降低14.5%。在大喇叭口期,随着酸度增加,叶片氮素积累量显示出下降趋势,其中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8.1%和56.2%;茎秆中氮素积累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1处理显著增加33.1%,T3显著降低65.4%。大喇叭口期,T3处理下叶片和茎秆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而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下降;茎秆中氨基酸表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转...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幼苗期不同节位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设置了覆膜条件下第一片复叶全展后子叶节摘心(SP1)、真叶节摘心(TP1)、复叶节摘心(CP1)和不覆膜条件下于复叶节摘心(CP2)4个处理,并设置了不摘心对照组(CK1和CK2),系统研究了2种模式下摘心后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摘心处理的总侧根干重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且复叶节摘心处理的根系增量高于子叶节摘心处理和真叶节摘心处理,覆膜摘心处理高于不覆膜摘心处理;0~20cm根系增量高于20~40cm根系增量;摘心后第60天(始粒期)CP1处理的最大总侧根干重、总侧根长度和总侧根表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7.48%、54.03%和55.43%,CP2处理分别提高了17.95%、10.57%和11.22%,CP1处理0~20cm和20~40cm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9.28%和24.01%,CP2处理分别提高了31.65%和9.50%;CP1处理群体荚数和群体粒数分别较CK1提高了22.05%和18.52%,CP2处理分别较CK2下降了1.71%和4.61%(P > 0.05),但CP1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88%和21.00%,CP2处理分别提高了9.01%和3.98%。由此认为,复叶节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以为大豆高产育种及冰雹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玉林地区直播优质常规稻玉美占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不同播期下玉美占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优质稻玉美占受温光影响较小,生长阶段相对稳定;第1播期(7月20日)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最高,与第2播期(7月25日)和第3播期(7月30日)之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第4播期(8月4日),玉美占在玉林地区直播作业最佳播种时间为7月20日。在晚造直播优质稻玉美占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寒露风造成减产的影响,适时直播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株高﹑叶面积系数及穗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攻穗肥占60%+抽雄吐丝期施攻粒肥30%的施肥方法)能明显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增加玉米绿叶叶片数、株高,促进单株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从而使玉米产量增长,比处理2(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肥量占90%的施肥方法)增产1155.66 kg/hm2,增产率11.65%,比处理3(大喇叭口期全部N肥100%一次施入的施肥方法)增产1770.84 kg/hm2,增产率19.03%;处理2比处理3增产615.18 kg/hm2,增产率6.61%。为了获得夏玉米高产和提高常规氮肥增产效果,采取分期追施,增产显著且高效。  相似文献   

10.
非繁殖季节绵羊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繁殖季节诱导母羊发情配种是提高绵羊繁育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非繁殖季节母羊表现出性功能低下,卵巢无活性,若不能对母羊的繁殖机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则绵羊的高繁殖目标就不能达到.我们曾经采用过三合激素等方法处理,试验非繁殖季节母羊诱导发情技术方案,但效果不理想.本次实验采用孕酮海绵阴道释放装置配合孕马血清等生殖激素,来诱导母羊在2~4月发情,进行正常的繁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棉区带状间作模式下棉花的产量形成机理,为间作模式在棉田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设置棉花-辣椒(CCI)、棉花-菜豆(CBI)、棉花-花生(CPI)、棉花-甘薯(CSI)4种间作模式和棉花单作(MC),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下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结果】CCI、CBI处理下籽棉产量分别是6 055.19 kg·hm-2和6 495.81 kg·hm-2,较MC分别增加2.36%和9.81%,主要是因为这2种模式下棉花单株成铃数较MC分别增加1.61%和11.21%。而CPI、CSI处理下棉花单株成铃数、铃重分别比MC降低2.18%、8.98%和2.59%、5.60%。盛铃期,各间作模式的棉花叶面积指数表现为CBI>CCI>CPI>MC>CSI,其中CCI和CBI处理较MC的棉花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8%和9.80%。CCI、CBI、CPI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盛花期较MC分别提高8.51%、7.65%、6.37%和11.55%、8.31%、4.02%...  相似文献   

12.
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农大108和山农3号为试材,采用田间生长箱增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对玉米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期(出苗后0~28 d)高温处理对玉米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第2期(出苗后29~57 d)和第3期(出苗后58~86 d)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玉米产量,以第2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同时高温降低1,6-二磷酸酯酶(FBPase)、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且以第2期降低的幅度最大;籽粒淀粉含量,以第1期高温处理高于对照,其他2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单909为材料,设置5-氨基乙酰丙酸(5-ALA)和乙烯利(ETH)不同浓度复配组合,于拔节期(V6)进行叶面喷施。研究5-ALA-ETH复配剂对缓解东北春玉米冠层郁闭效应、提高叶片净光合效率(Pn)、增强叶片的光合产物供给能力、保障春玉米稳产增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A2E1(22.5g/hm2 5-ALA+450mL/hm2 ETH)处理能够增强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调控效果最佳,其中V7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CK)显著提高8.9%,V12期叶片RuBP羧化酶(RuBPCase)和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比CK分别显著提高65.2%和87.1%,V8和V12期叶片Pn比CK分别显著提高14.8%和24.5%。同时,该处理提高了叶片蔗糖的合成能力,其中V12期叶片蔗糖合酶(SS)活性比CK显著提高85.0%,V11期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比CK显著提高33.1%,V7、V9和V12期叶片蔗糖含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69.2%、16.8%和78.6%。在玉米收获期,A2E1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相比CK分别提高了5.4%、6.2%和5.4%,玉米秃尖长显著缩短50.4%。综上所述,5-ALA(22.5g/hm2)和ETH(450mL/hm2)复配能够改善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内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收获穗粒数和产量,增强其抵抗冠层郁闭效应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豆油(n-6 PUFAs)和亚麻油(n-3 PUFAs)对育成期蛋用种公鸡血清、肾脏和睾丸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90只10周龄的‘京红1号’蛋用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料,豆油和亚麻油添加剂量为:2%+0(处理1,对照组)、1.5%+0.5%(处理2)、1%+1%(处理3)、0.5%+1.5%(处理4)和0+2%(处理5)。试验预饲期为1周,正式试验8周。结果表明:(1)随日粮中LO剂量的增加,试验鸡血浆T-SOD、CAT活性和T-AOC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处理3组T-SOD、CAT和T-AOC活性分别提高了0.38% (P>0.05)、12.31%(P>0.05)和28.24%(P<0.05);第56天,处理3组T-SOD、CAT和T-AOC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5.43%(P>0.05)、10.63%(P>0.05)和13.76%(P<0.05)。(2)处理3组肾脏T-SOD、CAT和T-AOC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26%(P>0.05)、69.36%(P<0.05)和4.91%(P>0.05);处理3组睾丸T- SOD、CAT和T- AOC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8.86% (P>0.05)、103.95% (P<0.05)和20.40% (P>0.05)。在本试研究中,育成期蛋用种公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可提高血浆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当豆油和亚麻油添加量为1%+1%时,机体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以小尾寒羊、同羊、内蒙细毛羊作受体,根据季节设计不同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繁殖季节设计三个组,(Ⅰ)栓+PG组,(Ⅱ)栓组,(Ⅲ)PG组。非繁殖季节设计四个组(Ⅰ)栓+PG组,(Ⅱ)栓+PMSG组,(Ⅲ)栓组,(Ⅳ)PG+PMSG组。结果表明:(1)在繁殖季节,同一处理品种间同期发情率及受体利用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非繁殖季节,同羊和内蒙细毛羊同期发情率和受体利用率很低。选用小尾寒羊作受体比较理想。(2)单独使用阴道海绵栓或与其它激素配合诱导母羊发情效果优于用PG组或PG+PMSG组,在非繁殖季节使用孕激素诱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对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华北平原春玉米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分别为无绿肥油菜冬闲田(G0)、始花期(G1)、盛花期(G2)和荚果期(G3),裂区施氮量分别为0 (N0),135(N135),270(N270),405(N405),540 kg/hm2(N540)。收获期五点取样法取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玉米考种测产。与G0相比,G2处理因春玉米穗粒数均值显著增加5.59%而增产5.89%,G1处理2020年增产6.37%,其中穗粒数增幅8.37%,但G1和G2百粒质量与G0无显著差异;G3处理2020年因穗粒数与百粒质量均值降低2.62%,6.40%,导致减产8.43%;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G1、G2和G3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在施氮量为N405、N270和N405时达最高,分别为10 961.21,11 253.34和10 331.12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分析可知,G1和G2处理可以保证产量稳定在10 000 kg/hm  相似文献   

17.
以京农科728(JNK728)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6月6日(SD1)、6月11日(SD2)、6月16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26日(SD5)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雨养夏玉米灌浆期和总生育期逐渐延长;2个品种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总量(DM)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D2和SD3播期吐丝期LAI最高,SD2吐丝期DM显著高于SD1、SD4和SD5处理,SD2和SD3处理收获期DM显著高于SD4和SD5处理。随播期的推迟,雨养夏玉米穗粒数和行粒数先升高后降低,穗行数逐渐减少,千粒重逐渐升高,2个品种平均产量在SD2和SD3最高,分别为9.84×103和9.51×103kg/hm2,SD5最低,仅为8.04×103kg/hm2,SD5比SD1~SD4产量分别降低9.53%、22.44%、18.36%和15.00%;JNK728比ZD958增产9.19%。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和光辐射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但抑制了籽粒灌浆,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因此雨养夏玉米产量随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和光辐射量增加而提高。SD1~SD4光能和降水生产效率比SD5分别提高4.9%~17.6%和13.6%~26.8%,SD2~SD5积温生产效率比SD1提高2.8%~13.3%。综上所述,播期可调控雨养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选用抗旱性强品种(JNK728)在6月11日-15日播种,产量可以突破9.5×103kg/hm2。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III、IV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少用积温400℃左右;I和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III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III和IV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IV播期株高较II播期偏低,III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III、IV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II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和200℃左右,IV播期少用1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IV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II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V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I播期最低。(5)‘辽星1’在I、III、IV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增加5.66%,III和IV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9.
于2016年夏玉米季,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实验站,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深松一体化施肥(SAF)、深松分层施肥I(SLF1)、深松分层施肥II(SLF2)3种施肥方式,以免耕播种为对照(CK),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取样测定根系微观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SLF1和SAF可增加根系导管数量,降低髓腔占中柱面积比例;SAF、SLF1和SLF2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施肥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7.4%、6.9%和13.9%。因此,采用深松分层施缓控释氮肥方式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1.防治羊流产1采用效果确实的传染病疫苗,严格定期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接种,控制由传染病引起的母羊流产。2采用低毒驱虫药物,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3对流产母羊及时使用抗菌消炎药品,对疑似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4实行科学分群放牧,对产羔母羊、羔羊及公羊及时按照要求进行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