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太仓县多管局种猪场原有猪舍九幢,每幢十五栏。88年饲养生产母猪90头。母猪按传统饲养方式即配种、怀孕、哺乳始终一猪一栏,共占用猪舍六幢。其余三幢用于仔猪培育及大猪育肥。猪舍利用已处饱和状态。88年底该场决定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年饲养生产母猪  相似文献   

2.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是在现代标准化猪舍为基础加以天窗、地窗、塑膜(棚舍)或阳光板(房舍)、电地热、增效料槽、高效饮水器、正压通风、喷淋设施等的一项健康养殖模式,该饲养模式简单易学,经济效益显著.本次试验旨在通过与传统养猪模式的对比,进一步验证实际饲养过程中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实际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次试验分为阳光猪舍与传统猪舍饲养产仔母猪试验和阳光猪舍与传统猪舍饲养育肥猪试验两部分,试验动物选择健康、体重、胎次相近的长大或大长二元产仔母猪以及健康、体重、日龄相近的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产仔母猪每组不少于5窝,育肥猪每组不少于20头(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期的对比饲养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产仔数、初生个体重、发病数、发病率、断奶数、断奶成活率、断奶个体重和日增重、料重比等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猪场各类猪舍内猪栏数量的计算及排列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雪梅  王红军 《养猪》1997,(2):26-27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猪舍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均采取全进全出制均衡生产的方式,以周为节律进行生产。即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猪,组成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妊娠、分娩、保育、*成、育肥等环节组成。以饲养6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1$计算,则每年可产仔1260窝,平均每周产仔24窝.即每周应有24头母猪配上种,24头母猪产仔,24南仔猪进保育舍,24南育肥猪出栏。每条生产线由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合、保育合、育成合、育肥舍组成,而每株猪舍的大小则取决于各…  相似文献   

4.
在4个地方选择8个猪舍,每个地方选择一个玻璃钢保温板(试验组)和砖石结构(对照组)猪舍,进行为期90天的饲养试验,每天监测猪舍的温度,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每头猪进行称重,对每个猪舍在试验期间的耗料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与砖石结构猪舍相比,玻璃钢保温板猪舍舍内温度可提高约5℃,整个试验期所饲养猪个体增重提高5.3kg,平均日增重提高约8.75%。耗料量增加约4kg/头,料肉比降低约6%。增重产值的增加和饲料成本的减少使每头产值增加近49.1元。可见,玻璃钢保温板猪舍在改善养猪环境和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比传统砖石结构猪舍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猪舍的设计中,其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将会对养猪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猪舍设计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所在。相关人员必须对猪舍的改造设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其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养猪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猪舍改造工艺与新式环境调控猪舍设计及运用展开深入剖析,旨在更好地提高养猪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  相似文献   

7.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夏季高温环境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25℃以上时,如不采取降温措施,猪群(除哺乳仔猪外)将会处于热应激状态,猪的生产性能受到很大影响:母猪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生长育肥猪饲料报酬和日增重下降等。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对猪舍内环境温度要进行调控,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影响健康养猪的5个因素分别是品种、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的推进,猪场的养殖密度不断升高,适宜的猪舍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猪舍中的环境控制技术可能会影响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猪的健康。猪舍中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通风、降温、采暖、空气质量等因素,应在提高环境调控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猪舍环控投入和运行成本。本文重点介绍了猪舍的通风设计方法和模式,以期为企业建设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9):27-31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夏季相同时间段内新型节能猪舍与传统猪舍的环境参数,以及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养殖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2:00时,新型节能猪舍舍内温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及外部环境温度(P0.05),两个类型猪舍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外部环境湿度(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5);在8:00、12:00和18:00传统猪舍内氨气浓度都显著高于新型节能猪舍(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内部风速显著高于传统猪舍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风速(P0.05)。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节能猪舍比传统猪舍分别提高了6.18%、6.20%(P0.05)。所以,新型节能猪舍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舍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猪舍环境是保障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养猪生产中存在猪舍通风不畅、降温设施陈旧、供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本文剖析了环境因素对猪生产力的影响,并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强化猪舍供暖通风、完善隔热降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猪舍环境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现代化标准化阳光猪舍的应用效果,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分为饲养产仔母猪试验和饲养育肥猪试验两部分,选择长大与大长二元产仔母猪以及健康、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与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仔数、初生个体重、发病数、发病率、断奶数、断奶成活率、断奶个体重、日增重和料重比等均优于对照组。本次试验证实,实际饲养过程中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文内研究了高温环境条件时标准化猪舍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60头仔猪分为两组,分别饲养于标准化猪舍与普通猪舍中,于第1、2、4、7、10、15天14:00点采血,分别对CK(磷酸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L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3(3,5,3’-三碘甲酰原氨酸)、T4(3,5,3’,5’-四碘甲酰原氨酸)、INS(胰岛素)、COR(皮质醇)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标准化猪舍仔猪和普通猪舍仔猪血液ALT、AST、ALP、LDH均有升高趋势,但标准化猪舍组显著低于普通猪舍组;标准化猪舍组CK明显低于普通猪舍组;普通猪舍组仔猪血液中Ca2+、P在第15天有下降趋势,k+第2天有下降趋势,但在整个试验期与标准化猪舍组比较都无显著差异;Mg2+、C1在整个试验过程变化未出现变化规律;普通猪舍猪血液中T4在第10天和第15天与标准化组差异极显著;普通猪舍组中仔猪血液中COR有明显变化,第1天普通猪舍组与标准化猪舍组相比试验猪血浆中COR有上升趋势,以后逐步下降并低于标准化猪舍组.标准化猪舍组与普通猪舍组相比日采食量提高10.2%,但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提高38.1%(P<0.01),料重比下降20.2%(P<0.01).与普通猪舍相比,标准化猪舍能减轻高温环境对肌肉,肝细胞的损伤;普通猪舍中仔猪血液中Ca2+,P有下降趋势,K+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标准化猪舍减轻高温对肾上腺皮质的损伤;标准化猪舍组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说明标准化猪舍与普通猪舍相比可以减少高温环境对猪的负面影响,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料重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猪舍设计是猪饲养管理的一部分,合理的猪舍规划有助于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兴起与扩大,母猪群的生产管理,尤其是夏季管理已成为养猪生产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南方各地,夏季气候炎热,往往会引起母猪受胎率降低、泌乳量减少、产仔数下降,母猪难产率和死亡率升高,给规模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哺乳期仔猪由于不能获得充足的乳汁,生产速度降低,死亡率升高。另外,高温天气又会使母猪采食量减少,导致体能衰退,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从规模猪场的猪舍设备和母猪群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以供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生产中,环境状况控制达不到养猪生产的要求一直是困扰生猪生产重要的问题。1猪舍环境对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直接关系着生猪的成活率以及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有较大差异,对于保育猪舍来说,其温度保持在22~25℃最为合适,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将会对仔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仔猪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如果猪舍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那么还可能会增加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对于种公猪来说,猪舍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将会对其生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猪舍内湿度大也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细菌和病原体在猪舍内大规模繁殖的话,必然会增加猪群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正>猪舍环境是猪生长繁殖和健康的基本条件,猪舍内环境包括温热环境、光照噪音、空气质量等。寒冬将至,为保障猪的正常健康生长,各猪场面临猪舍内环境的调节问题,尤其表现在保温和通风的工作上。1保温1.1猪群适宜温度: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3℃~20℃;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3℃~35℃;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3℃~25℃。1.2低温对猪群的危害:河北地区具有气温低,持续时间长,春冬季风大的特点。这对天气寒冷时,猪的代谢率提高需要增加采食量来维持机体热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的料肉比;如果饲料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7.
汤泽桃  洪冬胜 《养猪》2002,(1):23-23
沥青,俗名柏油,为高分子量的烃类混合物,大量用于修路、防水工程等。因为沥青抗水防腐,价格便宜,来源较广,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沥青作为猪舍地面建筑材料,因而带来了隐患,甚至出现了猪只中毒事故。 我校附近一农户于2001年7月新建三栋猪舍,其中两栋地面用沥青铺就,另一栋为水泥地面。7月底购进仔猪30头,每栋散养10头。至10月20日,水泥地面猪舍内10头平均活重达90千克出售;而沥青地面两栋猪舍的20头猪平均体重只有40千克,其中于10月上中旬分别死亡一头,共计2头死亡。……  相似文献   

18.
猪舍十忌     
潘继兰 《中国猪业》2008,3(1):31-31
农村猪场猪舍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址不当;二是猪舍结构不合理,其如不及时纠正,会对猪的生长、猪的健康、猪场的经济效益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农村建造猪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养猪场的生产管理中,猪舍的环境和温度是决定猪群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适宜的猪舍温度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基本条件,是提高猪群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猪舍温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把握好猪舍的温度是保障猪群健康成长,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1猪的适宜温度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7~21℃,妊娠母猪为18~21℃,哺乳母猪为20~22℃,哺乳仔猪为29~33℃,保育仔猪为22~25℃,育肥猪为19~22℃。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生猪生产水平明显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据调查,目前疫病频发和母猪繁殖力低下是制约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母猪(含后备、空怀、妊娠、哺乳母猪)与其他猪群一样,其生产力和健康取决于种、饲料、管理、疫病和环境五大因素,其中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变数最大、最关键的因素,如猪舍过热、过冷、潮湿、昼夜温差太大等不良环境条件,可直接引起猪感冒、腹泻或呼吸道疾病;而猪舍空气中的飞沫和粉尘又是微生物繁殖和传播疫病的媒介。此外,环境条件差、福利状况不佳引起的应激,不仅是造成母猪繁殖力差和仔猪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也可以导致猪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感性提高,容易引发各种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