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早、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丰华8829是宿州市种子公司对皖麦19进行改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皖麦52。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05,(4):54-55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皖垦麦0622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垦麦0622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7017。2018年先后通过河南、江苏二省备案。本文介绍了皖垦麦0622的亲本来源及组合、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品种来源 皖麦38系涡阳县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1994年育成并参试,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命名为皖麦38,1999年通过国审(国审麦990006).该成果于1999年先后获得国家"九五"第二批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优质及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又荣获1999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皖垦麦0622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7017。2018年先后通过河南、江苏二省备案。  相似文献   

9.
2016年安徽省审定了绿雨7号、烟宏2000、安农大1216、阜麦9号、徽研22、华成麦1688、皖垦麦1221、山农102、徽研77、濉1216、乐麦207、皖麦203、安1243、亿麦11,共14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通过对这14个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该文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东昌668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新麦18与父本丰768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5。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皖农0907(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04)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分蘖力强穗数多,熟相好丰产性好等特点。2009年配置组合“丰华8829×WN99”,后代经系谱法选育;于2017-2019两年度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8.26%和6.6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97%,增产潜力较大。202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主要阐述皖农0907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为皖农0907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皖麦32系安徽省农科院与中科院等离子所合作以扬麦158经离子注入引变,连续几年选育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问世的离子束小麦新品种,已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3.
国审阜麦936     
《农家致富》2006,(12):60-60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2002-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和安徽省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同审麦2005011):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1784E)。  相似文献   

14.
皖红麦759系安徽省红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扬麦9号为母本、富麦9606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皖麦38系涡阳县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1994年育成并参试,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命名为皖麦38,1999年通过国审(国审麦990006)。该成果于1999年先后获得国家“九五”第二批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优质及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又荣获1999年  相似文献   

17.
国审阜麦936     
《农家致富》2006,(13):60-60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2002-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和安徽省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1),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1784E)。  相似文献   

18.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皖新麦05012是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2005年以西农97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早熟、广适等特性,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皖麦 3 3是以安农 83 2 6为母本 ,中作 813 1 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个面包小麦新品种 ,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通过审定的面包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品质性状突出等优点 ,适于在沿淮和江淮地区种植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产量可达 5 2 5 0~ 675 0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