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山豆根多糖(SSP)对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揭示SSP对PCV2感染免疫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PCV2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g/mL)SSP进行培养处理,然后采用CCK-8和ELISA分别测定SSP对PCV2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及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8和MCP-1)分泌水平和胞内环氧合酶-1(COX-1)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SSP浓度≤400μg/mL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但SSP浓度达800和1600μg/mL时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下同),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于培养48 h时达最低值。PCV2感染RAW264.7细胞后其增殖活性极显著降低,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8和MCP-1分泌水平及胞内COX-1活性极显著升高;100~400μg/mL SSP能极显著提高PCV2感染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且能有效降低RAW264.7细胞的IL-1β、IL-8和MCP-1分泌水平及胞内COX-1活性。具体表现为:与PCV2模型组相比,100μg/mL SSP能显著降低PCV2感染RAW264.7细胞的IL-1β和MCP-1分泌水平(P< 0.05,下同);200μg/mL SSP能极显著降低PCV2感染RAW264.7细胞的MCP-1分泌水平,同时显著降低细胞IL-1β和IL-8的分泌水平及胞内COX-1活性;400μg/mL SSP能极显著降低PCV2感染RAW264.7细胞的IL-1β、IL-8和MCP-1分泌水平及胞内COX-1活性。【结论】SSP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也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且100~400μg/mL SSP能极显著提高PCV2感染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并通过调节PCV2感染免疫细胞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豆根多糖(SSP)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及分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研发出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新型兽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100、200和400 μg/mL SSP作用于PRRSV体外感染8h的RAW264.7细胞,通过MTT法评价SSP对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SSP对PRRS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结果]PRRSV感染RAW264.7细胞8h极显著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0.01,下同),而200~400 μg/mL SSP能极显著升高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PRRSV感染RAW264.7细胞8h可极显著升高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水平,而SSP能有效降低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分泌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其中以200~400μg/mL SSP的抑制效果最佳.[结论]SSP通过提高炎症细胞存活率及抑制其分泌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有效干预PRRSV感染免疫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油茶籽壳总黄酮(CSF)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人肝细胞(HL-7702)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20μg/m L AFB1处理2 d建立HL-7702细胞AFB1损伤模型;与AFB1损伤组比较,25、50、100μg/m L CSF预处理HL-7702细胞1 d,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谷胱甘肽S转移酶A2(GS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因此,油茶籽壳总黄酮通过上调Nrf2,提高Nfr2下游抗氧化酶系的活性,阻断了由ROS引起的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同时下调NF-κB,减少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拮抗AFB1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提高了肝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通过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IPEC-J2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虾青素和LPS对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的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在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炎症因子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 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量。【结果】当处理3 h,虾青素浓度达到150μmol·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当处理6 h,LPS质量浓度达到100 ng·m 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NF-κB、TNF-α、IL-6、IL~(-1)β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NF-κB、TNF-α、IL-6、IL~(-1)β在IPEC-J2细胞中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转染IPEC-J2细胞中的炎症因子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虾青素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与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茂草异紫堇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CK-8试剂盒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红茂草异紫堇碱(1、5、15、25、50、100、200、300和400μg/mL)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50、100、200和400μg/mL)条件下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用ELISA法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100、200和400μg/mL)干预4 h,再加入LPS(0.1μg/mL)孵育20 h后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IL-10、PEG-2和TNF-α的含量,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结果来评价红茂草异紫堇碱的抗炎作用。[结果]红茂草异紫堇碱浓度在15、25μg/mL时,可显著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P≤0.05);并且在红茂草异紫堇碱存在条件下,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释放量都有不程度的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红茂草异紫堇碱能够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的释放;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来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确定PRV的最佳感染剂量和感染时间,为建立RAW264.7细胞体外病毒感染炎症反应模型打下基础。【方法】PRV按10倍递增稀释成10-5~10-1 PRV稀释液,感染RAW264.7细胞并孵育1.5 h,弃病毒液后加入含5%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继续培养2、4、8、12、24和48 h时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IL-10、IL-1β、TNF-α、MCP-1和IFN-γ分泌水平及环氧合酶(COX-1和COX-2)活性,并以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以PRV感染RAW264.7细胞4~48 h后均能通过PCR扩增获得PRV核酸的特异性条带,故选择4~48 h作为后续研究的PRV感染时间范围;10-2 PRV~10-1 PRV感染可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活性(P<0.05,下同),10-3 PRV组仅在培养48 h时出现下降趋势,而10-5 PRV~10-4 PRV感染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RV感染RAW264.7细胞后,其胞内炎症因子IL-6、IFN-γ、TNF-α、IL-1β和MCP-1的分泌水平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其中10-3 PRV感染RAW264.7细胞12 h能显著或极显著(P<0.01)提高IL-6、IFN-γ、TNF-α、IL-1β和MCP-1的分泌水平;10-4 PRV~10-1 PRV感染组的IL-10分泌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10-5 PRV感染组在感染8和24 h时IL-10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至感染48 h所有病毒感染组的IL-10分泌水平均降低;10-3 PRV~10-1 PRV感染8~24 h能有效提高RAW264.7细胞的COX-2活性,但对COX-1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PRV感染能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其中10-3 PR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8~12 h是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最佳条件。该模型可应用于PRV感染与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干预药物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RV感染机理及开发抗病毒感染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尔泰瑞香二氯甲烷提取物(Da-Dm)的体外抗炎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1、6、30 μg/mL)的Da-Dm作用于脂多糖(LPS,1 μg/mL)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Da-D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量。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FRAP法、DPPH法评价Da-Dm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Da-Dm在浓度为30 μg/mL及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与LPS组比较,1~30 μg/mL的Da-Dm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Da-Dm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的IC50为318.1 μg/mL,在FRAP实验中其对Fe2+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Da-Dm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它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NO、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有关。Da-Dm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μg/mL的ACC可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ST细胞NO含量急剧升高,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降低ST细胞TNOS和i NOS活性,25μg/mL ACC可显著降低TNOS和i NOS活性;ACC可极显著下调ST细胞TNF–α、IL–1β、IL–6、IL–10m 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探讨连翘苷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增殖及对炎症相关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连翘苷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125.00μg·mL-1,并筛选出最佳的给药方式为:先感染病毒再给药连翘苷.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检测MDRV在DF-1细胞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给药24~48 h时,连翘苷能使MDRV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连翘苷对DF-1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DRV攻毒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MDRV攻毒组相比,连翘苷处理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连翘苷...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组胺对体外原代培养犊牛瘤胃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及含量的影响。体外培养犊牛瘤胃上皮细胞,在不同p H的培养液(p H 5.5和p H 7.2)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组胺(0,0.5,2.5,12.5,62.5μmol/L)。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组胺对瘤胃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表达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 H 5.5的培养液组,TNF-α、IL-1β和IL-6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在2.5,12.5,62.5μmol/L组胺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 H 7.2的培养液组,TNF-α和IL-6 m RNA表达水平在2.5,12.5μmol/L组胺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IL-1βm RNA表达水平在2.5,12.5,62.5μmo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TNF-α含量在62.5μmol/L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在2.5,12.5,62.5μmo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IL-1β在12.5,62.5μmol/L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组胺各浓度组,TNF-α、IL-6和IL-1βm RNA表达水平在p H5.5条件下均显著高于p H 7.2(P0.05,P0.01),但含量差异不显著。低p H条件下,高浓度组胺能增加犊牛瘤胃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松针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松针多糖在肉鸡疾病防治方面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的松针多糖作用于巨噬细胞HD11,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1 μg·mL-1的LPS)和松针多糖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 μg·mL-1的松针多糖)。噻唑蓝(MTT)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HD11吞噬活性,酶联免疫(ELISA)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α(IFN-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D11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 MTT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25、50、100、200、400 μg·mL-1)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说明在25-400 μg·mL-1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没有毒性,可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增加了NO释放量和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了细胞因子IFN-α的含量和iNOS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50、100、200、400 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降低NO释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FN-α的含量、iNOS的含量及mRNA表达量和IL-10含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 μg·mL-1浓度时,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细胞因子IL-6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200 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TFN-α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松针多糖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调节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抗炎特性,采用MTT法测定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中巨噬细胞用不定根提取物处理后,再用脂多糖(LPS)刺激,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_2)、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BCA试剂盒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含量。为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MAPKs(p38、JKN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巨噬细胞中PGE_2和NO的释放量在提取物浓度为50和100μg/mL时显著降低,而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在25~100μg/mL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IL-6不受提取物的影响。且不定根提取物(25~100μg/mL)显著抑制了p38、JKN和ERK蛋白的磷酸化。综上所述,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参与调控MAPKs信号通路。此研究结果为应用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产抗炎相关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慈姑中秋水仙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抗炎作用。[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慈姑中秋水仙碱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根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慈姑中秋水仙碱的含量。通过体外抗炎试验,来评价慈姑中秋水仙碱的抗炎能力。[结果]慈姑中秋水仙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慈姑中秋水仙碱的含量为40.58μg/100 m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慈姑中秋水仙碱(9.0,4.5g/kg)抑制胸腔液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慈姑中秋水仙碱高剂量组能抑制肺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1),中剂量组抑制肺组织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慈姑中秋水仙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针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松针多糖在肉鸡疾病防治方面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的松针多糖作用于巨噬细胞HD11,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1μg·mL~(-1)的LPS)和松针多糖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g·mL~(-1)的松针多糖)。噻唑蓝(MTT)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HD11吞噬活性,酶联免疫(ELISA)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α(IFN-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D11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MTT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25、50、100、200、400μg·mL~(-1))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说明在25-400μg·mL~(-1)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没有毒性,可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增加了NO释放量和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了细胞因子IFN-α的含量和iNOS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50、100、200、400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降低NO释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FN-α的含量、iNOS的含量及mRNA表达量和IL~(-1)0含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μg·mL~(-1)浓度时,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细胞因子IL-6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200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TFN-α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松针多糖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调节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和100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诱导体内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炎症模型,评价PRRSV感染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RRSV-GXNN1396株人工感染3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复制出PRRS病症,剖杀后采集病料,通过组织病理学和RT-PCR检测观察各免疫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其病毒分布情况,并检测PAM细胞内的COX-1、COX-2等酶活性变化及IL-6、IL-8、IL-10、IL-1β、IFN-γ、MCP-1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断奶仔猪接种PRRSV-GXNN1396株后第3d开始表现出典型的PRRS病症,PRRSV主要集中在肺脏、颌下淋巴结、血液和扁桃体等样品组织中,攻毒仔猪各主要器官的实质细胞及有关淋巴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和炎症细胞浸入现象,尤其以肺脏、肾脏、脾脏等器官受损严重,出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PRRSV感染早期(第3d)仔猪PAM细胞中的ROS水平及COX-2、IL-6、IL-8、IL-10和TNF-α等因子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COX-2、IL-6、IL-8和TNF-α因子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PAM细胞内的COX-2、IL-6和IL-8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TNF-α因子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成功建立了PRRSV诱导仔猪体内PAM细胞炎症模型,进一步佐证PRRSV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组织,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并推断感染第3d是病猪炎症反应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蟾酥醇提取物对细胞上清液中的NO水平,ELISA法测定TNF-α、ILlβ、IL-6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显示,蟾酥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蟾酥醇提取物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P0.01)。由此推测,蟾酥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 和100 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 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