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室内PCR检测和日光温室定点调查,研究了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征、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与棕榈蓟马种群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带毒菜椒植株饲喂健康棕榈蓟马若虫24~96 h,棕榈蓟马带毒率达15.00%~18.33%,带毒棕榈蓟马成虫取食健康菜椒植株12~48 h,其理论传毒效率可达36.37%~59.10%,表明棕榈蓟马若虫具有一定获毒能力,其成虫具有一定传毒能力;4月下旬之前,棕榈蓟马成虫数量较低,病毒病没有发生;4月下旬~5月中旬,棕榈蓟马成虫数量略有提高,病毒病开始出现,但菜椒植株带毒率较低;5月下旬~6月初,棕榈蓟马成虫数量增长迅速,菜椒植株带毒率亦呈快速增长状态,表明菜椒植株带毒率与棕榈蓟马成虫密度密切相关,且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以抗蚜品种早二N和感蚜品种四川寸金为试材,研究瓜蚜取食对2个品种黄瓜抗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取食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当瓜蚜取食时间较长时,虫口密度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瓜蚜取食后迅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瓜蚜虫口密度越大,对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诱导强度越大。瓜蚜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取食48 h后上升且高于取食前,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瓜蚜取食后快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西葫芦在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内可进行早春茬栽培和深冬茬栽培,是晚秋、冬季和早春的重要蔬菜。由于西葫芦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低于黄瓜,且产量和经济效益不低于黄瓜,近年来在日光温室内栽培面积不断扩大。1品种选择可选择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在当地受欢迎的品种如:法拉帝、碧玉、早青杂交一代。2茬口日光温室深冬茬西葫芦于10月下旬育苗,11月下旬定植,于翌年1月中旬采收,可延迟到5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正西葫芦在日光温室内可进行早春茬栽培和深冬茬栽培,是晚秋、冬季和早春的重要蔬菜。由于西葫芦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低于黄瓜,且产量和经济效益不低于黄瓜,近年来在日光温室内栽培面积不断扩大。1品种选择可选择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在当地受欢迎的品种如:法拉帝、碧玉、早青杂交一代。2茬口日光温室深冬茬西葫芦于10月下旬育苗,11月下旬定植,于翌年1月中旬采收,可延迟到5月下旬。3浸种种子在播前用病毒王药液浸泡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再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农业》2004,(9):18
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中普遍栽培的蔬菜,以往多为春季种植,夏季收获,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好,西葫芦反季节生产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仅次于黄瓜和番茄。一般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冬春季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化瓜严重。近几年来引进许多国外优良品种,主要表现出耐低温能力强,生长势强,在低温寡照条件下化瓜率低,可连续坐瓜,果皮颜色浅绿,瓜条端正,畸形瓜比例少,产量高,商品性好。因此,良种法配套,西葫芦是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鲜细蔬菜。  相似文献   

6.
梁兰 《河北农业》2005,(11):16-17
日光温室两瓜三菜即黄瓜、芹菜,生菜、丝瓜、小白菜,一年五种五收立体种植模式效益高,其中黄瓜8月初定植,10月中旬拉秧,亩产3000—4000公斤,亩收入3000元;芹菜10月中旬定植,2月底收完,亩产5000—6000公斤,亩收入6000元;生菜2月底定植,4月上旬收完,亩产2000—2500公斤,收入3500元;丝瓜3月下旬定植,5月初开始采收,7中下旬拉秧,亩产600—7000公斤收入6500元;小白菜4月初旬种植,5月初开始采收,亩产2000公斤,收入1000元,亩效益达2万元。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栾多态毛蚜的形态特性、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室内制片、镜检,描述了各蚜型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外采样调查,研究栾多态毛蚜消长规律。[结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寄主全周期型,其蚜型有干母、孤雌蚜(分有翅和无翅)、性母(分有翅和无翅)、性蚜(分有翅和无翅);孤雌蚜中,又分干雌和干雌后代;虫态有卵、若蚜(1~4龄)、滞育型、成蚜。孤雌蚜于4月中旬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滞育型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下降,6、7月少量发生,8—10月上旬未见;性母于10月中旬开始发生,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下降,与此同时,性蚜开始出现,11月下旬,性蚜迁移到枝条或主干上,雌性蚜开始产卵,然后,以卵越冬;卵主要分布在栾树的主干和一级分叉;不同类型绿地,蚜虫、天敌发生情况具有差异。[结论]春季是该蚜的主要危害期,夏季叶片上基本未见蚜虫,秋季虫量虽然多于春季,但危害并不严重;不同类型绿地,可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甜瓜花叶病毒等引起的,栽培地区发生普遍,特别是保护地发病更为严重,达90%以上,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一、症状 1.花叶型: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纹,后呈浓淡不均的小型花叶斑驳,顶叶畸形,变成鸡爪状.果实近瓜柄处出现花斑,畸形或不结瓜.2.皱缩型:新长出的叶片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或叶片变小,叶脉坏死,节间缩短,植株矮化,严重时不能结瓜.果面出现花斑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多为畸形.  相似文献   

9.
三七皱缩型病毒病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系统调查法开展了历时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在三七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表现出波浪式起伏、峰值多、峰期历时长的特点。高峰期出现时间、数量及峰值的大小因七龄及各年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峰值通常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9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同龄七不同年可因气候变化而有所前移或后延10~15 d;高龄七病情明显重于低龄七。建议根据皱缩型病毒病发生规律,生产上从选育无病种子、种苗入手,注重对媒介昆虫的控制,加强田间管理,以避免或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经过5a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品种埃温斯在吉林地区4月中旬芽萌动,4月下旬完全展叶。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7月下旬结束,生长期92d,速生期5月中、下旬及6月下旬—7月上旬。地径生长期5月上旬至9月中旬,生长期143d,速生期6—8月份。8月上旬形成顶芽,10月上旬叶变色,10月下旬落叶。在吉林地区定植,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及适应性,生长良好。5年生植株开花结果率达60%以上,平均单果质量4.7g,比甜樱桃略小,比毛樱桃大3.6倍,与草原樱桃单果质量基本相近。每公顷产量与原产地加拿大基本相同。果实7月中旬成熟,比甜樱桃、毛樱桃晚,可弥补东北地区淡季水果市场水果供应的不足。埃温斯可以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推广栽培,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1.
田实  刘晓丽  姜海 《吉林农业》2005,(10):10-11
一、日光温室几种栽培模式1、春茬黄瓜(番茄、角瓜)——越夏旱黄瓜(豆角、厚皮甜瓜)——秋茬黄瓜(番茄、豆角)——冬季生产耐寒叶菜类春茬黄瓜要在上年11月中旬播种育苗,12月末定植,2月初上市。番茄在上年10月下旬播种育苗,1月初定植,3月中上旬上市,4月中旬均可拉秧,有的温室番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蔬菜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在日光温室中的种群动态,对河北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土壤中及根系上的线虫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一年四季均可检测到2龄幼虫(J2)和卵。土壤中J2和卵的数量在7月中旬作物收获时达到高峰(450.1条/100mL土和333.4粒/100mL土),在7月19日—9月14日作物休闲季节均呈下降趋势,12月下旬秋冬茬作物收获时分别达到30.3条/100 mL和176粒/100mL土。对冬春茬黄瓜,J2大量侵入期在3~5月,高峰期在3月下旬;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和6月中下旬;根结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对秋冬茬黄瓜,J2和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均在10月中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根系内雌虫数量和根结数量在秋冬茬黄瓜收获时达到高峰期。对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根结线虫对冬春茬的危害重于秋冬茬。  相似文献   

13.
张荣风 《新农业》2007,(8):23-24
迷你黄瓜果实短小无刺,肉质脆嫩爽口,是一种高档水果型蔬菜,备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呈上升趋势,我国迷你黄瓜品种培育工作起步较晚,种子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北方地区春大棚栽培2月下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小拱棚覆盖露地早熟栽培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于小拱棚内,5月上旬撤出小拱棚。植株生长势强,全雌性,主侧枝结瓜,一节多瓜。果实短小,瓜长10~12厘米,表面密生小刺瘤,单瓜重60~80克,商品性优良。早熟,抗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中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亩产量1万公斤左右,适合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也可以进行秋冬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疫病、灰霉病、花叶病毒病。虫害主要有瓜蚜、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一、霜霉病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变为淡褐色汇合成斑,病叶向上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在桃园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黄板、直接调查等方法针对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蚜、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发生发展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武进区,梨小食心虫成虫一年发生4代,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蚜4月初始见,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桃生长期间呈现不断扩展趋势;桃缩叶病4月下旬至5月初发生,气温升高后,病情停止发展,降雨对两种病害扩展有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豫艺新优黄瓜该品种早熟, 瓜把短,瓜条顺直,皮色深绿且有光泽,商品性好。植株生长健壮,是春季小拱棚和露地生产的专用品种。露地栽培可于3月中下旬小拱棚营养钵育苗,断霜后(4月中下旬)定植,6月初收获。豫艺201黄瓜该品种瓜把  相似文献   

17.
<正>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幼苗期在初冬度过,抽蔓期处于严寒冬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1月份开始采收,整个生育期达8个月以上,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生产中技术难度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形式。现将甘肃陇东黄土高塬地区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9.
孙永泰 《吉林农业》2002,(11):20-21
冬季黄瓜超长栽培,是从9月上、中旬育苗,11月中、下旬开始结瓜,可一直生长到翌年6月底,主蔓长度达10米以上。大面积实践证明,利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进行冬季黄瓜超长栽培,一般亩产6000~80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10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豌豆彩潜蝇在江苏地区以蛹在寄主菜或寄主枯枝落叶上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5.01℃,春季3月中旬羽化,成虫危害寄主蔬菜有20多种,但以豌豆、西葫芦、茼蒿、青菜、油菜为害最重。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8~26℃,夏季高温发育速率受抑,种群季节消长呈马鞍型,为害高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属春季多发型害虫。及时清洁田园,覆盖22目防虫网,选择施用生物杀虫素阿维菌等低毒安全农药能有效控制豌豆彩潜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