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王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18-16320
在现有供应链风险和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中涉及生产、经营和消费等环节的相关节点主体进行实际调研分析,将供应链系统中的主要风险要素归纳为环境风险、系统风险、信息风险、管理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5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价,得到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值,结果表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风险等级属于中等,具有较高的风险,这与当前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从各级指标权重也可看出,影响风险的关键一级指标是系统风险、信息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影响风险的关键二级指标是核心企业协调控制能力、信息追溯技术的实现程度、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水平等。因此,应该着重从这些方面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来降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风险。  相似文献   

2.
黄坚毅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68-369,128
理解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作用机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信誉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沿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纵向联合组织是建立信誉机制的载体,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是信誉机制实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供应链上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主导因素,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从整体上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分析。将供应链主体简化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用典型问题分析方法,将消费者和政府作为典型的委托人,农产品零售商和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典型的代理人进行单独分析,分别建立农产品零售企业与消费者,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影响企业供应安全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是零售企业提供不合格农产品的损失和政府监督成本的高低的结论,并基于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研究指出"社会共治"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农产品供应链的复杂化,加大了供应链各环节经济主体之间在与农产品质量相关信息沟通方面的难度。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安全市场供需的不均衡。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农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行为人因利益驱动而在投入物的选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擎,信息管理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以及政府部门和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决策提供参考,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从信息风险防范、信息流及信息服务模式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综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信息对接水平是决定农超对接中各主体生产经营结果、供应链效率和风险规避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信息对接将通过主体间稳定的对接关系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交易成本、帮助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综合治理与整体优化农超对接。研究发现,由于农超信息对接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中国农超信息对接处于低水平状态,构建了农超信息对接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调研数据,评出人员与技术是影响农超信息对接绩效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广州市东升农场有限公司所在供应链是相对最高效的农超信息对接供应链。  相似文献   

7.
赵婧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5):140-144
为有效缓解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危机,增加生鲜农产品电商的赢利能力,突破生鲜农产品电商的高质量发展瓶颈,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质量信息传递理论,从生鲜农产品电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入手,深入分析了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产生的根源,提出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中存在的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有限性、供应链质量信息"黑箱"、质量信息甄别机制不健全三个问题。从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对农产品电商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了生产环节实现从分散小农户向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业合作社转变,流通环节从以传递生鲜农产品搜寻品、经验品特征信息为主向以传递生鲜农产品信任品特征信息为主转变,消费环节从消费者由被动接受信息向消费者主动生产传递信息转变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发展,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交易关系稳定性问题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公司+农户"农产品供应链中参与主体的不同,分别分析了农业公司与农户在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中可能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从自利动机、环境不确定、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合作成员不公平厌恶、监督与惩罚机制缺陷等角度剖析了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动因,最后从运作模式选择、合同规范与完善、健全监督机制、信任和声誉机制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缓解或规避机会主义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的问题。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信息不对称是监管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与后果,从信息对称的角度提出构建基于信息对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和监控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蔬菜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各种表现和原因,指出了直接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严重后果,最后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发挥媒体作用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源,则在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断裂。文中以我国陕西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品牌——紫阳富硒茶为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快速响应矩阵码、数据库等,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现了紫阳富硒茶产品供信息流的全寿命周期可追溯。该体系可实现紫阳富硒茶农产品上下游产品流向及产品生产细节追溯,增强了产品供应链信息流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的影响,为构建"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系统分析"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创新驱动为基础,构建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分析"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特点及其不同环节存在的质量隐患,探讨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有资源节约、消费者健康消费、优化产品结构等创新驱动机制,其运作模式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博弈关系的多重性和质量问题多源性特点,产品质量控制存在产品自身质量不高、投机恶化质量环境、信息服务影响质量行为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实体终端和虚拟主体的"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对完善"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对实体终端产品质量监管、虚拟参与主体信息服务一体化质量监管,以及对物质流参与主体仓储配送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构建统一网络系统平台、完善冷链配送体系、加强质量契约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7年7月,远安县被湖北省农业厅正式列入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远安县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四大目标,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远安县创建经验的总结与思考,从压实主体责任、狠抓入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巩固提升建议,为其他县域创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博弈模型对农户、政府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村贫困户贷款难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风险的增加、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贷款主体转移目标至非贫困户。为了改变"贷款难"的局面,从金融机构、政府和农户3个主体出发,分别对贷款对象的确定、风险的防范以及农户的还款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开发了诸多管理平台,但是仍然存在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风险过高、产品流通不畅、监管机构等其他方不能有效参与等许多关键问题。从多边平台理论的视角,在分析了多边平台理论重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特点,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多边平台的构建方法,特别是设计了多参与方参与的路径,并分析其特征。这对实现农产品溯源信息对称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实现产品流通渠道通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将"绿色"引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将传统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农产品产业特征相结合,重新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NP)构建了绩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此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并不是造成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水平偏低的惟一主体;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政府和中介组织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除了需要通过政策对绿色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之外,还需要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而中介组织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云霞 《甘肃农业》2014,(15):27-27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政府公信力也大受影响。本文拟从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是各国政府长期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实施供应链可追溯管理是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推广和使用可追溯系统需要供应链主体的积极参与。采用博弈论方法,从参与者利益出发,对影响参与者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剖析。结果表明,产品价格溢价的获得、预期安全成本和赔偿机制的合理性及内部违约惩戒制度的有效性是驱动供应链主体参与可追溯系统的3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利用博弈模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缺失和模糊不清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呈现“柠檬”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下降.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政府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根本途径是构建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消除农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高物流成本,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在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与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契合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并搭建O2O协同平台,构建适合衡阳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