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丰都县2003-201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环保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是影响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不安全状态过渡到较不安全状态,但距离安全状态仍有较大差距;从各子系统看来,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系统呈下降趋势,状态系统2003-2010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011年好转达到较安全状态,而2012年又降到临界安全状态,响应系统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土地生态安全是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银川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P-S-R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构建3个准则层15个指标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银川市2011—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2016—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呈总体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从2011年的0.346 5增长到2015年的0.699 4,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从不安全转变为较安全状态,表明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状况有所改善;压力和响应子系统呈总体上升趋势,状态子系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预测模型表明,2016—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框架,选取20个指标建立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最后运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的淮南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淮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程度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06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恶劣状态,2007—2010年处于敏感级状态,2012年以后有明显改善,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强对废弃煤矿的复垦是当地土地生态安全改善的重要原因,但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压力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安徽省16个地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安徽省2000—2011年土地生态子系统安全值,并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安徽省2012—2017年土地生态子系统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安徽省2000—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值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地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平均值由2000年的0.442上升到2017年的0.450,同时,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中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上升;灰色预测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17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及其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地生态安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物元分析模型对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其中2003-2004年处于较不安全水平,2005-2012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从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状态系统安全水平一直处于临界安全;响应系统安全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过程。3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利用率、耕地压力指数。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连云港市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对2000~2009年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4139提高到0.6069,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各子系统看,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地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有所恶化;随着投入的增加,响应系统安全状况有逐步上升趋势。耕地面积比重、城市化水平、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对连云港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2008—2014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太原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太原市2006—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太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压力是影响太原市土地资源安全压力重要的因素,而太原市的响应力度不够,土地资源的压力仍有增长的趋势,政府必须采取更多适当的手段和政策来保护土地资源。针对评价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分起伏变化较大,2010—2018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一直处于不安全与较不安全状态;人口压力、经济压力、环境压力及资源状态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PSR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选出18个指标构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进行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改善明显,2003—2007年为小幅下降阶段,2007—2013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13—2018年为大幅上升阶段;各子系统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由状态子系统向压力子系统转移;土地生态压力子系统成为主要限制因素,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态良好,但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况福民  邓育武  田亚平  谢卫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99-1801,1860
根据湖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运用P-S-R模型建立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对其2001~2010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划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减小趋势;2001~2010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为增加趋势,但是在2006~200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综合安全指数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是至2010年仍为临界安全。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区域土地资源状态仍不乐观,在人类的干预和维持下,生态安全受人类的影响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演变趋势预测,以湖北省为例,基于PSR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状态,并基于测算结果 ,运用分数阶GM(1,1)模型对湖北省2017—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过程,但2016年的较安全水平不高,具有不稳定性。压力子系统总体呈下降趋势,状态与响应子系统保持逐年增加态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土地生态安全提升的关键因素;2017—2019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区水平将保持上升趋势,处于较安全状态。研究证明分数阶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 G M (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②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9增加到2020年的0.860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③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DPSIR模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同时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安阳市2011—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最后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度进行计算,对安阳市2011—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9年,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和各个子系统的生态安全水平变化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安全研究是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和预测了2011—2015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况,主要内容包括3个部分:1)通过压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相对隶属度的概念和客观赋权的主成分分析,评价2001—2010年的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呈逐年转好趋势;2)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1—2015年的预警级别。结果表明预测时段内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继续转好,并将于2015年首次达到无警状态。3)根据各指标的权重排序,分析了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3个层次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8年曲靖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4-2008年,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3.47上升到2008年的3.64,状态指标呈起伏式上升,2006年比2005年下降0.47个指数点,其余时间段均有上升;响应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以来上升速度最快,最高上升率达131.72%;生态安全综合指标由2004年的-4.16上升到2008年的4.51,2006年下降至研究时段内最低值-4.44,2006~2007年上升最快,为154.05%,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6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