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传统培养方法的局限性,促使微生物学家发明了基于核酸分析的免培养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群落生态学。这些方法已应用于各种食品微生物检测及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领域及其相关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对这些技术的优点、方法创新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实验技术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群分析、重要基因的发现以及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之间或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水平转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食品微生物的几种检测方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分析综合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基于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面有着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小麦表面微生物的组成。通过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表面的带菌量及优势菌均有差异;采用SDS-CTAI法成功地提取了不同小麦品种表面微生物的总DNA,用不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不同的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水平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较多的微生物分类单位的DNA,而且通过DGGE体现了不同品种小麦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和酶学技术在烟草发酵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微生物和酶学技术在烟草发酵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陈化烟叶表面微生物区系与优势菌种的筛选、分离和鉴定;外源有益微生物协调与改善陈化烟叶化学组分,提高烟叶香气量,缩短烟叶陈化周期;以及添加外源生物活性酶降解烟叶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结合来深入研究烟叶发酵机理及其增香技术仍是今后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3G和VPN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温室环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3G无线通信技术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网技术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在温室现场设备和中心服务器之间建立无线的虚拟专网,采用Linux操作系统、ARM9处理器作为软硬件平台,能够对温室环境因子数据的进行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存储管理、网络发布、分析处理,同时实现对温室辅助控制设备的远程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靠,能满足各种环境因子的数据采集及多种温室辅助设备的远程控制。鉴于设计方案中采用了通用型技术构架,本系统已经扩展应用于其他农业领域中,如农情监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微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同时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对重金属的修复及其应用现状。微生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以其快速、简便、高效等优点,在主要蔬菜遗传育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RAPD技术在蔬菜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亲缘关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的构建、品种纯度鉴定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钙元素水平番茄营养液中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从营养液中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并用细菌16S rDNA 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和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不同磷钙元素水平番茄营养液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元素水平的番茄营养液,均有相似的条带,只是亮度上有些差异。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元素水平营养液中的细菌DGGE条带均有变化。对照DGGE的条带分布相对均匀,而其它样品的DGGE条带分布多不均匀。测序结果表明,番茄营养液中的细菌类群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Alpha,Beta,Gamma和Unclassified),Bacteroidetes和Gram Positiv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增长,DNA芯片(DNA Chip)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的优点,为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谱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研究等多个方面概述了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覆土层中喷施菌剂后对微生物多样性及蘑菇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生物菌剂处理双孢蘑菇覆土并持续观察其对子实体、覆土层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喷施基质活化剂A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 均可以增加蘑菇产量,两者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分别比对照增产2.89%、7.27%、9.22%。各处理对第1 潮菇的单菇重量影响不大,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第2、3 潮菇的单菇重量。同时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生物菌剂处理使蘑菇覆土层中的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从微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湿地净化水体的原理。本文分析了下一代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过程和原理,总结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同时本文得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指出了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处理庞大数据等问题。但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对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堆肥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有效的方法之一。微生物在堆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快速腐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堆肥微生物研究的传统方法:微生物培养方法、显微直接计数法和特定功能微生物研究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现代生物化学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分析了堆肥微生物研究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堆肥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堆肥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扩增性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技术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可能克服的办法。得出结论在堆肥过程的研究中,应充分利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跟踪堆肥过程中重要菌群的变化、演替规律,以便更全面的深入认识堆肥过程的本质,为堆肥技术和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3大类农药之一,其残留给生物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绿色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农药污染的重要技术。本文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客观地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的优缺点。此外,还讨论了苏云金杆菌在农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为标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阐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介绍了Solexa、454、SOLID和Ion Torrent等常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优点,综述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处理海量数据难的问题,并分析展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农药分为活体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2类,属于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据微生物农药的特性,对微生物农药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微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安全性高、产品改良空间大等优点,同时也具有药性慢、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围较窄等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从生态有机农业的立场,对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角度,对微生物农药制剂在研究、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微生物农药成果转化率低、产品良莠不齐、评价体系不健全,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微生物菌株筛选和商品化开发研究,建立健全微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瓜口感鲜脆,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中国广泛栽培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重要鲜食果蔬。但黄瓜采后易发生感官品质下降、营养损耗、微生物感染等问题,进而加速黄瓜腐败变质,使其失去经济价值。因此,适宜的保鲜技术对黄瓜品质劣变进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论述了黄瓜采后生理变化机制,归纳总结了常规传统保鲜技术和当今保鲜领域热点研究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强调联合保鲜技术的优势。最后对现有黄瓜保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阐明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影响机理,以杭嘉湖平原典型稻麦轮作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施用化肥(NPK)、秸秆(Straw)、栏肥(Manure)、化肥与秸秆配施(S+NPK)、化肥与栏肥配施(M+NPK)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主要养分指标与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其中秸秆与化肥配施、栏肥无论是单独施用还是与化肥配施所提高的有机碳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化肥、有机肥、秸秆+化肥及有机肥+化肥均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施用秸秆和栏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PLFA、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P<0.05),但施用化肥可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及Shannon指数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F=2.18,P=0.027)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可得出结论,长期秸秆还田或施用栏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并改变其群落结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氮比对于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