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湖北省咸宁市桂花林场管理局5种林分类型(苦槠林、枫香林、马褂木林、檫木林、楠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重金属(Zn、Cu、Cd、Ni、Pb、Co)含量特征,并以湖北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为标准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Zn(11.48~99.05mg·kg-1)的含量最高,Cd(0.03~0.25 mg·kg-1)的含量最低,重金属含量排序为:Zn Ni Pb Cu Co Cd,且Zn、Cu、Cd、Ni、Pb含量变异系数较大,Co变幅相对较小,分布较均匀。楠木林和檫木林土壤重金属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森林土壤,马褂木林土壤重金属含量最低。与湖北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5种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大部分在相应的背景值以下,少数样地重金属含量严重超过其背景值。6种重金属间,重金属与pH值、有机质(OM)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苦槠林土壤中的Cu-Pb,枫香林土壤中的Zn-Cu、Cu-Cd、Cd-Pb,马褂木林土壤中的Pb-Zn、Pb-Cu,檫木林土壤中的Cu-Zn,楠木林土壤中的Zn-Cd、Ni-Cu均表现出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相关性。重金属与有机质(OM)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H值与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5种森林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具体排序为:楠木林檫木林枫香林马褂木林苦槠林,均在150以下,为轻微危害程度;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大,明显高于其他5种元素,生态危害中等,Cu、Ni、Pb、Co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差异不明显,Zn的最小,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2.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的生产、公园、道路、陶瓷工业、五金工业等5种绿地类型90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Cu、Zn、Pb、Cd、Cr、Ni 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程度,并对绿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种绿地土壤的Cu、Zn、Pb、Cd、Cr、Ni 6种重金属含量均分别超出了广东省背景值的4.34倍、4.45倍、0.95倍、8.11倍、1.86倍和1.21倍,已呈现富集状态,其中Zn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的0.08倍和0.37倍。Cd平均含量超标严重,其次为Zn和Cu。陶瓷工业绿地和五金工业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间相关性显著。5种绿地类型中生产、公园和道路等3种绿地土壤重金属均达到安全等级,其中公园绿地较生产绿地和道路绿地的安全性强;而陶瓷工业绿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五金工业绿地土壤的污染等级最高,达到中度污染。城市各绿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表现为Cd最大,Pb最小,5种绿地类型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险程度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3.
在对峰峰矿区某典型煤矸石山周边表层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室内测定Cd、Cr、As、Pb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Cd、Cr、As、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GB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煤矸石山周边土壤4种重金属都存在一定潜在生态风险,其程度为轻微,其中Cr元素单个元素的污染程度为中等,最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元素是Cd元素。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分析林地0~25cm表层土壤Cu、Zn、Pb、cd4种重金属含量,并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林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尾叶桉林和马尾松林以土壤Ph含量最高,其他两种林型以zn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含量高低为Zn〉Pb〉Cu〉Cd,它们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Pb〉Cu〉Zn〉Cd。4种林型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pH值与Zn、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土壤全钾与Zn、C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东莞市4种人工林土壤Cd与自然因素有关,土壤Cu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Zn含量高于背景值,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在浙江省长兴县仙山湖周边设置了15个采样点,共采集了45个土壤样品,分析Cu,Zn,Cr,Pb,Cd,As及Hg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仙山湖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仙山湖周边各层土壤中,大部分所测元素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一级标准,部分样点Hg,Zn和Cd含量超标。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公路沿线的Cu及Cd含量较高;湖区下游土壤的Cu,Pb,Hg含量较高,Cd含量较低;湿地边滩、苗圃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土壤垂直分布中,多数所测元素无明显变化规律。地累积指数表明,7种元素污染程度均属于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部分样地的Hg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及较强级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佛山汾江河河道的污染状况和周边环境对河道的影响,对汾江河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的总体水平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指数法,以当地土壤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对其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汾江河河道重金属污染基本上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和接近极强的生态危害,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其次为Cu、Hg、As、Pb、Zn、Cr,其中Cd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2018年4月,选择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分布比较广、比较有代表性的4种绿化类型(苗圃地、拆解园区绿化带、拆解厂内绿化带、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对表层土壤(0~20 cm)中的4种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绿化类型表层土壤中Cu,Zn,Pb,Cd平均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4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污染指数排序为Cd Pb Cu 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污染等级,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土壤中4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重度污染等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均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野生欧洲李致濒因素,掌握其不同原生分布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分布特征,评价土壤污染状况,运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现状。结果表明:(1)野生欧洲李6处原生分布地在0~90 cm土层深度均存在Cu、Mn、Zn、Mo、Cr、 Hg、As、Pb重金属元素,不同分布地、不同土层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巩留伊力格达依表现较高,在新源西阿克塞表现偏低。(2)6处分布地土壤重金属元素间以及在同一分布地不同重金属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能存在着复合污染。(3)采用不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略有不同,其中Zn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Cu、Mn、Zn、Mo等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微到中等生态危害。野生欧洲李的濒危可能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藁城区造纸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梅花采样法对造纸厂周围土壤进行了不同深度采样。检测了土壤中Cu、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程度,并对样品进行了pH值和有机质(OM)理化性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i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二级标准1.71倍和5.51倍;重金属Cu、Zn、Pb、Ni、Cr、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1、0.38、0.08、1.71、0.66和5.5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3;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重金属Cu与Ni、Pb以及重金属Ni与Pb、重金属Cd与Zn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陆域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陆域(包括九江-新港和湖口2个采样地)土壤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As、Hg、Cr、Cd、Pb含量,统计分析了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及拟合曲线,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九江-新港土壤含Pb量高于湖口,而这两个地点的As、Hg、Cr、Cd含量差异不显著.九江-新港和湖口的植物根部重金属Cr、Pb、Cd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而As和Hg含量恰好相反,茎部重金属含量处于中间水平.对所有采样点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植物体内与土壤中的Hg、Pb含量相关性显著,而植物体内与土壤中的As、Cd、Cr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07 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Zn>Cu>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e absorp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by leaves of 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ntent assessing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soils of three forest lands at Fangshan District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Beijing. These forest lands with P.×euramericana cv. ’Neva’plantation were around with the various sources of pollution such as cement mill,stone mill, sewage and garbage.Some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such as Cd,Pb,Cu,and Zn were found in the soil samples and leaves of P.×euramericana cv.’Neva’ grown on the three forest lands which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soils of three forest lands were polluted with Pb, Cd,Cu and Zn in varying degrees.The contents of Pb,Cu and Zn in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forest lands,wherea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d(0.077 6 mg·kg-1) was less but that of Pb,Cu,and Zn(37.61,26.25 and 90.3 mg·kg-1 ) were more than the average background value of Beijing.The contents of Pb,Cd,Cu and Zn in leaves of P.×euramericana cv.’Neva’ were different among three forestlands.With the changes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oil samples,there was no regularity on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leaves of P.×euramericana cv.’Neva’ grown on different forest land.P.×euramericana cv.’Neva’ can absorb and accumulate Pb,Cd,Cu and Zn in soil but showed different capacities of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with the order of Cd>Zn>Cu>Pb.Especially,its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capacity for Cd was strong with maximum enrichment factor higher than 16 and showed high accumulation on low background,whereas its enrichment capacities for Pb and Cu were relatively poorer with average enrichment factor of less than 1.At different forest lands,there existed great difference on absorption capacity of P.×euramericana cv.’Neva’ with the same heavy met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湘西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环境的状况,揭示土壤富集重金属元素的规律。【方法】以湖南湘西地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灌木林4种森林土壤不同层次(0~15 cm和15~30 cm)的Cd、Cu、Ni、Pb、Zn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重金属分布及相关性。【结果】不同植被下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18%~0.69%,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u>Zn>Ni>Pb>Cd。主成分分析表明Cu和Cd在PC1中有较大的荷载值,在PC2中有中等的荷载值。各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灌木林土壤容重与Zn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针叶林土壤容重与Cu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灌木林土壤有机质与Cd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针叶林土壤pH值与Ni和Zn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针阔混交林土壤pH值与Pb、Cu和Ni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灌木林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结论】湘西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存在差异,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的上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下层土壤,常绿阔叶林的上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下层土壤,而针叶林和灌木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差异性变化;湘西地区土壤容重、有机质、坡度、pH值、土层厚度对Cd含量的影响较大,海拔对Pb、Ni和Cu的影响较大,坡度对Ni的影响较大;湘西地区灌木林中重金属来源相同的可能性相较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更大。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城市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广东省广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广州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主要调查范围,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d、Cr、Pb、M、Cu、Zn、Hg、As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壤中Hg污染严重,部分地区达到了三级污染,其中临江大道的污染值最高,达到了1.15mg/kg。其次为Ph、Cu、Zn和As,都存在不同范围的二级污染,南沙工业园区的Cu、Zn污染严重,含量分别达到了41.35mg/kg和123.58mg/kg;As污染在城区道路中比较严重,平均含量达到18.64mg/kg,As含量最高的是白云大道(34.0mg/kg),接近三级污染;Pb在整个广州市土壤中的含量都达到了二级污染程度,范围很广,其中城区道路、南沙工业园区和机场高速污染较为严重,森林公园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园中污染比较轻微。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宿迁市境内杨树为材料,通过调查其对3种重金属Cu、Mn、zn的吸收和累积特征,为探索杨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理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杨树各器官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叶片为Zn>Mn>Cu;木质部为Mn>Zn>Cu;0~15 cm土壤层根系为Mn>Cu>Zn;15~30 cm土壤层根系为Mn>Cu>Zn.4月10日的杨树1 a生枝中3种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3月4日.  相似文献   

16.
顺德森林改造区不同林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质量是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退化及其它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质量指标是表示从土壤生产潜力和环境管理的角度监测和评价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过程以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法和环刀法对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3个典型常绿阔叶次生林样地进行土壤采集,并测定其主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0~20 cm剖面层容重最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理化性质与重金属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土壤物理性质相比,...  相似文献   

18.
对云浮市油茶(Camellia oleifera)适生地区采用随机布点、专题布点和林分布点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布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重金属 Zn、Cu、Pb、Cd、Ni,对 5 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变异分析 及污染评价,结果显示:5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异程度均大于 50%,为中强度变异,云浮市 5 个地点之 间重金属有显著差异,5 种元素的总体均值均小于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 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元素 Cu 的污染程度最高,云浮市总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 0.73,处于污 染等级中的 2 级,污染水平为尚清洁,而云浮市下属的郁南县、云城区和云安区的土壤综合污染等级为 3 级,属于轻污染,罗定市属于警戒线,只有新兴县的污染程度为安全。因此,需要对郁南县、云城区、 云安区和罗定市的污染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9.
选取深圳市下坪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样地,分别于2012年春季和2013年冬季采集样地优势植物及土壤进行分析,对采集的优势植物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垃圾填埋场内土壤p H 4.32~7.30。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82%,偏低。土壤总氮含量平均值为0.16%,介于参考值之间。土壤总磷含量为0.11%,位于参考值的下限。土壤和植物中Ba离子含量均较高,马缨丹、假臭草和蟛蜞菊对于铜的富集能力较强,番薯对Cr的富集能力较强,荷木对Ba和Pb的富集能力较强,部分植物可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积累率、污染分担率等方法,对早竹笋土壤重金属含量、经营管理措施等与产品安全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在竹笋中的积累率最高,引起竹笋产地土壤受污染的主要元素是Cd,而引起竹笋受污染的主要元素是Pb。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竹笋安全质量的相关性中,Pb指标呈一定的正相关,其他Cd、Hg、As3个指标相关系数值接近于0,表明基本不相关。施肥等经营管理措施的不同对土壤和竹笋中的Pb、Cd、Hg、As、NO2-等指标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无相关性。关键指标亚硝酸盐含量不因施肥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规律,但不同的采样时间结果显示,后期竹笋其含量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