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僵果、玉米秸秆内等处结茧越冬。在黄河流域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或树冠内膛的叶片上,以双果、三果或贴叶果着卵较多。卵散产。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上爬行很短时间即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果外或果内吐丝结茧化蛹,个别幼虫爬到树皮裂缝处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仍产卵于桃果上。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蛀果危害。第  相似文献   

3.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4.
褐边绿刺蛾在汪清县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幼虫出现,幼虫低龄期有群集性。3龄后幼虫可以吃透叶表皮,5龄幼虫可以蚕食叶片。在7~8月份为害较重,8月下旬后幼虫老熟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等地作茧化蛹。在幼虫、蛹和成虫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5.
1.大豆食心虫 1.1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在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一9月初人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  相似文献   

6.
荞麦钩翅蛾属鳞翅目,钩翅科,主要为害荞麦。初孵幼虫为害嫩叶叶肉,残留表皮,叶片受害处呈薄膜状,后幼虫吐丝卷叶,藏在其中,把叶片食穿。其生活习性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羽化盛期为7月中旬,羽化后马上交尾。成虫有趋光性,7月下旬到8月上旬将卵产在叶片背面并排列成块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梨小食心虫的生活史梨小食心虫在我場一年发生四代纳钍?据历年观察,在桃园里每年4月上旬越冬的老熟幼虫化蛹,中旬出現第一代成虫,并产卵于桃芽及嫩枝上;同时在梨树上羽化的第一代成虫也飞迁至桃树上产卵。卵期七天,便孵化成幼虫,鑽入桃树新梢为害,5月上旬幼虫老熟后跌落树下,进入表土縫內化蛹,蛹期六至八天,于5月中旬羽化成第二代成虫。第二代成虫仍在桃树上产卵,孵化后幼虫繼續为害桃树的嫩芽、新梢或果实,6月間幼虫老熟后,复又入土化蛹。第三代成虫于7月上、中旬交尾后紛紛向梨园內飞迁,在梨叶及果实上产卵;但还有一部份第三代成虫在桃树上产卵,孵化为幼虫,继续为害桃树,并于7月底至8月初老熟入土化蛹。8月中旬羽化成第四代成虫,再紛紛迁往梨园內在梨果上产卵;还有一部份第四代成虫仍在桃果上产卵,孵化的幼虫于8月底至9月老熟,鑽入桃树皮的裂縫內过冬。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危害多种阔叶树,在四平市1年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过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结合室内测定与田间观察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桦潜叶蜂在中国分布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桦潜叶蜂(Profenusa thomsoni)在吉林地区1 a发生2代。93.22%的老熟幼虫在树下0~10 cm深的土壤中做土茧越冬。桦潜叶蜂5月下旬化蛹,蛹期5~10 d; 6月上旬始见1代成虫,成虫寿命为1~2 d。桦潜叶蜂成虫产卵于桦树近地面嫩叶的表皮中,每叶可见产卵痕1~10个。日平均温度为15~20℃时,卵经过5~7 d可孵化。桦潜叶蜂幼虫期为20~25 d,老熟幼虫一部分脱落叶片潜入浅土,一部分在叶片为害部位化蛹,蛹期5~8 d。7月上旬,2代桦潜叶蜂成虫羽化,卵产于桦树中、上层嫩叶内。2代桦潜叶蜂对叶片的为害较重,为害占比为72.32%。8月中旬,以老熟幼虫脱叶潜入土中形成土茧越冬。  相似文献   

12.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5.
1.大豆食心虫 1.1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在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9月初入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  相似文献   

16.
柿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蒂虫1.1为害状及发生规律。柿蒂虫又名柿实蛾,是柿树主要害虫之一。此虫1年发生2代,以成熟幼虫在粗皮缝隙和根基部土里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中旬进入羽化期,6月上旬~7月初第一代幼虫为害幼果,8月~9月第二代幼虫开始为害。幼虫钻食柿果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1.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重阳木斑蛾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及其土中越冬。越冬蛹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5月上旬为害,第2代幼虫6月下旬为害,第3代幼虫8月上旬为害,第4代幼虫9月下旬为害,第5代幼虫11月中旬为害。选用5%氯氰菊酯、2.5%功夫菊酯、1.2%烟参碱、5%甲维盐、1%阿维菌素,10d后防治效果在90.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柞蚕生长 柞蚕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长阶段.柞蚕以蛹态滞育,其一化性于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文尾产卵,于4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二化性于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结茧化蛹,不滞育而于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9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19.
天麻蚜蝇外部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了天麻蚜蝇Azpeytia shirakii Hurkmans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结果表明:天麻蚜蝇在湖北省宜昌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夏,10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第1代产卵高峰期在5月;第1代幼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产卵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天麻蚜蝇属白昼活动型,成虫交尾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7:00,产卵多选择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地方;土壤中的越冬蛹在天气晴朗时可自行掘洞爬出土壤表面,遇冷则退缩回洞中。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20,(7)
正1.大豆卷叶螟成虫夜出活动,具趋光性,雌蛾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散产于叶背,孵化为幼虫后即吐丝卷叶或缀叶并潜伏在卷叶内取食,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叶中化蛹。7月开始发生,以8—10月为发生盛期。在各代发生期,田间有1%~2%的植株有卷叶危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