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将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240羽,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共进行42d。试验结果:通过组织切片可看出,试验Ⅰ、Ⅱ、Ⅲ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试验Ⅱ组的回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试验Ⅰ、Ⅱ、Ⅲ组空肠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十二指肠和试验Ⅱ、Ⅲ组回肠肠壁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试验Ⅰ、Ⅱ、Ⅲ组的十二指肠,试验Ⅱ组的空肠,试验Ⅱ、Ⅲ组的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Ⅲ和Ⅳ组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平均采食量,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且试验Ⅳ组效果最好;试验Ⅱ,Ⅲ和Ⅳ组的各肠段绒毛长与隐窝深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试验Ⅳ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和试验Ⅲ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Ⅱ(P<0.05);对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而言,试验Ⅱ,Ⅲ和Ⅳ组均比对照组增大,其中试验Ⅱ组的空肠和试验Ⅲ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0%(试验组Ⅰ)、1.00%(试验组Ⅱ)、2.00%(试验组Ⅲ)的水提五倍子,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绒毛与隐窝深度比值(V/C)的影响。[结果]15 d,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30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5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5 d,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试验组Ⅰ差异显著(P0.05);30 d,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较15 d提高了11.11%,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了16.04%;45 d,各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均有所上升,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最高。1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Ⅱ淀粉酶活性最高;30 d和4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5 d,试验组Ⅱ前肠绒毛高度、后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水提五倍子,可以促进鳙鱼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其最适添加量为1.00%。  相似文献   

4.
新型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旨在研究新型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根据胎次、体质量相近原则,选择90头26日龄体质量为(4.75±0.38)kg的杜枫姜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饲粮中添加17.5%发酵豆粕)和试验Ⅱ组(饲粮中添加35%发酵豆粕),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头.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仔猪日增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增加13.90%(P<0.05)、50.55%(P<0.01),料重比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9.47%(P<0.05)和4.21%(P>0.05).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P<0.05)仔猪腹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Ⅰ组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5.23%(P<0.05)、4.13%(P<0.05).两试验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糖(GL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显著降低.新型发酵豆粕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降低腹泻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且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5.
去皮膨化全脂大豆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PIC五元配套系商品代28 d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试验期为21 d。饲料处理分为4组:Ⅰ,5%鱼粉;Ⅱ,2.5%鱼粉 4.0%去皮膨化全脂大豆;Ⅲ,12.6%去皮膨化全脂大豆(无鱼粉);Ⅳ,35.5%去皮豆粕(无鱼粉)。观察仔猪的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结果显示:Ⅱ组仔猪日均增重较Ⅰ组提高16.97%(P<0.01);各处理间仔猪肠道脂肪酶比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空肠黏膜重比体重较Ⅲ组和Ⅳ组分别提高61.23%(P<0.05)和63.60%(P<0.05);Ⅲ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与Ⅰ组、Ⅱ组和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比隐窝深度以及隐窝深度与Ⅰ组和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间仔猪回肠肠壁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用去皮膨化全脂大豆做饲料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发育无不良影响,因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用去皮膨化全脂大豆取代鱼粉和豆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选用2胎龄斯格母猪20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仔猪出生3 d内吃乳前饲喂1 mL液态微生态制剂,诱食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 微胶囊(Ⅰ)、0.05% 低聚木糖(Ⅱ)、0.1% 微胶囊和0.05% 低聚木糖(Ⅲ)、0.1% 菌粉和0.05% 低聚木糖(Ⅳ)及对照组(Ⅴ),观察其对仔猪生长性能、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日龄内饲喂菌液对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黄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8日龄Ⅲ组与Ⅰ、Ⅱ、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29~40日龄Ⅲ组与Ⅰ、Ⅱ、Ⅳ、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Ⅲ组仔猪黄白痢发生率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Ⅳ组与Ⅴ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以白头翁、黄芪、黄连、党参、大黄等药材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Rose308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Ⅱ组、Ⅲ组、Ⅳ组均使得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2)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92%(P0.05)、9.01%(P0.05)和23.04(P0.01)、8.52(P0.05);(3)Ⅳ组可降低42 d时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80%(P0.05)和10.28(P0.05);(4)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V/C值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2.22%(P0.01)、11.58%(P0.05)和32.02%(P0.01)、15.44%(P0.01);(5)各组肠壁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此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V/C值,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肉鸡健康生产,其中1%~1.5%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种鸡在产蛋后期产蛋量开始下降,种蛋合格率降低、蛋壳变薄、蛋壳强度降低.为提高种鸡产蛋后期种蛋质量和种蛋合格率,选择60周龄的贵州黄鸡种84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21羽,试验周期为35 d,预试期为7 d,正式期为28 d,每天统计产蛋数、产蛋总质量以及饲料消耗量,正式期14、28 d测定蛋品质,正试期21 d,收集7 d孵化种蛋,统计每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数等孵化指标.结果发现,正式期14 d时,试验组Ⅲ与对照组、试验组Ⅱ蛋壳强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Ⅰ、Ⅱ蛋壳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和Ⅱ蛋黄颜色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项目差异均不显著(P>0.05).正式期28 d时,试验组Ⅱ与试验组Ⅲ、对照组蛋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Ⅲ与Ⅰ、Ⅱ蛋壳强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黄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试验组Ⅱ、对照组蛋白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Ⅱ和Ⅲ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黄颜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对照组哈氏单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鸡腿菇酒糟菌糠对肉鸭肠道形态及主要菌群的影响,选用320只1日龄健康天府肉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共4组,4笼/组(其中2笼为雄性,2笼为雌性),20只/笼.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饲喂分别添加2%、4%和6%鸡腿菇酒糟菌糠的试验饲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14 日龄肉鸭回肠绒毛高度均有所降低,28 日龄肉鸭回肠隐窝深度均有所增加(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有增加肉鸭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05),对大肠杆菌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鸡腿菇酒糟菌糠对天府肉鸭回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损伤,对肉鸭盲肠有益微生物菌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4头胎次相同、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7.5 kg左右)、健康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组和添加1% 谷氨酰胺(Gln)试验组,每组32头猪(公母各半),平分成4栏进行30 d饲养.饲养试验结束后,每栏分别取1头体重相近的小公猪进行屠宰,分别取直肠、盲肠、结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光镜切片,观察小肠绒毛、隐窝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 Gln能改善肠道微生态菌群和小肠黏膜形态,减少致病菌.与对照组相比,直肠、盲肠、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分别增加2.8%(P<0.05)、4.1%(P<0.05)和4.0%(P<0.05),双歧杆菌分别增加9.4%(P<0.01)、9.7%(P<0.01)和9.6%(P<0.01),大肠杆菌分别降低3.0%(P<0.05)、2.9%(P<0.05)和3.3%(P<0.05);添加Gln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P<0.01),降低隐窝深度(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星杂“579”产蛋鸡的小肠和大肠的组织构造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小肠肠绒毛尖细,有分枝,粘膜上皮或肠腺上皮,含少量的杯状细胞。大肠肠绒毛在盲肠颈部发达,体尾部不发达。直肠绒毛短而宽,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内含有大量的杯状C.  相似文献   

12.
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抵御病原菌和毒素入侵机体的能力,肠道机械屏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精氨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机械屏障,文章从精氨酸对猪肠道黏膜生长、绒毛高、细胞生长、肠道通透性等方面简述精氨酸在仔猪肠道屏障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并从m TOR信号通路及NO途径等方面对精氨酸影响仔猪肠道机械屏障的机理进行阐述,为深入认识精氨酸在肠道屏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肠道作为畜禽营养和养分吸收的关键部位,在动物营养和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畜禽肠道健康,是实现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从日粮营养素、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和酸化剂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在养殖业中常用的维护单胃动物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取1日龄AA商品代混合雏鸡160只,随机均分2组,分别饲喂添加含0 mg/kg(对照)和50mg/kg金霉素的玉米豆粕型日粮42 d.24 h光照,笼养,粉料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金霉素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显著改善1~21日龄段的饲料转化效率;金霉素可降低肠道梭菌和大肠杆菌数,但对总需氧菌、总厌氧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金霉素能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改善小肠粘膜组织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5.
猪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连接是肠上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对维持猪肠道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起着重要作用。紧密连接蛋白是构成肠道黏膜屏障、决定肠壁通透性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对紧密连接的组成和功能发挥有很大影响。其中,ZO-1(zonula occludens 1)、Occludin(OCLN)和Claudins(CLDN)是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蛋白分子,在维持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ZO-1、Occludin和Claudins等猪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表达情况,并对近年来这些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猪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功能,寻找腹泻和肠道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含硫氨基酸(SAA)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消化吸收和代谢,维持肠道正常形态结构,增强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通透性,增强肠道机械屏障和生物学屏障等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含硫氨基酸在动物肠道代谢、对肠道形态结构、肠道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旨为其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营养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生长是仔猪生长发育的核心和快速生长的基础。新生仔猪肠道发育不健全,断奶引起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绒毛萎缩、通透性增加、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受损。氨基酸是小肠优先利用的重要营养物质,通过转运载体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启动细胞信号,调控细胞内生理过程。氨基酸作为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以及合成蛋白质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前体物,对促进肠道生长发育、维持肠道结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利用,揭示猪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变化规律,阐明猪肠道氨基酸感应利用机制以及氨基酸促进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发育的作用机制,为调控肠道氨基酸代谢、提高饲料氨基酸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肽转运蛋白对小肽转运和吸收机制提供细胞模型,在体外建立原代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液对奶牛小肠组织进行消化,通过2%山梨醇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去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肌细胞;用刮除法、相差消化法和96孔板单克隆方法来纯化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从细胞形态学、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和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来鉴定奶牛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奶牛小肠组织,通过2%山梨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团且48h发生贴壁,但是细胞贴壁不牢。2)48h之后细胞团进一步向外辐射生长出细胞,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上皮细胞和铺路石形态。5~7d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增值,一部分成纤维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夹杂生长。3)通过96孔板能够单克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现均一的铺路石形态。4)奶牛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5)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肠肽酶的表达,成功建立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断奶对仔猪应激、肠形态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2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于21日龄断奶,并于21,22,25,28和35日龄取样观察肠形态,检测血清皮质醇含量、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率。【结果】仔猪于21日龄断奶后,其血清皮质醇含量于22日龄迅速上升,并达极显著水平(P<0.01),断奶后1周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至35日龄仍处于显著水平(P<0.05);21日龄断奶后,仔猪的肠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肠绒毛高度下降、隐窝加深,断奶后1周内的损伤最为明显,于28日龄时开始修复,至35日龄时基本恢复;21日龄断奶仔猪的血浆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率在22日龄迅速升高,至35日龄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断奶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断奶应激状态下,仔猪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肠屏障严重受损,通透性增加明显先于形态变化,但通透性的恢复却滞后于形态学重建。因此,肠屏障功能能够更好地反映断奶仔猪的肠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