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辟红壤性稻田早稻不同时期施氮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珠  李凤江 《作物研究》1996,10(4):17-19,16
以第四纪红土经壤开垦的新辟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早稻威优200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新辟红壤性稻田上水稻不同施氮时期的效应。结果表明,新辟红壤性稻田上水稻在施用适宜磷、钾肥和中氮水平的基础上,氮肥的基肥:蘖肥:重申肥比例以4:4:2为宜,既可满足水稻前期早期早生快发,又可克服早衰和防止土壤漏肥等特点,是夺取新 壤性稻田上水稻高产较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确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119篇已发表的有关稻田氮肥管理的论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了不同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种植区域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探究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提高产量构成因子以获得高产的适宜措施。【结果】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实际产量(+42.2%)和理论产量(+43.1%),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33.2%和13.5%,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了4.2%和1.6%。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在施氮量为150~200 kg/hm2时增幅最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施氮量为250~300 kg/hm2时增幅最大。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基肥+分蘖肥的氮比例(基肥+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为30%~50%和穗肥氮比例为10%~30%时,水...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鄂南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明显,与不施氮处理(T1)相比,平均增产1 010 kg/hm2,增产率17.0%,其中氮肥分3次施用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 468 kg/hm2,增产率24.7%;氮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吸氮量,各施氮处理在苗期、分蘖末期、齐穗期和收获期吸氮量与T1相比分别增加34%、125%、80%和39%;氮肥的合理运筹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肥全部作基肥处理相比,氮肥50%作基肥、30%作苗肥、20%作分蘖肥(T4)和氮肥35%作基肥、30%作苗肥、15%作分蘖肥、20%作穗肥(T5)分别提高了22个和28个百分点。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T4处理的氮肥运筹效果最好,可以在鄂南直播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言 湖南省1982年开始了花生—水稻耕作制度的研究。稻田与旱田比,一般肥力水平较高,稻田种花生是否需要施用氮肥,施多少为宜,如何施用,省内尚未研究。为了明确稻田花生的需氮量和基肥氮量的适宜比例,更好地提高肥料效益,夺取花生高产,1985和1986年我们开展了花生施氮量与基肥氮量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武育粳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以纯氮20kg/667m2为宜,运筹比例采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1∶2∶2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施用应因苗制宜,基蘖肥较多、群体较大、长势较好的选择在倒3 1(促花肥与保花肥使用倒数叶龄,下同)叶龄期施用,基蘖肥较少、群体较小、长势较差的选择在倒4 2或倒5 3叶龄期施用,以提高施氮安全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喜硅作物。长期以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人们偏重于施用氮、磷、钾肥而忽视硅肥。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硅含量却逐年下降,土壤缺硅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水稻抗倒伏及抗病虫害能力下降,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稻田进行施用硅肥试验,探讨稻田大面积施用硅肥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l试验材料双方法试材选用辽宁省鞍豫硅肥有限公司生产的鞍豫牌硅肥。采取大面积对比方法,共设四个试验区,每区面积为0.33hm’。试验区公顷施鞍像硅肥750kg,与氮、磷、钾肥配合作底肥和追肥施用。底肥于旋耕地前均匀撒…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  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  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  kg/hm2、330  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  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相似文献   

9.
2018年早稻季在典型的酸性红壤双季稻田开展小区试验,探究石灰对红壤稻田油菜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及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或油菜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早稻产量,且二者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用石灰显著促进了油菜秸秆还田后前中期的腐解和氮素释放,而对磷和钾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油菜秸秆还田并配施石灰能促进早稻分蘖成穗、地上部养分(氮、磷、钾)吸收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总颖花量,从而扩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可见,在酸性红壤稻田,油菜秸秆还田并配施石灰可加速自身腐解与氮素释放,实现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0.
滤泥农用改土及对大麦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壤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滤泥农用对红壤有性状的影响及其对大麦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较强的红壤施用一定量的滤泥能中和土壤活性酸,使土壤pH(H2O)趋于中性,明显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并能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施用一定量的滤泥能使大麦的生育期提早,促进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增加分蘖数和有效分蘖率,从而提高大麦的生物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八五八农场地区主要稻田钾肥利用和水稻的需肥特性,研究钾肥不同比例(基肥与穗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肥与穗肥比例为7:3时,钾肥回收利用率最高为34.3%,水稻产量623 kg/667 m2,增产7.3%。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养分管理模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比单施无机肥能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肥、分蘖肥、穗肥按一定比例分施增产效果好;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氮素利用率情况差异明显。处理3的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养分管理模式都高,所得结果可为水稻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我们进行了水稻施用钾肥的试验研究,探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的最佳施肥数量以及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有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早熟、增强抗逆性等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最佳施用数量为施用硫酸钾12 kg/667 m2,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多施,不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少施。根据水稻需钾规律,钾肥可以做基肥和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5.
以单季晚稻甬优1540为材料,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基肥的处理相比,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可减少基肥用量,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可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施锌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盐碱稻区新开垦稻田增施锌肥对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我们于2001~2002年进行了2a的水稻施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度苏达盐碱化草甸土壤条件下,新开垦稻田施用硫酸锌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锌肥比不施锌肥(CK)的水稻植株生长旺盛,表现为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茎秆粗壮、抗病抗倒、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提高,比对照增产6.5%~10.0%。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盐碱稻区新开垦稻田增施锌肥对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我们于2001-2002年进行了2 a的水 稻施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度苏达盐碱化草甸土壤条件下,新开垦稻田施用硫酸锌肥,对水稻生长 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锌肥比不施锌肥(CK)的水稻植株生长旺盛,表现为返青快、分蘖早、有效 分蘖多、茎秆粗壮、抗病抗倒、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提高,比对照增产6.5%-10.0%。  相似文献   

18.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稻田应用长效控释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效控释肥与常用三元配方肥和水稻专用复合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斯格利”长效控释肥省时、省工,适合做基肥加分蘖肥施用,基肥20 kg控释肥+分蘖肥5 kg尿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在模拟田间条件下的水泥池(微区)内,用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两个水平的15N标记尿素分别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的15N在水稻各部位的分配、15N的利用率和土壤 植株系统的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中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利用率以及15N的土壤残留率因标记肥料的施用时期和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分蘖肥的15N在水稻各部位中的Ndff%最高,而作为基肥施入的15N在水稻体内的Ndff%最低。植株对氮肥利用率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5.58%和51.53%,氮肥的土壤残留率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13.81%和2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