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开展了溴氰菊酯对菲律宾蛤仔的单因子急性毒性研究。溴氰菊酯对菲律宾蛤仔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95mg/L,0.125mg/L、0.075mg/L和0.0583mg/L,96h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649μg/L。在短时间(24h-96h)内,菲律宾蛤仔体中溴氰菊酯积累量的高低主要受控于其曝露时间的长短,并非取决于水体中溴氰菊酯浓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高锰酸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甲醛、溴氰菊酯对橄榄蛏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了橄榄蛏蚌对不同药物浓度的毒性反应及症状,得出了4种药物对橄榄蛏蚌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物对橄榄蛏蚌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溴氰菊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甲醛>高锰酸钾;其对橄榄蛏蚌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3mg/L,0.18mg/L,0.46mg/L和1.03mg/L。  相似文献   

3.
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溴氰菊酯、二氧化氯、甲醛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3种药物对孔雀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225、2.5、83.33 mg/L,对月光鱼的96 h LCso分别为0.35、4.67、42 mg/L.2种鱼对3种药物敏感性均依次排序为:溴氰菊酯>二氧化氯_>甲醛.除甲醛外,孔雀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月光鱼强.  相似文献   

4.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 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四种药物对异育银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探讨几种药物对异育银鲫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敌百虫24h、铝h、72h和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22mg/L、0.2mg/L、0.18mg/L和0.16mg/L,安全浓度为0.016mg/L;溴氮海因24h、48h、72h和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5.3mg/L、2.6mg/L、0.96mg/L和0.96mg/L,安全浓度为0.096mg/L;三氮异氰尿酸24h、48h、72h和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2.67mg/L、2.13mg/L、0.6mg/L和0.6mg/L,安全浓度为0.06mg/L;溴氰菊酯24h、48h、72h和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5.13×10-mg/L、1.78×10^-5mg/L、1.68×100mg/L和1.68×10^-5mg/L,安全浓度为1.68×10^-6mg/L。异育银鲫鱼苗对这几种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依次为:溴氰菊酯〉敌百虫〉三氮异氰尿酸〉溴氮海因。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23 mg/L;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56μg/L、9.34μg/L、7.69μg/L、7.67μg/L,安全浓度为2.68μg/L。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分别属于低毒、中毒、剧毒药物。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安全浓度0.023 mg/L远低于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的常用浓度1~2 mg/L,因此在花鳗鲡养殖中使用甲苯咪唑制剂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7.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h和96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88.84 mg/L(86.92~90.81 nag,/L)、76.18 mg/L(73.27~79.21 mg/L);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49 mg/L(43.76~45.24 mg/L)、22.61 mg/L(20.29~25.20 mg/L);混合药物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63.35 mg/L(61.00~65.79 mg/L)、30.39 mg/L(29.48~31.34 mg/L).这表明:在同等剂量条件下,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毒性比MS-222强;将两种药物等比例混合后,在24h和96h毒性试验中,分别呈现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串  潘连德 《水产科学》2017,(4):403-410
水温(20±1)℃下,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幼蟹、日本沼虾及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6、34.36、30.55mg/L和28.0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86mg/L;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55、40.70、36.53mg/L和31.6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0.67mg/L,过氧乙酸对日本沼虾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14、14.98、12.02mg/L和9.5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3mg/L。根据安全质量浓度可知,对过氧乙酸的耐受性顺序为中华绒螯蟹幼蟹Ⅲ期仔蟹日本沼虾。过氧乙酸对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96h半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20.13、39.78mg/L和33.67mg/L,因此,在蟹塘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用量需控制在3.43mg/L以下,防止过氧乙酸的药害。  相似文献   

9.
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mg/L;安全浓度为1.91×10-3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96 h半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3.5±2.0)℃,溶解氧>5 mg/L的条件下,分别检测在曝气自来水(pH为6.5)和池塘水(pH为8.5)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曝气自来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8、3.31、2.05、1.5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7 mg/L;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9、0.17、0.1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13 mg/L。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比在曝气自来水条件下强。  相似文献   

11.
为杀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稚蚌培育池中的摇蚊幼虫,以吡喹酮、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氰戊菊酯等8种常用水产杀虫药,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摇蚊幼虫杀灭效果试验,再对筛选出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据此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杀灭摇蚊幼虫的药物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是稚蚌培育池杀灭摇蚊幼虫的理想药物;在平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水实验法在p H值为8.2±0.1、水温(25±2)℃,溶解氧大于5 mg/L条件下,以5日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仔鱼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为材料,研究了敌百虫和溴氰菊酯2种常用药物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对5日龄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00 0 mg/L、0.048 9 mg/L;溴氰菊酯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60 0μg/L、0.004 2μg/L。结果表明,敌百虫急性毒性要显著性强于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致毒试验表明:Ⅴ期幼体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4mg/L,安全浓度(SC)值为0.11mg/L;Ⅸ期幼体96h的LC50值为1.40mg/L,SC值为0.14mg/L,建议在育苗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有效地控制水体中非离子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 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3±1)℃和pH6.9~7.3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敌百虫、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三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质量(6.1±0.23)g的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卡拉白鱼的24h、48h、72h、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0mg/L、0.34mg/L、0.31mg/L和0.29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mg/L;二氧化氯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8mg/L、27.16mg/L和24.93mg/L、23.0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57mg/L;聚维酮碘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9.91mg/L、83.87mg/L、72.78mg/L和64.6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4.13mg/L。三种药物对卡拉白鱼的毒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敌百虫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敌百虫对卡拉白鱼毒性较强,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生产中常用的泼洒浓度,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等三种常规渔药对卡拉白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三种常规渔药阿维菌素、三氯异氰脲酸和硫酸铜对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 coides aralensis)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卡拉白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5、4.66、3.66和2.82 mg/L,安全浓度为0.77 mg/L;三氯异氰尿酸对卡拉白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22、2.49、2.19、1.79 mg/L,安全浓度为0.45 mg/L;硫酸铜对卡拉白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56、3.96、2.03、1.74 mg/L,安全浓度为0.6 mg/L。三种药物对卡拉白鱼毒性高低依次为:硫酸铜三氯异氯尿酸阿维菌素。三种常规渔药的安全浓度近于或高于生产中常用泼洒浓度,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似刺鳊鮈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温条件下,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分别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似刺鳊鮈幼鱼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似刺鳊鮈幼鱼24h的LC50值分别为0.6148mg/L和1.5987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5517mg/L和1.1637mg/L;72h的LC50值分别为0.4950mg/L和0.9906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4698mg/L和0.9828mg/L。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似刺鳊鮈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698mg/L和0.09828mg/L。似刺鳊鮈幼鱼对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的耐受力:高锰酸钾>硫酸铜。似刺鳊鮈人工养殖疾病防治过程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消毒药液须慎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鱼蚌混养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药物提供参考数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进行毒理学试验。5种常见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48hLC50、96hLC50、安全浓度(SC),草甘膦为27.46、25.62、2.56mg/L;吡喹酮为0.4491、0.1516、0.0152mg/L;甲苯咪唑为48.47、23.12、2.31mg/L;苯扎溴铵为8.749、2.977、0.298mg/L;阿维菌素为0.0137、0.00444、0.00044mg/L。从急性毒性特征分析,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高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吡喹酮〉苯扎溴铵〉甲苯咪唑〉草甘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