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垩白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试验主要调查了15个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并对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供试15个不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最大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率,垩白面积次之,最后为垩白度,并且垩白率和垩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粳稻品种,其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淀粉粒的分布和垩白性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品种之内, 垩白米与无垩白米的淀粉粒有明显差异,垩白稻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稻米的淀粉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2009年区试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的62个常规粳稻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粳稻稻米品质主要性状是垩白率和垩白度,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以早熟晚粳品种类型米质相对较好.相关分析表明:整精米率越高,垩白率和垩白度会降低;要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稻米品质整体水平则应加强对垩白率和垩白度性状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的联合因子、籽粒性状因子以及直链淀粉贡献率之和占到61.98%,为主要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针对杂交稻米品质问题,研究杂交稻亲本垩白形成与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以及与淀粉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杂交稻米高垩白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几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主要亲本和两个米质对照品种,按GB/T17891-1999方法调查其垩白性状,对其米粒胚乳结构和淀粉粒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亲本材料间垩白性状差异首先表现在垩白率上,其次为垩白度,最后为垩白面积。高垩白的保持系和桂朝2号垩白主要发生在中、腹部,而相对低垩白的恢复系主要在中部,腹白少或无。垩白度与垩白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垩白面积无明显相关性。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分布越均匀则垩白率和垩白度越小;而长方柱状细胞层数和多少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5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垩白米粒的背部淀粉粒普遍发育良好而中部较差;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腹部淀粉粒的发育形态上。【结论】杂交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垩白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垩白形成与其淀粉粒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中、腹部淀粉粒发育异常容易产生垩白,主要受胚乳细胞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6个粳型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分析杂交粳稻8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垩白率,最小的是糙米率;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平均优势最大的是垩白率,竞争优势最大的是垩白面积,相对优势最大的是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主要受不育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面积主要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亲本问特殊配合力对垩白率、垩白面积、整精米率的影响也较大.亲本489A、216A、1229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在粒形上489A、552A、中作59A、2002FR11、1229、98FR2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2012-2013年新育成的中熟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加工品质性状中,整米率变异系数最大;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在蒸煮及食味品质性状中,碱消值变异系数最大。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关系数最大;垩白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辽宁省中熟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品质,改良外观品质成为辽宁省今后中熟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相关分析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与产量并不矛盾,通过育种家不懈的努力,有望实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中熟水稻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新育成的中熟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碾磨品质性状中,整米率变异系数最大;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在蒸煮及食味品质性状中,透明度变异系数最大。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关系数最大,达0.9017;垩白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辽宁省中熟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品质,改良外观品质成为辽宁省今后中熟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8个粳稻不育系和11个粳稻恢复系,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亲本的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品质性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不育系对各种品质性状的作用效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对于所测定的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亲本的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亲和力高低、配合力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育系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显著大于恢复系。从表现看,多数组合杂种F1代品质低于高亲值,一些组合达不到优质稻米标准,表明粳型恢复系品系与不育系配组在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改良上,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粳稻品种米质与形态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11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米质,形态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率,垩白度与株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穗颈弯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最高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11份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表明:籼稻或粳稻加工品质间的偏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高的品种,其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也高。籼稻的垩白率主要受粒长和长宽比的影响,粳稻则主经受长宽比的影响,但无论是籼稻或粳稻,垩白度与粒长和长宽比的偏相关均不显著。品质改良的重点是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其关键是选择垩白性状较好。配合力较高的亲本。通过双交,复交,回交等方式增加优良亲本的比重,提高对垩白性状的选择压力等,稻米适口性的改良,应从早代开始,对所选材料进行感官品尝,并进行适口性的跟踪调查。结合其他品质性状进行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