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股东派生诉讼和解规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涉及。鉴于股东派生诉讼的特殊性和和解程序与普通民事诉讼和解程序的不同,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和解规则不应简单地照搬外国模式,而应建立自己的机制:在通知利害关系股东时,应对通知范围作一定限制,利害关系股东监督和解协议的方法在公司内部治理中得以实现,法院只作程序性审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恶意诉讼的兴起给我国司法秩序与诚信建设带来严重损害。恶意诉讼是指诉讼当事人故意构筑虚假事实或虚构证据,利用程序来支持自己不当诉求的行为。民事诉讼中存在着立案受理制度不完善、证据审查与撤诉处理不规范、恶意诉讼的行为及后果规定不健全、第三人滥用撤销之诉等问题。总结完善我国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的路径包括加强立案中的诉由、证据和法律关系的审查,完善撤诉审查制度,设立诉讼保证制度,建立恶意诉讼之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恶意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确立诉讼告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诉讼主体资格、赔偿范围进行探讨后,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原告人、被告人并非仅限于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的人,而从广义去理解,更符合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质和精神;人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地位界定为法律监督者身份:赔偿范围不仅包括物体损害赔偿,而且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4,(17):55-55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读者江某来电:我开了一家商店,一个十二三岁男孩将我部分财物损坏,我让他写了欠条。事后我拿着欠条去找他父母索赔,但遭到拒绝。请问:这张欠条有效吗?答: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相似文献   

5.
老百姓打官司难,尤其涉及民事纠纷,如何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有必要委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或聘请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如何委托代理人、代理人提供法律服务的限度和权利义务关系很多人还是不够了解.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相似文献   

6.
德国、法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与实体权利的保护、法院权力的制约紧密联系。同时,上述国家更从宪法层次配置诉讼权利的救济,明确规定了可救济的当事人诉讼权利范围和救济措施,也从程序管理或司法行政措施的角度排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救济。德国、法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法都采取了“金字塔式”的诉讼权利救济模式,相比之下,德国和日本的救济模式更加接近,救济范围比法国更广,对法院职权控制比法国更严。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公司法未确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己经开始受理此类案件。由于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系列公司法理论问题,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遇到了一些程序障碍。本文通过考察国外股东代表诉讼法律规定,对这一制度有关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活动一般都是由当事人亲自进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当事人不能亲自去人民法院起诉或出庭应诉。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代理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他人代理诉讼时,必须向所在地的  相似文献   

9.
法院调解制度是新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最具特色的诉讼制度,长期以来,在我国审判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大量的"强制调解"和"久调不决"的问题,使司法实践严重背离了立法目的。应在整个民事诉讼模式下全面考量我国法院的调解制度,正确认识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并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为核心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原告人和被告人各享有以下诉讼权利:一、原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1.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有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有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回避的权利。2.有向法院申请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权利;在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以及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需要先行给付的案件诉讼中,有请求法院裁定先行给付的权利;有撤销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有请求调解或与被告人达成协议,自行和解结案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机关诉讼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无规定,但是不代表其在现行立法中没有生成空间。通过对行政机关权限争议的属性、形式、成因、解决方式及缺陷的分析,机关诉讼具有确立的必要性。借助对行政审判独立、诉讼受案范围、跨区域审理、检察法律监督的讨论,机关诉讼具备确立的可行性。尽管不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但是通过在单行法律法规中进行规定,机关诉讼能够实现司法方式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12.
案例:自2003年5月开始,10岁的小学生王欢便经常到学校附近张谦所开的商店赊购一些食品。可是当张谦拿着王欢签字的已欠438元货款的账本要求王欢的父亲归还欠款时,王欢的父亲却以儿子赊账没征求他同意为由不予还款。于是张谦诉诸法院,要求王欢的法定代理人归还欠款。法院认为,王欢系限制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父母同意擅自到商店赊购食品,其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其法定代理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商店经营者的张谦明知王欢是未成年人,对所赊购物品既没有偿还能力,也未得到其父母同意,故也有一定的过错。据此,法院判决王欢的父母偿付张谦货款300…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在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重视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这两个方面郁做了有益的尝试。针对我国法律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的缺陷,提出对被害人的起诉权作出完善的规定,确立刑事被害人的上诉权,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相应权责,完善被害人陈述意见权,加强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增设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局限于由检察机关牵头所提起的这一行政公益诉讼类型,原告资格范围受到限制。西方国家以“利害关系说”和“私人检察官”等理论依据为依托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逐步扩大,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发展状况和行政公益诉讼实施成效,我们应将其逐步放宽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5.
以严格区分公、私为基础的传统诉讼模式在风险社会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传统的诉讼分类难以涵盖不断涌现的新社会冲突、超个人的集体利益主体的诉讼资格问题凸显、个人诉讼成本的增加使其远离司法。为应对挑战,传统诉讼模式应当变革:一是通过集团诉讼或公益诉讼适度地扩大当事人资格;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降低受害人诉讼成本,提高其诉讼收益,使其既可能也愿意“接近司法”,而不是选择文明社会之前通行的“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概括我国古代诉讼的共同原则、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了我国古代诉讼基本原则的成因,并对此做出历史的评价。最后指出古代诉讼基本原则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监护人。因此,未成年人由监护人对其人身、财产权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监护人是依法确定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顺序性,不能随意更换。但是,如果嘧护人不积极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可由利害关系人或有关单位申请,经人民法院查明事实,撤销其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问题,下面以实际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确权颁证中的承包地块调查指界人包括发包方指界人、承包方指界人和毗邻地块或地物指界人。指界人可以是权利人本人,权利人不能到现场的也可以由权利人委托的代理人进行指界。代理人进行指界时,应出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书和委托书。发包方指界为发包方代表或其代理人。承包方指界人和毗邻承包地块指界人原则上应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1)指界人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2)其他方式承包的指界人为承包单位法人代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一直未对承诺与自认加以严格划分,而是将其混为一谈,给人造成二者并无本质区别的印象。然而实际上二者区别较大:承诺与自认的对象不同:承诺与自认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自认与承诺适用的场合不同。除此之外,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对承诺与自认均有严格的区别。自认允许附带条件,但承诺却不能附带任何条件。严格地说,法律对二者的主体要求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