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溪荪鸢尾种子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寒地特色野生种溪荪鸢尾种子为材料,通过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液氮中保存24h后,采用水浴化冻、自来水水冲化冻和室温化冻3种化冻方式,检测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种子含水量为5.4% ~7.2%时的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但含水量降到3.2%时会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为7.2%时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会显著提高,水浴化冻最适.[结论]最佳种子含水量为7.2%,保存后萌发率高达98.70%.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PEG)对实葶葱种子吸胀冷害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实葶葱种子是否存在吸胀冷害以及PEG对该现象是否存在渗透调节.[方法]基于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了在5℃条件下及在PEG浓度分别为0;、10;、15;、20;、25;和30;条件下,实葶葱种子低温吸胀1、2、3、5和7 d后的相对电导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在5℃条件下,实葶葱的种子萌发存在吸胀冷害.超过临界时间2 d的5℃吸胀,实葶葱种子萌发受到抑制.[结论]通过PEG渗透干预,可显著改善5℃吸胀冷害下实葶葱种子的萌发,随着吸胀冷害时间的延长,PEG调控种子萌发的适宜浓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独活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独活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湖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不同产地征集的15份独活种子为研究材料,在测定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净度和含水量等质量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划分种子等级,对不同来源的独活种子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独活种子可以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子发芽率≥29%、千粒重≥3.80 g、净度≥93%、含水量≤12.5%;二级种子发芽率为22% ~29%,千粒重为3.10~3.80 g,净度为90% ~ 93%,含水量≤12.5%;三级种子为不合格种子.[结论]该方法划分的种子等级可以作为独活种子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找到促进种子萌发的适宜方法,提高播种效率.[方法]以来自美国的美丽胡枝子、短梗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的种子为材料,种子分为带果皮与不带果皮两种类型,分别用热水和浓硫酸进行处理,对种子的千粒质量、硬实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胡枝子种子千粒质量以短梗胡枝子的最高,二色胡枝子的最低,美丽胡枝子居中.种子用浓硫酸处理10~30 min,或用95℃热水烫后浸泡1~3 d,均可显著降低3种胡枝子的种子硬实率,以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硬实率的降低效果最好.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以浓硫酸处理20、30 min,95℃热水烫后浸泡1d、2d这4种处理方式比较好,可使种子萌发率提高9倍以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10倍以上.3种胡枝子经过酸、热处理后,美丽胡枝子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其次为二色胡枝子,短梗胡枝子种子发芽较差.[结论]经过95℃热水烫后浸泡1d,3种胡枝子均表现出不带果皮的种子比带果皮种子发芽效果好,不带果皮的种子发芽率是带果皮的1.7~2.1倍,播种2周时带果皮的种子胚根发育好于不带果皮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马庆庆  丁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2-12864
[目的]研究不同浸种措施对紫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浸种(包括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的处理)和间歇浸种2种方式对紫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浸种后发芽情况,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温度为15℃,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6.58%、42.86%和22.30%;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为18 h,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10.53%、9.52%和2.70%;与间歇浸种相比,连续浸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减少3.90%、33.33%、18.30%,间歇浸种以间歇浸种1h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紫萼种子萌发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分别为15℃和18 h.间歇浸种较之连续浸种更能提高紫萼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以间歇浸种1h对紫萼种子的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8.
车江旅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2):1462-1465
[目的]探讨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可有效促进丝瓜种子萌发和贮藏的便捷途径.[方法]以4个丝瓜品种(CTS-02、CTS-03、CTS-04和CTS-05)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60、70和80℃的干热条件下处理30、60和90 min,随后检测其发芽和种子贮藏能力.[结果]经60℃处理30 min,初始发芽率较低的CTS-02和CTS-04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26%和44%;在80℃处理60 min,初始发芽率较高的CTS-03和CTS-05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96.5%和91%.80℃处理60 min后将CTS-03和CTS-05分别在15℃和32℃条件下贮藏6个月,其种子发芽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干热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大小和丝瓜品种特性有关;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可以维持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蝶豆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未来人工栽植碟豆和充分利用蝶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蓝色花蝶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温度、温汤浸种条件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0、24、12h光照下,蝶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25.56%、23.33%和21.11%,0h光照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低且幼苗生长差,其余条件下幼苗生长良好;不同恒温条件下蝶豆种子的发芽率由高到底依次为30℃>25℃>20℃>35℃>15℃,在20~30℃内,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高于15℃和35℃,幼苗长势好;不同温汤浸种条件下蝶豆种子的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0℃>60℃>50℃>40℃>70℃>CK,浸种温度在40~60℃时,其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发侧根率和出真叶率都较高,幼苗长势好.[结论]温度是决定蝶豆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20~30℃为蝶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40~60℃温汤浸种可以提高蝶豆种子的发芽率,而光照对蝶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种子萌发不受有无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温处理对南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北京小南瓜种子在5%、10%、15%、20%的含水量,4℃、-30℃、-75℃的降温预处理,40℃温水浴、自来水冲洗、室温化冻3种解冻方式与10、20、30、60 d的保存期限条件下,进行超低温保存,然后对保存后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种子不同含水量、预处理温度、解冻方式和保存时间对保存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10%的种子含水量、40℃的温水浴解冻方式和大于30 d的保存时间下,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不同的预处理温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恒定压强的真空干燥条件下,不同温度时漂白紫胶中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变化情况,并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真空干燥条件下的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描述该条件下漂白紫胶的干燥,并得到了该条件下漂白紫胶干燥速率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就人工林杉木的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进行了对比研究.简要介绍了干燥试验过程,并对木材干燥质量、干燥周期与干燥能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25和50mm厚杉木板材的高温干燥均比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短、干燥能耗低,且50mm厚板的干燥周期与能耗较常规干燥减小得更加显著;干燥质量方面,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在含水率分布上无显著差别,但50mm厚杉木板材内裂发生较多,且变形较大;木材材色方面,高温干燥较常规干燥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风干燥结合太阳能干燥的方式加工龙眼干,对比在不同温度、干燥时间以及物料装载量的条件下加工的龙眼干品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热风初烘与太阳能复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龙眼物料装载量200 g,热风初烘温度55℃,初烘时间16h,太阳能复烘时间8h.  相似文献   

14.
热风干燥温度对经甘油溶液处理的番茄的干燥特性、色泽以及过热蒸汽膨化后番茄的比容和复水性均有较大影响,过热蒸汽膨化的预干燥温度为70℃时,干燥速率较大,预干燥番茄色泽好,膨化充分,且复水性好.建立的基于Page方程的预干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和预测不同热风干燥温度条件下任意时刻番茄的干燥速率及含水率.  相似文献   

15.
热风干燥参数对扇贝柱干燥速度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扇贝柱进行了热风干燥试验,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方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对扇贝柱的干燥速度及干贝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风速和相对湿度也有明显影响。当热风温度≤55℃、风速为0.7~1.2m/s、相对湿度在8%左右时,会得到较好的干贝品质,干燥速度也较快。在上述干燥参数下得到的干贝与自然干燥的干贝相比,具有色泽好、收缩率小和复水率高的特点,但干贝的坚实度略差。  相似文献   

16.
结果表明:增加谐振腔长度可增加等宽高矩形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模式数目,提高微波场均匀性;90 cm×90 cm×100cm矩形谐振腔具有242个谐振频率模式;在千燥室上、下壁面对角交叉、均匀布置微波馈口可保证回转干燥的均匀性;采用筛底载料盘或降料层厚度,均可缩短物料颗粒蒸发水分的迁移路径,提高干燥速度,缩短干燥时间.以胡萝...  相似文献   

17.
采用5种稳定风速和4种变动风速,研究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过程湿度、干燥速率及其干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的湿度、干燥速率和干后品质有明显影响。稳定风速时,风速越小,湿度峰值越高,高湿维持时间越长,干燥速率峰值越低。若风速改变,升速变动风速对湿度曲线影响不大,但对干燥速率曲线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干燥前期和中期阶段升风,干燥速率会快速上升;降速变动风速时,湿度会明显上升或维持峰值不变,同时干燥速率降低,但降低效果并不明显。阶梯升速前期干燥速率低,后期变大,整个干燥过程湿度较大,干后品质最优。另发现,稳定风速干燥时,湿度曲线的变化由干燥速率决定,二者在整个干燥过程同步变化,且起伏趋势一致。变动风速下,湿度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同步变化被打破,湿度曲线的变化受风速和干燥速率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稻田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和冷冻干燥处理,是目前稻田土壤中镉形态分析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两种前处理方法,然而,风干和冻干处理对不同施肥稻田土壤镉形态分析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长期不同施肥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自然风干和冷冻干燥稻田土壤样品,探讨了两种干燥方式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变化和化学提取有效镉含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稻田土壤冷冻干燥样品中化学提取有效态镉含量均明显低于自然风干样品,长期施用化肥和高量有机肥稻田土壤有效态镉提取量差异分别达到56.5%~69.2%和50.8%~66.3%;而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的稻田土壤有效态镉提取量差异为16.9%~22.3%。与自然风干样品相比,冷冻干燥处理的长期施用化肥和高量有机肥稻田土壤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变化明显,而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稻田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变化较明显。两种干燥方式下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差异对土壤有效态镉提取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风干和冻干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态铁和水铁矿性质变化对有效态镉提取的影响较大。干燥方式可显著影响长期不同施肥稻田土壤镉的形态及化学提取有效态镉的数量,在分析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时应注意干燥方式对不同土壤和提取剂提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真空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对不同果桑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果桑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果桑品种大十、台湾72C002和白玉王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后果实中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及16种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和变化,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果实干燥处理前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个品种鲜果中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十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3个品种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皆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处理.2种干燥处理对桑果品质指标影响差异由大到小皆为:花色苷>总黄酮>总酚>总酸>总氨基酸.大十和台湾72C002桑果在2种干燥处理后果实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均为鲜果>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白玉王桑果在2种干燥方式间综合品质差异较小.说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果实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活性物质含量影响差异较大,且影响程度与品种相关,总体上,真空冷冻干燥更利于保持果实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收获期稻谷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后品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及时干燥在收获期内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规律,分析稻谷在收获期及时干燥和延时干燥后整精米率、食味品质、质构特性的差异,对比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工艺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常规收获期对稻谷进行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后整精米率差异不显著,及时干燥稻米食味品质优于延时干燥,而霜降后收获两种干燥方式食味值差异不显著。稻谷在含水率19.64%时,整精米率、食味值均达到最高值,及时干燥处理后分别为72.22%、8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