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本文对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群体进行苗期抗旱性筛选鉴定,对筛选出的抗旱材料和不抗旱材料进行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抗性鉴定,并对其抗孢囊性和抗旱性之间的抗性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inf群体苗期抗旱材料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远高于不抗旱的材料,长籽粒株系的抗旱性和抗孢囊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目前已鉴别的生理小种为基础,由6个省11个地点采集带有3个生理小种的土壤。结果鉴定出10个品系抗8号生理小种,其中7个品系兼抗1号生理小种,5个品系兼抗4号生理小种,共有3个品系抗1,3,4号生理小种。试验表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可用吉林20号作为感病品种以代替Essex。  相似文献   

4.
<正> 鉴定筛选大豆病虫抗源是大豆抗病虫育种的基础。1980—1986年,鉴定了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我省大豆主要病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霜霉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及大豆蚜虫的抗性。其中地方品种685份(包括78份半栽培的秣食豆),育成推广品种90份,品系39份。对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灰斑病的  相似文献   

5.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在我国主要为害黄淮海夏大豆。1986-1990年,鉴定了中国各地8240份大豆遗传资源对该小种的抗性,未发现免疫材料,筛选出9个抗病品种,占供试材料的0.1%。它们来自河北、山西和陕西省,均为小黑豆。其中兴县灰皮支黑豆还兼抗1、3和5号小种,抗性强而稳定,是国内外不多见的抗多个小种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鉴定结果.以美国等目前统一应用的一套鉴别寄主的方法对蒙城县病圃里的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该5号小种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已鉴定发现的同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用大豆种质PI88788和Peking与应县小黑豆的回交后代 (BC1 F2 )鉴定大豆对胞囊线虫(SCN) 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 ,结果表明 ,抗源应县小黑豆对胞囊线虫 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受隐性基因控制 ,与PI88788存在 1对基因差异 ,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4个抗×感杂交组合的F_2抗、感分离比率(1:15)提出,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以应县小黑豆和兴县灰皮支黑豆抗源为核心,与武乡白等优良品种杂交,获得一批黄种皮、抗病及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点的高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省36个县(市)330块大豆地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34个县(市)有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占调查总数的94%。该病在柳河、长岭、镇莱、白城和靖宇发生严重,扶余、吉林、舒兰、通榆、农安、榆树、德惠、磐石次之。按照Golden鉴定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方法,用五个国际上的标准鉴别寄主即Peking,PI88788,PI90763,Pickett和感病对照品种Lee对吉林省孢囊线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分得的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吉林省大豆孢囊至少存在两个生理小种,即3号和7号小种,其中3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是吉林省大豆孢囊线虫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用塑料钵柱法对35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研究。采用IP分级方法,以晋豆23号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对主栽品种划分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等级。结果表明,6份高抗多生理小种抗源的抗性稳定,2份黑种皮品种表现高抗,4份黄种皮亲本表现中抗,11份为感病品种,12份为高感品种。以适合当地的主栽品种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有利于黄种皮中抗品种的利用,将拓宽抗病虫育种的范围,为筛选高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黄种皮抗源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1986~1994年对安徽省904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腐病、疫霉病和胞囊线虫病是生产上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种质的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良好的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76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和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进行单一病害鉴定,按各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共计筛选出抗根腐病材料11份,抗疫霉病材料13份,中抗大豆胞囊线虫材料9份。中抗及抗两种病害的品种(系)有6份,占鉴定总数的7.9%;同时对3种病害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只有1份,占鉴定总数的1.3%。研究结果将为新品种培育和抗病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孢囊线虫在不同大豆品种根内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品种之间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在感病品种的根系上形成大量的线虫胞囊,而在抗病品种的根系上不形成或形成很少的孢囊.其它国家学者也作过许多观察和试验,据此,我们通过分别接种大豆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筛选出几个抗性好的小黑豆和秣食豆品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31-132
1986-1994年安徽省904份大品种资料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以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甜菜的抗线虫病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从中筛选出1对引物,对8份经抗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常规鉴定的大豆品种(6份抗病、2份感病)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抗病品种出现了1条600bp的特异片段,而2份感病品种未出现任何条带.这与常规鉴定结果相一致.PCR Sothern杂交验证了所获得特异片段与抗线虫病基因的同源性,证明使用该方法检测大豆抗孢囊线虫病基因简单、快速、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们报道了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受 1对显性基因和 2对隐性基因控制。后又发现其抗性和褐色种皮同时裂皮的种子也有关联。大豆有 2 0对染色体 ,应有 2 0个连锁群 ,但至今报道的连锁团尚不足 1 0个。王金陵先生于1 958年曾阐明已发现 4个连锁群。BE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大豆抗孢囊线虫的生化机制及DNA分子标记(RFLP、RAPD)技术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大豆抗孢囊线虫各个生理小种的遗传分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病育种的研究概况及抗病品种鉴定方法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1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抗病基因型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探讨了Satt309和Sat_210标记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结果表明,Satt309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50%,Sat_210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87.5%,Satt309和Sat_210的标记组合可以提高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达100%;获得8份抗胞囊线虫1号小种的大豆种质,分别是Peking、高作选1号、齐黄28、齐黄30、齐黄33、齐黄29、齐黄31和沧豆11。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大豆品种资源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6年,对从东北大豆产区收集的地方大豆品种202份,分别以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进行田间和盆栽接种鉴定。播种后40~45天,调查每株根上的白色雌虫数,以Hill、丹豆4号和Lee作为感病对照品种,Peking作为抗病对照品种。鉴定结果:有4个小黑豆品种即磨石黑豆、北京黑豆、小粒黑豆和小粒黑,表现抗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有4个秣食豆品种表现抗3号小种,但不抗1号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