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养殖工艺的改进,内海褶牡蛎养殖操作更加简便,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内海区养殖显然已密度过大,导致牡蛎生长缓慢而且不肥,产量极低甚至绝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拓宽褶牡蛎养殖范围,我们在浅海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区进行吊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金门县水产试验所2016年1月为推广平挂式牡蛎,已发送牡蛎苗26 800条,让蚵民朋友配合时节放入海水,期待来年丰收。金门牡蛎养殖以"石条式"为主,目前地区还有数百位直接及兼业从业人口,也是全台仅有,改变养殖方式,是金门水产业很大的变革。水试所表示,石条式养殖的牡蛎,在地区称"石蚵",虽具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渔村从业人口年龄的老化,导致生产力降低,已严重影响养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过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同乳山市乳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长达5年的试验,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在乳山取得了成功。采取这种养殖模式,经过65天的育肥, 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增加10%-15%,每667 m2产量7000kg,收入近10000元。 1 乳山市浅海养殖概况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和捕捞业在渔业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水产养殖成为促进农村经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省是我国传统牡蛎养殖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长牡蛎养殖第二大省。本文详细阐述了辽宁省长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产业规模、养殖生产现状、加工与贸易状况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牡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牡蛎,俗称海蛎子、蚝(蠔)、生蚝、蚵仔等,  相似文献   

5.
李靖  王桂青 《齐鲁渔业》2011,(11):47-48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不仅难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养殖效益日趋下降,同时也导致了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环境逐渐恶化,带来的后果就是主要养殖品种疫病严重,而且多呈暴发性流行。近年来,有的养殖户为了应付水产病害及解决生长缓慢的问题,大量使用水产药物和水产添加剂,不但没有抑制疫病流行,反而常因此导致环境与...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牡蛎商品品质,开展了池塘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冬季育肥实验。育肥实验设置4个实验组:3组室内水泥池实验组(水温分别为24℃、20℃和16℃)以及1组室外池塘实验组,室内实验组饵料来自于室外池塘藻水。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育肥,室外池塘实验组的牡蛎肥满度由13.1%增加到了19.6%,性腺饱满个体比例由13.3%增加到66.7%;室内水泥池实验组牡蛎肥满度无明显变化。池塘实验组牡蛎糖原含量稍有增加,水泥池实验组下降。池塘育肥葡萄牙牡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牡蛎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据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年牡蛎养殖产量为457万吨,占贝类养殖产量的33.67%,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4.38%。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牡蛎是水产品中最合适冬季生吃和活体运输的水产品。随着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牡蛎的品质却在下降,表现出养殖的长牡蛎出肉率低、形态不规则、大量死亡的问题,特别近年来牡蛎的大量死亡已影响了牡蛎的养殖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牡蛎养殖现场调查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8.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它繁殖季节时间长,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贝壳及养殖器材上,造成很大危害。(1)牡蛎与扇贝的食性基本相同,都以硅藻及有机碎屑为主,牡蛎变态附着后,在养殖海区内与扇贝争食饵料,造成海区饵料相对不足,影响扇贝的摄食及生长发育。(2)牡顿附着在扇贝贝壳上,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消耗了扇贝在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扇贝畸形。①牡顺附着在扇贝养殖器材上,不但增加了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牡蛎产业发展状况(一)牡蛎养殖状况1.牡蛎主产区及产量的空间分布牡蛎,俗称海蛎子、蚝(蠔)、生蚝、蚵仔等,是一种广布性双壳贝类,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世界沿海各国几乎都有生产,产量高居贝类之首。中国拥有丰富的牡蛎资源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悠久历史。一些南方沿海地区的先民们早在汉朝时就掌握了插竹养蚝技术,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牡蛎产量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后更是呈现出大幅提升态势,2017年占全球83.29%,2018年达到513.98万t,2019年再创新高达到522.56万t。  相似文献   

10.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又名太平洋牡蛎,是目前牡蛎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三倍体牡蛎生殖腺不发育,到个体成熟时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速度和干肉重量明显超过二倍体牡蛎。笔者在长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其中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整理如下。1 受精卯的制备 采用本地海区养殖的1.5~2龄亲贝,选择体大、强壮、肥满度好的个体,冲洗干净进行解剖。将已解剖的、 亲贝分类…  相似文献   

11.
常忠岳 《科学养鱼》1999,(10):25-25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以其味道鲜美、出肉率高、肥满度好、口感佳、养殖成活率高等优良品性,深得消费者及养殖业户的青睐。因此,不少育苗单位抓住机遇,开始牡蛎的三倍体育苗。现将诱导太平洋牡蛎出现三倍体的物理方法——冰块降温处理法介绍如下,以供参...  相似文献   

12.
除南极外,世界各大陆都有牡蛎养殖。牡蛎可以在暖水或冷水中生长,可以工业化养殖,也可以一家一户养殖。产品可以进入高级饭店,也可成为穷人的盘中餐。牡蛎消费随人们的饮食习惯而变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8年世界牡蛎产量为1008553吨。在欧洲,牡蛎主要产自法国。据报道,1988年长牡蛎产量为133360吨。在北美洲,美国是传统的牡蛎生产大国,可是,由于近年来切萨皮克湾干旱,疾病蔓延,造成很大损失,而且由于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3.
牡蛎镀膜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成业 《水产学报》1999,23(2):213-215
牡蛎(Oyster),亦称蚝、蚵等,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牡蛎科(Ostreidae),广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我国自黄海、渤海至南海均产,以福建、广东、台湾为多。牡蛎是优良的海产养殖贝类,种类甚多,共约百余种。在我国牡蛎主要养殖品种有褶牡蛎(O.plicatula)、近江牡蛎(O.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eragigasThumberg)、大连湾牡蛎(O.talienwhanensis)及密鳞牡蛎(OstreadenselamosaLischke)等[刘家福等1995]。牡蛎肉称蛎…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同山东省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属企业长达5年的试验,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取得成功,采取这种养殖模式,经过65天的育肥,太平洋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增加10%~15%,亩产量7000kg。一、浅海养殖的概况随着海洋  相似文献   

15.
发展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养殖是山东省乳山市渔民根据本地实际条件,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生产的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当地浅海养殖的主导模式。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的由来众所周知,相对黄海来说,渤海湾内风浪较小,地处山东半岛北岸之烟台市的芝罘、牟平和威海市的环翠、荣成等地,由于常年进行浅海贝类养殖,且养殖密度大,基础饵料生物量相对较少,作为大面积养殖责任编辑刘学迅海水养殖的品种太平洋牡蛎,个体生长到商品规格后,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养殖一年多出肉率仅5%~7%,因此价格和…  相似文献   

16.
一、1958年生产情况1958年本省海洋捕捞生产达47万5千吨,海带养殖由57年的两百亩跃增到五万多亩,产量预计可达30至40万吨,另外,釆集野生贝藻类按五担折一担计,达44万吨,共计121万5000吨至131万50000吨。全省渔业放出了许多“卫星”。水产养殖方面,出现了龙溪、连江、长乐等几个“万斤县”,其中长乐县人民公社梅花大队,亩产(?)65,251斤。福清县高山人民公社岭下大队小牡蛎,亩产牡蛎肉4,750斤。云霄县国营养殖场2.8亩蚶,平均亩产28,620.5斤。长乐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开发利用我国2000多万亩沿海滩涂资源,发展贝类养殖生产,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先后做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工作,终于摸索出牡蛎底播插滩养殖技术。牡蛎底播插滩养殖技术一改传统地投石、插竹或设置浮筏等养殖方式,无需任何养殖设施,只需单体育苗(或海区采苗),植插于适合养殖的海滩上即可,而且单位面积产量,效益都远远高于传统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八年开始,南海水产研究所和沙井蚝业大队科研组共同协作,对牡蛎筏式养殖技术的研究,多年来摸索出一套筏式养殖方法.养殖周期比地播缩短了一年半的时间,一台84平方米的浮筏可产鲜肉936斤,相当于一亩地播养殖的产量.吊养的蚝肉质肥满雪白,无泥沙味,在香港市场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种。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极大地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向海里投放大量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笔者编此文稿供大家参考。一、附着基的制作附着基是牡蛎苗附着生长的根基,其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种苗采集时的附着效果,而且决定着牡蛎未来能否长期固着在附着基上生长。为了提高牡蛎苗的附着效果,附着基应用水泥制成,水泥、沙(中沙)的比例为1∶2.5,并用淡…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牡蛎(蚝)养殖产业已遍布我国沿海各地区,养殖面积以每年5%的增长率发展。根据《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养殖产量达513.98万吨,其中两广(广东与广西)、福建与山东三地的牡蛎产量居全国前三位。与牡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劳动人口的日益流失、劳动力缺乏问题日益显现,这已影响到牡蛎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