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在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菊酯类农药防治杨尺蠖成虫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雌成虫死亡率73.1%~96.2%,有效地控制了杨尺蠖幼虫的危害,为今后防治杨尺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 试验内容和方法 1.1 农用薄膜阻隔雌成虫上树产卵试验 其方法是:分别用8、10、12cm宽的农用薄膜带在树干1m处绑扎,共处理30株树,并对其中15株扎双带(规格同上),即在树干1.5m处再扎一道农用薄膜带,观察成虫越过阻隔带的能力。 1.2 菊酯类农药触杀杨尺蠖成虫试验 1.2.1 室内试验:将从林地挖来的杨尺蠖蛹,放入15℃的温箱内,使之羽化成成虫,然后将成虫置于经2.%溴氢菊酯和氯氰菊  相似文献   

2.
室内试验表明,配制毒环药膏对杨尺蠖成虫毒杀快、效果好,50min死亡率达100%。在树干30~50cm处缠透明胶带,在其下缘涂2cm宽药膏毒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尺蠖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尺蠖的江苏淮阴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过夏、越冬,春旱是该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用菊酯类农药涂树干毒杀成虫或用久效磷等农药内吸收防治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区农田防护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采用阻隔法将成虫阻隔在树干距地表1.3m范围之内,进行化学防治,可有效地防治杨尺蠖成虫,降低当年幼虫虫口密度。本试验通过对胶带法、塑料膜环法、塑料膜环加农药法、涂胶法、涂胶加农药法等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处理方法对杨尺蠖成虫均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其中涂胶法、涂胶加农药法阻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桦尺蠖Bistonbetularia(Linnaeus)在青海省大通县一年发生1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成虫活动期,产卵于树干基部的苔藓下及树皮缝隙中,以卵越冬。5月初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10月上旬羽化。  相似文献   

6.
桦尺蠖Biston betularia(Linnaeus)在青海省大通县一年发生1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成虫活动期,产卵于树干基部的苔藓下及树皮缝隙中,以卵越冬。5月初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10月上旬羽化。  相似文献   

7.
榆尺蠖危害树种有榆、杨、柳、苹果、梨、沙棘、柠条、花棒等,此害虫繁殖快、危害严重,是我国北方地区阔叶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我们根据榆尺蠖成虫早春上树产卵的特性,做了绑毒绳和抹毒环两种方法防治榆尺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抹毒环法防治榆尺蠖效果达97.5%,毒绳防治效果仅17%。为防治榆尺蠖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春尺蠖和杨扇舟蛾),于2005~2007年开展了树干注射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结果表明:6%吡虫啉乳油10倍液,防治春尺蠖最佳用药量为0.5ml/c(m胸径);防治杨扇舟蛾最佳用药量为0.7ml/cm(胸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尤其适合树体高大,食叶害虫大面积严重发生且不便采取其它防治措施的林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年生中林46杨的杨尺蠖危害株和防治株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对比分析出两种类型样株的胸径、材积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实施烟雾机防治后,每株每年平均增加立木材积0.03551m3,增加产值14.91元,除去防治费用,单株可净增值14.83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杨尺蠖连年爆发成灾,用化学药物防治虽对减轻害虫当年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却引发了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杀害天敌等不利局面,采取了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措施,使杨尺蠖的成灾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杨尺蠖发生危害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刘奎,陈德岭,李继盛(泗阳县林业中心,泗阳众兴镇223700)(泗阳县气象局)泗阳以栽培意大利杨树而闻名。但在1988~1990年杨树片林连续遭受突发性杨尺蠖幼虫危害,据测定,受害杨树单株活立木蓄积生长量比正常年...  相似文献   

12.
该项研究采集14年生沙兰杨样木3株,在室内用常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木材纤维形态和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3~4年生以前,纤维长度和纤维素含量增长较快;5~8年生以后缓慢)曾长,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纤维素含量随树干高度变化而变化,均符合制浆造纸的要求。据此得出结论:沙兰杨用于制浆造纸的适宜树龄为5~8年;整个树干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tt)又名春尺蠖、榆尺蠖、沙枣尺蠖等。主要危害榆、杨、柳、沙枣、柠条等多种林木。是我国三北地区林木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仅内蒙古每年发生面积就达180万亩左右。受杨尺蠖为害的林木,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者极易引起枝梢干枯或导致蛀干害虫的猖獗发生,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我场有榆树林1.7万亩,1978年以来,每年发生面积达1万余亩。为了控制杨尺蠖的  相似文献   

14.
镶黄旗亚力盖图林场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共同协作研究的“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应用研究”于去年10月通过林业部鉴定。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病原,毒力较强,利用该病原的特性,以天然饲料在室内饲养增殖、接毒感染杨尺蠖幼虫。每十条死虫制剂就可防治一亩榆尺蠖发生地,防治效果达90%左右,且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昆虫及有益生物。防治一次可控制危害4至5年(化学农药仅能控制1至2年),且防治费用较化防和生防低。自1978年以来,亚力盖图林场每年发生榆尺蠖面积约10000亩,受危害的林木,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引起枝梢干枯或导致蛀干害虫的猖獗发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杨尺蠖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汤吉利刘奎,陈德岭陈继远,陈世德(江苏省淮阴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223001)(江苏省泗阳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江苏省宿迁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杨尺蠖Apocheimiacinerarius又名春尺蠖。近十年来,江苏淮...  相似文献   

16.
砀山县位于安徽的最北部,由于杨树纯林面积大,杨树虫害也呈现上升趋势。经调查,2~3年生杨树虫株率在30%左右,高的达到80%甚至更高些。2005年又发现杨尺蠖危害。杨尺蠖,又名春尺蠖,幼虫发育很快,食叶量大,常常爆发成灾,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梢干枯,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一、杨尺蠖的形态幼虫体长20~40mm,体色淡黄。老龄幼虫黑褐色,爬行时身体向上弯曲,俗称"弯腰虫"。腹线为白色,气门线淡黄色。吐白色丝状物,很像家养的桑蚕。  相似文献   

17.
用阻隔法防治杨尺蠖赵从民,戴书林,王全林,张秋生,陈士荣杨尺蠖是一种食性杂、发育早、繁殖力强的暴发性害虫。每年3月中、下旬幼虫孵化上树为害,4月中、下旬为害严重。幼虫春季上树危害嫩叶,致使树木枝条光秃,直至枯死,给林、桑、果树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应用阻...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研究的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于1986年10月24日在北京通过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研究具有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杨尺蠖主要危害杨、柳、榆、槐及多种果树,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春尺蠖扩散到吉林市并暴发成灾,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春尺蠖在吉林市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0~15 cm土中越冬,3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并产卵于树干上,平均每雌产卵398粒,卵期16~18 d,4月末至5月初幼虫孵化。自然条件下孵化的幼虫取食榆、柳、杨、桑等树木,历期33~36 d,6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越夏越冬。天敌有寄蝇、姬蜂、白僵菌及病毒等,其中寄蝇的寄生率达18%。  相似文献   

20.
杨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ns Erschoff )俗称“吊死鬼儿”,是我国北部地区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它不但危害杨、柳和榆树 ,而且也是果树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杨尺蠖在永清县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严重的春季杨树新叶全部吃光 ,杨树生长停滞 ,甚至引起大面积死亡。为了有效的防治杨尺蠖 ,永清县森防站进行了连续 5年的预测预报 ,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规律及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及防治方法。1 喷洒农药除治初孵幼虫杨尺蠖 3龄幼虫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一般于 4月 10日至 2 0日左右。药剂种类有高效氯氰菊酯15 0 0倍、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