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多次养蚕是增产蚕茧的一种方法,所谓多次养蚕,就是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一年共养五次蚕。因为夏蚕饲育是从6月下旬开始直到7月上旬季节变化显著的时期内饲养的,所以有必要注意夏蚕饲养。根据丰收的蚕农经营实况分析,大部分的养蚕农家是进行包括夏蚕在内的多次养蚕,夏蚕期成为增产蚕茧不可缺少的蚕期。所以如何使夏蚕饲育夺取丰收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3.
在神奈川县,作为多回饲育的一个环节一夏蚕饲育引进后,大约经过了20年时间,使饲养夏蚕在今天已不可缺少,并迅速普及.小蚕共育的普及对饲养夏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夏蚕期不象早秋蚕期那样热,容易饲养,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收茧量、很多农户就把早秋蚕的饲育量减少,移到夏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1989年夏蚕期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蚕茧损失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共发种31690张,平均单张产茧仅10.6公斤比1988年同期单张产茧20.5公斤少9.9公斤,下降93.4%,是历史上夏蚕单产最低的一年。据夏蚕5龄后期全县抽样镜检,微粒子孢子占74.5%,为了避免秋蚕期再  相似文献   

5.
养好夏蚕,不仅能够增加蚕农收入,而且可以为秋蚕丰收打好基础。以往不少养蚕农户之所以有桑园不养夏蚕,主要由于夏蚕期气候不良,加之桑叶小、采桑麻烦,农药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夏蚕发病。近几年来,墩头镇从推广高产农户的饲养经验人手,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镇蚕农增养夏蚕,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岩手县夏蚕约占全年养蚕收蚁量的10%以下。夏蚕劳动力容易安排,蚕作也比较安定,随着多回育养蚕的普及在夏蚕期饲育春用种有增加的倾向。关于春用品种在夏蚕期饲育的适应性,从养蚕方法方面正在进行探讨,但是从蚕作安定方面适应性的报告较少。因此,选择近应于夏蚕期的蚕品种及制种时期(越年或者即时浸酸种)作为一个指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地方夏蚕生产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饲育季节过迟,二是饲养比例过大,其结果是小季误了全年,影响了亩桑产茧量,值得注意,有必要从养蚕布局上加以调正.本文结合我地区生产实际,就夏蚕饲育的适期适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一、夏蚕收蚁应提早许多蚕农对养夏蚕感兴趣.为了多养夏蚕,推迟饲育季节.近几年我区各县收蚁日  相似文献   

8.
谭书生  王军 《江苏蚕业》1998,20(4):40-42
<正>我县从1988年至1995年,夏蚕平均发种量为44203张,其中1993年夏蚕最高发种达63081张,按当时全县桑田面积平均每亩饲养夏蚕0.28~0.40张.1996~1997年夏蚕发种量一落千丈,分别为3939张、4849张,只占前8年平均发种量的1/10左右.扣除前二年的挖桑面积,夏蚕亩桑饲养量只有过去的12.55%.由于夏蚕减少,按现行茧价,全县每年减少蚕茧收益1536万元左右.我县夏蚕为何锐减,分析夏蚕饲养与否的利弊关系,若增养夏蚕,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应采取哪些对策,现结合我县实际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山区夏蚕综合饲养技术,通过选择适宜当地夏蚕品种,确定合适蚕种出库时间,改善饲养环境等综合措施,达到夏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我县蚕桑生产每年多次养蚕,从二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一年可养七至八造蚕,除了春、秋蚕之外,大部份蚕造都是夏蚕,而夏蚕造批次重叠、天气高温、湿度大,雨水多,台风多,桑树生长发育快,叶质差,往往造成蚕病暴发,产茧量低,茧质差,收入少,所以要夺取全年蚕茧丰收,关键是养好夏蚕,过好夏季关。如何养好夏蚕呢?在这  相似文献   

11.
淳安县随着蚕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夏蚕饲养量逐年增加.2006年全县夏蚕实际饲养量23306张,比上年同期增长28.7%,占春蚕总量的40.3%,占全省夏蚕饲养量的18.8%,饲养量和增幅是历史同期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我县的养蚕布局,从1993年开始,变4季为3季,即从原来的养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变为养春蚕、中秋蚕、晚秋蚕。这期间,夏蚕一直未养,致使中秋蚕的产量与质量也一直不太理想。那么,夏蚕是否应该饲养呢?笔者认为夏蚕必须饲养。1从桑树生理和合理用时的角度分析必须饲养更蚕桑树夏伐打破了树体的平衡,特别是丧失了全部同化器官,树液流失很多,吸收作用等各种生理活动,大大减弱,并且导致须根枯萎,约经7-8天又重新萌芽生长,根系也生长新根。此时正值高温季节,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树叶生长迅速。在6-8月间,新梢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夏蚕饲养量下降已成为蚕桑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蚕茧总产的增加,而且也影响夏季桑树的培管。最近,我们对此作了一些调查,旨在摸清夏蚕饲养量减少的趋势及其原因,探讨适养夏蚕的措施。一、夏蚕饲养量下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杜凤侠 《四川蚕业》2007,35(1):44-46
草桥镇位于新沂市西部,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农养蚕经验丰富,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1亩≈667m^2,下同),蚕茧收入是草桥蚕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以前,草桥镇一直推行一年养四批蚕的生产布局,即:5月份养春蚕,7月份养夏蚕,8月份养中秋蚕,9~10月份养晚秋蚕,其中夏蚕养的最少,中秋次之。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夏蚕饲养量持续增加,而中秋饲养量大幅度下降,至2000年夏蚕饲养量已超过中秋。中秋蚕期正值农作物、杨树等大量用药时期,加之气温高,空气闷热,给此时的中秋蚕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秋蚕正常年景平均单产每张20kg左右,而2002年平均仅4kg。为此,2003年草桥镇被迫取消了中秋蚕,全年养蚕布局调整为“四改三”,即二秋改一秋,全年四批蚕改为三批蚕,并适当增养夏蚕,提早晚秋蚕收蚁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夏蚕饲养一般于6月底、7月初开始,多采用夏伐后的疏芽叶喂养,因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而湿度较大的时期,很不适合蚕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夏蚕易受蚕病危害造成生产成绩不稳定,现就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归纳如下。1夏蚕发病的主要原因1.1环境,用具消毒不彻底夏蚕与春蚕饲养间隔时间短,随着养蚕环境、养蚕用具重复使用,病原数量积累增多,扩散面大,病原新鲜致病力强,加之部分蚕农蚕室蚕具消毒不能及时到位,且饲养管理粗放,蚕儿容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刘玲 《北方蚕业》2004,25(2):50
多年来,我镇蚕农习惯于每年养三季蚕,即春蚕、中秋及晚秋蚕,而夏蚕不养,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栽桑养蚕,每户的桑园面积不大,一般为667~1334m2,而夏伐后,桑叶长不起来就开始喂夏蚕,不少蚕农觉得夏叶产量低,不足以养蚕,所以干脆放弃夏蚕的饲养.如此以来,不仅浪费了部分桑叶、蚕室、蚕具等物质资源,而且不利于夏季桑园管理,闲置劳力,给蚕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们自2001年起进行了夏季桑树伏条试验,以增加夏叶产量,促进夏蚕饲养,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夏蚕发种的多少关系到全年发种、产茧计划的完成和蚕农的经济收入,对国家、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多养夏蚕、夺取夏蚕高产丰收对完成全年产茧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我县近五年夏蚕发种、产茧调查:1984至1988年共发夏蚕种90476张,占近五年春蚕发种97102张的93%,产夏茧2252901  相似文献   

20.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生长的周期也长,一年多次养蚕是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除春蚕外,还可养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赣南地区还可增加养一次晚晚秋蚕。多养夏、秋蚕,能充分利用蚕室、蚕具,提高亩桑产值,增加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