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档温室自动控制的需要,探索性地将温室作物生长模型引入到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结构中,开发了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理论,对温室内外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温室内作物生长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该系统功能强大,软硬件全中文界面,操作简便,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卢嫚  张海辉  卢博友  崔选科 《农机化研究》2013,35(5):111-114,118
针对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温湿度、CO2浓度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一种食用菌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食用菌生长环境参数,根据预设目标值精确计算温湿度、CO2浓度需求量,通过精确控制外围设备实现环境动态调整.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精确稳定、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实现食用菌生长环境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北方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满足温度、湿度、通风、C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针对食用菌对光环境因子反应非常敏感并且不同食用菌不同阶段对光的需求不同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保证食用菌菌丝所处温室的生长环境良好,对光环境采用了最新的照明技术—可调光功能的LED冷光源作为人工控制主光源。同时,研究了不同的LED光量光质条件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周期短、品质高的平菇菌丝体生长环境,为实现北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袋栽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机的接种步骤分为上料、打孔、接种和贴膜4部分。介绍了以PLC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不规则形态的袋栽香菇菌棒的上料、打孔、接种和贴膜四位一体功能。实践表明,该食用菌液体接种机智能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灵活、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控制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为此,综述了国内外将机器视觉技术用于植物生长信息检测的研究进展,认为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获取作物生长信息,结合现代智能控制策略及先进的调控设施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可为作物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是极具时代意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采用流行的 ZigBee 技术、结合 GPRS 通讯技术,设计了一个食用菌栽培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远程控制平台两部分组成,可以对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短距离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为食用菌提供优质的生长条件。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稳定,能够实时、全方位地监测与控制各环境参数,提高了食用菌繁殖的成活率,降低了投资成本,为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自动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有效控制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量,在确定食用菌生长环境因子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环境控制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传感技术来控制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新疆食用菌温室生产加热仍采用传统的锅炉或者热风炉设备,这些设备只能增加温室内温度而不能达到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其他条件。食用菌温室生产专用热风炉是针对食用菌生长环境而专门设计的,食用菌生长环境需要80%的湿度,新鲜的氧气以及20℃以上的温度。在5LDRF-4型温室专用热风炉的基础上研制出针对食用菌温室生产所  相似文献   

9.
温室能够有效改善茄科作物(包括番茄、辣椒、茄子等)生长过程,温室环境控制策略对作物实现高效高产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温室环境控制策略的研究应用,分别从常规比例微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小气候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等5个方面,综述了温室环境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我国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将智能温室控制与作物生长模型耦合,构建智慧型作物生长模型;针对不同区域作物的生长预测,与遥感技术进行结合,增强模型的普适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温室环境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开发一种食用菌生长库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食用菌生长环境实时监测器、互联网数据传输模块和网页监控平台组成,方便食用菌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以及远程监控,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和出菇品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测控系统不能实时测控和可视化操作的缺陷。该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在线实时管理为目标,设计并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测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操作,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环境因子进行动态调控,并将其应用于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中。通过应用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智能化测控系统可以控制培菇房内的温度范围在22℃~24℃,湿度范围在60%~70%,CO2浓度范围在2000~3000ppm。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菌糠的丢弃或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该文探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基础特性和资源化利用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菌糠资源化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菌糠资源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只有人工和半自动机型,生产效率低、接种量精度差、污染率高,不能达到食用菌袋栽规模工厂化生产要求。根据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生产技术要求,对食用菌液体接种的自动运输、定位接种、检测等自动化连续作业进行研发设计,分析柔性接种定位难、接种量不均匀、污染率高等问题,提出了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研发设计方案,可极大提高接种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其产量和产值连年快速增长,产量从1978年的5.8万t,发展到2018年的3 842万t。袋栽食用菌是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已占我国食用菌栽培总量的70%以上。但目前袋栽食用菌关键技术装备相对滞后,以分散的农户种植模式为主,该模式制约了袋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的技术进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及其关键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提出发展袋栽食用菌产业装备技术研发的亟需,及现阶段我国袋栽食用菌以“培养中心”模式为主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过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只有人工和半自动机型,生产效率低,接种量精度差,污染率高,不能达到食用菌袋栽规模工厂化生产要求。本文根据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生产技术要求,对食用菌液体接种的自动运输、定位接种、检测等自动化连续作业进行研发设计,分析柔性接种定位难、接种量不均匀、污染率高等问题,提出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研发设计方案,将极大提高接种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鲜活易腐性的特点对食用菌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食用菌主要以自然物流或常温物流为主,需要对食用菌储藏保鲜的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目前食用菌储藏保鲜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借鉴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为主导者的物流模式,从物流观念、物流发展、管理体制和专业合作社四个方面,提出了食用菌储藏保鲜的现代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菌糠是食用菌生产的副产物,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并保护环境.介绍食用菌废弃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饲料、肥料、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循环利用现状,以期为实现资源良性循环、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姝蕊  陈俏彪 《农业工程》2015,5(3):128-130
对透气钉栽培试验中涨袋率、接种成活率、污染率、菌丝生长速度、刺孔、病虫害发生率、病虫感染状况和菇品质量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透气钉能够解决好氧型食用菌菌棒均衡主动增氧的问题,真正实现零胀袋灭菌,减少感染率,降低人工成本,可提高好氧型食用菌生产的质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