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对宝泉岭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经营模式和规模现状进行调研的同时,对奶牛小区资金投入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宝泉岭分局奶牛小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了天津市武清区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奶牛小区饲养规模、小区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以成母牛均摊的占用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及资金等指标对小区经营规模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加以分析,指出小区奶牛存栏500头(成母牛300头)以上的规模时资金、土地使用更合理,更有利于奶牛现代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和管理问题在近几年的奶业发展中日渐突出,针对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小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探讨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奶业依托“龙头企业 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疾病预防、饲草饲料生产的奶牛生产小区体系,截至2003年底,全省奶牛存栏82万头,奶产量达21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跃至全国奶业大省的行列,实现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良性循环。但乳牛的生殖器官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养牛创富"的意识效应使得奶牛养殖业在1998~2008年短短十年时间内形成了庞大的奶牛存栏数量,农户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造就了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不高、鲜奶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三聚氰胺事件打破了以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在国家法律约束和政策引导下,各种模式类似、结构不尽相同的奶牛养殖小区在散户奶农集中地区抱团出现,政策利导下的奶农纷纷进驻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固然解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奶牛的产乳效率。分别选择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村养殖户3种养殖模式下体重、体况相近的初产荷斯坦奶牛150头,按照产乳时间,每30 d为1组,连续3 d测定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乳量,并取乳样测定干物质含量和乳脂率,计算出产乳效率。结果表明,在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和养殖户产乳效率(P0.05)。泌乳前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产乳效率分别显著提高37.76%和66.67%;泌乳中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分别显著提高45.45%和120.69%;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分别显著提高48.65%和214.29%。说明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养殖户奶牛产乳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宁夏黄灌区畜禽养殖业现状,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养猪场、养鸡场等方面提出了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控制技术模式,以期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多地方都建设了奶牛养殖小区,但因规划建筑等项目未达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或者疫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疫病时常发生,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的效益。本文在分析奶牛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要求的基础上,阐述奶牛养殖疫病的防控措施,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及防疫工作的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奶牛业发展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目前我省奶牛养殖模式主要以小区农户养殖为主,这种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乳业的发展。因此,加快我省乳业模式的转变,促进养殖环节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黑龙江奶牛养殖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由散户饲养向标准化奶牛场饲养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薛增迪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38-139
养殖小区是我国奶牛养殖的一种新模式,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的头号“杀手”,直接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养殖小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教育培训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有智 《北京农业》2011,(9):227-229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1993-2003年2个时期的影像数据,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对该地区10年间的耕地变化方式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0年里,齐齐哈尔地区的耕地面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草地的开垦是耕地面积的增加贡献最大,其次是湿地与林地。追其原因是该区域人口急剧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导致本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的差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齐齐哈尔地区耕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垦区奶牛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近年来奶牛生产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奶牛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银龙  刘强  赛务加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63-8564,8567
[目的]为新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预防和控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和奎屯地区奶牛血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酮病的发病率。[结果]石河子地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为3.33%,略高于奎屯地区。石河子地区奶牛酮体含量为(1.257±0.233)mmol/L,也高于奎屯地区。[结论]奶牛场应定期检测酮体含量,预防酮病的发生,制定合理的营养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北海道奶牛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奶农户数减少的同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奶牛饲养头数增加与土地规模扩大之间没能保持相应的良好平衡关系。所产生的家畜粪尿量加重了环境负担。本文阐明北海道奶牛业经营规模扩大过程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持有什么样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展开,并从土地利用角度进一步研究了奶牛生产粪尿产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揭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500 m×500 m栅格单元内实现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呈波动式增长,水域面积大幅度缩减,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由剧烈趋于平缓;(2)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警情级别由中警转化为轻警,逐渐向预警区间过渡,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性投入取得成效;(3)区域生态安全警情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市辖区安全水平较低,中部地区、主要流域及林区水平较高,25年间警情综合指数低值分布范围逐渐缩减,高值范围持续扩张,轻警面积逐渐取代中警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监测治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鸣雷  史文娇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2):2435-2449
【目的】新增耕地的时空变化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明确新增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保障耕地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1980s—1990s、1990s—2000s、2000s—2010s 3个时段中国北方的新增耕地数据,利用重心转移模型和区域统计等方法,探讨中国北方新增耕地的重心变化以及时空格局变化;基于气候数据计算3个时段≥10 ℃积温(AAT10)以及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气候因素对耕地开垦的驱动作用;基于1980s以来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空间叠加模型、区域统计模型等分析人为因素对耕地开垦的促进作用;综合气候和人为因素,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对中国北方的新增耕地进行分区。【结果】1980s以来,中国北方新增耕地重心呈现由东北向西北转移的态势;大多数耕地开垦地区的气候有暖干化趋势,2000年以来具有暖湿趋势的耕地开垦区比例逐渐增加;农业为主人口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东北、新疆等地耕地资源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新疆、黑龙江、吉林等地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以及平坦的地势条件为耕地开垦提供了可能;基于对气候和人为驱动因素分析,将中国北方分为7个分区,即东北北部气候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东北气候+人为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东北中部气候+人为驱动水旱转换区、北方气候+人为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黄土高原人为驱动生态恢复区、西北人为驱动荒地-耕地转换区以及新疆人为驱动绿洲农业开垦区。【结论】1980s以来,中国北方新增耕地时空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暖干气候并未成为耕地开垦的限制因素,而较为湿润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耕地的开垦;农业人口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对耕地开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国6个区域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筛选出最佳治疗药物以减少子宫内膜炎对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从赤峰区域、张家口区域、潍坊区域、重庆区域、宝鸡区域和北京区域选择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中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用采样器每个区域采集60份(6个区域共计360份)患病牛的子宫内容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的方法鉴定分离纯化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潍坊、赤峰、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单一感染为主。宝鸡、张家口、重庆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混合感染为主。赤峰、重庆、张家口、潍坊、宝鸡、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赤峰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重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张家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潍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宝鸡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北京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8.
李子平  王鹏  胡自然  李子清  张占民  张富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3-16804,16925
[目的]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滴镜检法对冀西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奶牛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传播途径和死亡率,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该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均较高,且夏季高于冬季,但发病率均不高。红细胞感染率夏季高于冬季。母子之间存在垂直传播,并且呈现出母代感染率高则子代感染率也相应升高的趋势。红细胞感染率在90%以上奶牛组与阴性奶牛组相比,总蛋白(TP)和球蛋白(G)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A)有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保障冀西北地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胎次和泌乳月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方法]对宁夏平吉堡奶牛场1 500头成年奶牛乳脂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年龄、胎次和泌乳月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结果]奶牛平均乳脂率为3.64%,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乳脂率由4岁的3.94%降至9岁的3.54%;奶牛平均乳脂率随着胎次的增加也逐渐下降,由1胎的4.03%降至8胎的3.26%;奶牛平均乳脂率随着泌乳月的延长而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奶牛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