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1、题引2013年5月25日—5月26日,小麦生长发育后期亦是小麦灌浆始期,曲阜市遭遇多年未遇的暴风雨自然灾害性天气袭击。24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多达97mm,其中时庄街道办事处最大达到138mm。降雨伴随7-8级大风。灾害性天气发生后,正处灌浆初期的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为摸清这一时期小麦倒伏对生产的影响,灾害发生后,笔者深入曲阜市山区、丘陵、平原六个小麦  相似文献   

2.
正受南方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干冷空气叠加影响,近期我国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5月14—15日,湖北、陕西、江苏发生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局部小麦倒伏。当前,正值北方冬小麦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灾害性天气对小麦正常灌浆成熟和适期收获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迅速派出3个专家指导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落实抗灾保丰收措施,减轻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7年5月22日傍晚到夜间滨州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大风和降水过程,雨量分布不均,南大北小,滨州市平均降水量16.3mm,最大52.4mm出现在开发区;同时滨州市出现了6~7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26.6m/s(10级)。大风和较强降水天气造成部分县区灌浆期的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民政局调查结果:小麦受灾面积约4.42万hm~2,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亿余元。据滨州市农业部门估算预计倒伏地块小麦减产50%左右。本文对滨州市2017年5月22日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形势进行了总结,结合滨州高新开发区和邹平小麦倒伏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小麦倒伏发生特点,提出了积极救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晋城市旱地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的南端,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0%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生长发育的灌浆期,本市易遭遇大风、降雨等天气,致使麦田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倒伏后小麦茎叶受到损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养分运输受阻,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这就是俗话说的"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早倒伏发生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受损失较大;晚倒伏发生在灌浆后期,受损失较  相似文献   

5.
周口地区小麦气候灾害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近32年来周口地区小麦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找出了灾害性气候歉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10月份)干旱,越冬期(元月份)低温,拨节期(3月份)和灌浆期(5月份)阴雨寡照均为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依次为25%、31%、41%和28%。上述四期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主要有五害:晚播弱苗、冻害、倒伏、病虫和早衰。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措施和应变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鲁南地区小麦生产中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严重制约当地小麦生产安全。本文作者介绍了2014-2022年鲁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冻害、倒春寒、大风倒伏、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并结合良种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化控防倒、科学镇压、适期机械收获等方面,提出科学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灌浆期小麦倒伏后光谱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灌浆期小麦倒伏后的光谱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小麦灌浆期的倒伏现象,采用光谱仪测量倒伏小麦的光谱反射率,分析了冠层光谱变化的原因及特征。[结果]小麦倒伏越严重,植株光谱变化特征越明显。小麦倒伏后,其冠层光谱反射率整体增大。其中,灌浆前、中期5级倒伏小麦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常生长和倒伏的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同样的变化。[结论]该研究为使用遥感影像监测目标区域、获得倒伏面积及受灾程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2013年收获小麦600.36万亩,5月26日全市平均降雨19.6mm,最大的献县降雨量40.5mm.同时伴有4—5级阵风。一场风雨导致全市20万亩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严重地块几乎倒平,而此时正是小麦灌浆最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试验地小麦倒伏的危害、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倒伏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二是开始灌浆以后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后期,就是指小麦扬花结束开始灌浆以后。本文讨论了小麦试验地后期倒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穗粒数、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甚至是大幅减产。当地小麦倒伏现象易在灌浆期前后发生,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灌浆前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达20%左右,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目前当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籽粒秕瘦。倒伏减产的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之后,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开花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以上。防止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小麦倒伏除本身品种特征特性外,栽培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后期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倒伏分根倒和茎倒,根倒是由于耕作层浅根系下扎浅,造成灌浆后期倒伏。茎倒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基部节间长,植株过高或病虫危害茎秆,造成茎秆强度差、韧性差,遇到大风大雨造成茎秆倒伏。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增强小麦抗倒性,降低倒伏机率。今年5月31日-6月5日笔者对农户的整地、播量、播期、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5月23日的大风大雨造成我县小麦大面积倒伏)。通  相似文献   

14.
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一般根倒多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则在早期和后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一般灌浆前早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减产20—50%;灌浆后晚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10-20%。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桓台县夏玉米播种面积2.33万hm2,整个生育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但也出现灾害性天气,造成全县夏玉米减产.通过对2016年夏直播玉米整个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当年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下旬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夏玉米授粉不良,穗粒数降低,夏玉米"秃尖"现象偏重;8月中旬的连续性降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和夏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影响玉米灌浆,千粒重降低;9月中旬的风雨冰雹天气造成夏玉米严重倒伏,影响灌浆,且对夏玉米收获不利,增加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受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危害,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变褐,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使今年小麦优质丰产,就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确定主攻目标,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达到粒多粒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7.
一、小麦倒伏的分类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一般根倒伏多发生在晚期,损失较小;茎倒伏则早期、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灌浆前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灌浆后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二、倒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不良的气候条件是主要外因小麦生育后期,植株上部负荷逐渐加重,大雨过后遇大风,或风雨交加易造成倒伏。小麦生育后期风雨天多,光  相似文献   

18.
小麦倒伏对产量因素的影响及补救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开花期发生倒伏 ,可造成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 ,倒伏程度越大 ,减产越严重。灌浆期发生的倒伏 ,主要使千粒重降低 ,减产幅度相对较小。小麦倒伏后 ,适时叶面喷施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 ,可有效地增加千粒重 ,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9.
倒伏,是阻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小麦灌浆前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减产2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减产10%~20%。所以,研究小麦倒伏发生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防止,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小麦倒伏的种类与原因研究发现,小麦倒伏有两种:一种是根倒伏。这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倒伏均会造成减产,倒伏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倒伏程度。从倒伏时期来看,处理间减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始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减产幅度分别为37.29%、29.36%、10.80%和4.26%。从倒伏程度来看,总体表现为倒伏越严重减产幅度也越大。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是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平铺处理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2.25%和10.04%,倾斜倒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4.92%和7.28%。灌浆始期倒伏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灌浆中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后期影响最小。除开花期外,同一倒伏时期内倒伏程度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麦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中,可以将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损失进行合并分析,倒伏时期可作为评价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