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胁迫对姜科8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对姜科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玉姜黄(Curcuma attenuate×C. petiolata)、益智(Alpinia oxyphylla)、红柄郁金(Curcuma rubescens)、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花叶山姜(Alpinia pumila)、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和矮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Hedychium gardnerianum)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姜科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NPQ,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结果表明:随着盐害程度的增加,植株的光合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盐胁迫处理能够降低或显著降低8种姜科植物的ETR、 Y(Ⅱ)、 qP和Fv/Fm。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8种姜科植物的耐盐性,得出其耐盐性顺序为:花叶山姜红柄郁金花叶艳山姜红玉姜黄春秋姜黄益智红球姜矮白姜花。得出结论:盐胁迫下花叶山姜的PSⅡ功能耐盐性最强,红柄郁金次之,矮白姜花最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冬小麦旗叶在不同温度胁迫下不同时间点光合作用PS II的Fv/Fm、Y(II)、q P、q L、ETR、q N、NPQ、Y(NPQ)和Y(NO)等荧光参数,以研究冬小麦旗叶高温胁迫的温度指标。结果表明,1)Y(II)、q P、q L、ETR和Fv/Fm在不同处理时间点时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并呈现Logistic曲线变化趋势;2)Y(II)、q P、q L、ETR和Fv/Fm降低50%时对应的温度T50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Y(II),q P,q L和ETR的T50均稳定在32℃,冬小麦旗叶在该温度开始热胁迫伤害;q N、NPQ、Y(NPQ)和Y(NO)的转折点均为36℃,该温度下冬小麦PS II开始失活或被破坏;由Fv/Fm和q N、NPQ、Y(NPQ)和Y(NO)看出,40℃时导致冬小麦旗叶热死亡。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50,100,200,300)mg/L矮壮素(CCC)处理对Sunfan叶片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NPQ,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200,300)mg/L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Sunfan叶片的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qP(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CC处理可显著降低Y(NPQ),NPQ(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Cha,Chb,Chl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NPQ均呈负相关,与Y(NP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回归分析可知,Cha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Chb随着Fv/Fm值的增加而增加;Chl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栽培种华南8号(cv.SC8)盆栽苗为材料,研究5℃低温胁迫7 d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先下降后缓慢升高,且均在处理2 d后达到最低;低温胁迫期间,最大光合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下降,其中Fv/Fm持续下降,ΦPSⅡ、qP和ETR在胁迫2 d后达到最低后缓慢上升,NPQ在胁迫5 d后达到最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表明,胁迫后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开放程度及光化学转化效率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中D1、D2、放氧复合体(OEC)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表达水平均在低温胁迫2 d后达到最低水平,且D1蛋白下调显著;PSⅡ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也在蛋白质水平上验证了低温胁迫抑制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欧李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最大荧光产量(Fm)、天线转化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潜在活性(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天线热耗散能量(D)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超微弱发光强度(UWL)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相关分析显示,UWL强度与ΦPSⅡ、qP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极显著;与Fv'/Fm'、ETR、Fv'/Fm、Fm呈中度正相关,其中与Fv'、Fm'、ETR、Fv/Fm差异性显著;与D、qN 呈中度负相关,差异性显著.研究发现,在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的UWL强度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UWL强度随Fm、Fv'/Fm'、ETR、Fv/F0、Fv/Fm、ΦPSⅡ和qP的下降而下降,说明欧李叶片UWL与光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为植物抗盐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以4个抗盐性不同的树种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几种抗盐性不同的植物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初始荧光(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不同树种苗木PSⅡ的功能产生了抑制,随胁迫强度的增加,4个树种苗木Fm、Fv、Fv/Fm、φPSⅡ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Fo表现出上升的趋势;NPQ有的树种呈下降的趋势,有的先升后降.研究表明,盐胁迫下几个树种Fm、Fv、F/Fm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关系较为一致,因此,Fm、Fv、Fv/Fm可以作为不同木本植物抗盐性可靠的评价指标;盐胁迫下Fm、NPQ和φPSⅡ的变化与几个树种抗盐性之间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评价木本植物抗盐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党康  梁宗锁  张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41-2443
选用3种不同的黄精属植物黄精、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研究其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Pn)最高,黄精其次,滇黄精最低。黄精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供试种。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差异不显著,黄精的PSⅡ潜在活性(Fv/F0)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具有较高的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值,但其非光化学淬灭(NPQ)值低于多花黄精,说明在人工种植条件下,黄精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滇黄精的ΦPSⅡ、ETR、NPQ和qP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对仙客来叶绿素荧光特性对短期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短期高温胁迫抑制了仙客来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提高了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ΦPSⅡ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仙客来对高温反应敏感,短期高温胁迫即可损害仙客来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途径受阻.  相似文献   

10.
以北方地区温室主栽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材,研究了高温、CO_2加富胁迫对黄瓜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加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温室黄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能力(Pn)、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_2浓度(Ci)、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N)、非光化学淬灭(NPQ)以及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说明CO_2加富处理可以减轻高温胁迫对温室黄瓜造成的损伤,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抗光合作用强度,减轻高温胁迫伤害,提高植物抵御高温逆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荧光在大豆莠去津药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除草剂药害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豆喷施一系列剂量的莠去津(有效剂量4.687 5~150 g/hm2),并在处理1、3、5 d后测量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莠去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药1 d后,大豆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处理剂量升高而降低,并且其抑制方程的R2值均大于0.9,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所以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NPQ、Y(Ⅱ)和ETR的抑制率及抑制率变化曲线均可作为大豆莠去津毒性快速检测系统的生物学指标,实时、高效且无损地检测大豆莠去津药害。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75-1679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CO_2,其浓度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豆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开展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将为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生产如何响应高浓度CO_2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进行了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主要发育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大豆净光合速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开花期,大豆叶片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淬灭系统(q P)均无显著变化;在鼓粒期,大豆叶片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均比对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6种园林灌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鹅掌柴、龙船花、白蟾、狗牙花、软枝黄蝉和红背桂6种园林灌木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植物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处理期间,6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持续下降,复水后软枝黄蝉的C_i未能得到有效恢复,其余植物各光合指标均有回升。(2)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_P)随着胁迫强度加重而降低,复水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花叶鹅掌柴的Y(Ⅱ)、ETR和q_P、毛杜鹃的F_v′/F_m′和Y(Ⅱ)、龙船花和红背桂的F_v′/F_m′、狗牙花的ETR均恢复至对照水平。6种灌木的非光化学淬灭(NPQ)持续上升,复水后白蟾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植物均恢复到对照水平。(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园林灌木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花叶鹅掌柴白蟾狗牙花红背桂软枝黄蝉龙船花。  相似文献   

14.
ALA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AM-2100便携式荧光仪测定50~200 mg·L-1 ALA处理的西瓜幼苗叶片,观察到ALA处理可以提高西瓜幼苗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以及叶片获取光能能力(1/F0-1/Fm)的效应.对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研究表明,叶片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能量耗散(P)均随着光化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PCR)、天线热耗散(D)以及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能量耗散(E)则随着光化光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作用光照强度为40 μmol·m-2·s-1时,Fv′/Fm′、ΦPSⅡ、qP、P、E、D和NPQ等光响应曲线出现1个明显的转折点;当光化光照强度低于40 μ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曲线呈相反趋势.外源ALA处理明显提高西瓜叶片Fv′/Fm′、ΦPSⅡ、P、PCR和ETR.当光化光照强度高于1 500 μmol·m-2·s-1时,ALA处理叶片NPQ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更强的能量耗散能力.从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ALA处理叶片D下降,E上升,同时保持较高P,说明ALA处理有利于能量进入PSⅡ反应中心,促进光化学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2种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和叶绿素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西旱二号幼苗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结果]对于宁春四号,200μmol/L H2O2处理使得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明显低于对照;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使得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降低。50、100和200μmol/L H2O2处理下西旱二号幼苗叶片Chla含量和F0显著降低,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Y(Π))、电子传递速率(ETR)、qP和NPQ均增大,而Chlb和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宁春4号相比,外源H2O2胁迫使西旱2号小麦幼苗叶片PSⅡ反应系统更开放,光合机构的损伤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崇明多利农庄有机卷心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竹炭有机肥处理:BC180(Bamboo charcoal,180 kg/20 m×20 m)、BC60(Bamboo charcoal,60 kg/20 m×20 m)、CK(对照组),2014年7月(莲座期)和8月(结球期)随机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相应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施肥组合对卷心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相同处理下,有机卷心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合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均为莲座期结球期;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为结球期莲座期。同一生长期不同处理下,Fv/Fm、Fv/F0、Yield、ETR、q P均是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NPQ则为莲座期增加,结球期又降低。不同生长期不同施肥量交互作用对Fm、Fv/Fm、Fv/F0、NPQ影响极显著(P0.01),对q P影响显著(P0.05)。这说明增施竹炭有机肥对有机卷心菜叶绿素荧光指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BC60处理下更有助于其光合固碳,增加产量,符合低碳有机农业宗旨。  相似文献   

17.
用25%PEG溶液处理辣椒种子,研究了在低温胁迫下PEG浸种对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Fv/Fm、фPSⅡ、q P和Fv'/Fm'均不同程度地降低,NPQ呈上升趋势;PEG浸种处理明显缓解了辣椒幼苗叶片Fv/Fm、Fv'/Fm'、q P和фPSⅡ的降低幅度和NPQ的上升幅度,表明PEG浸种处理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的光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有着显著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增加。而与适中氮比较,在较低氮下各品种的降低或增加幅度不同,其中雅玉2号的叶绿素含量、Pn、ΦPSⅡ、Fv/Fm、qN的降低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较小。成单14号的各项指标的变幅都最大,西单2号、农大108和登海1号居中。  相似文献   

19.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有着显著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增加.而与适中氮比较,在较低氮下各品种的降低或增加幅度不同,其中雅玉2号的叶绿素含量、Pn、ΦPSⅡ、Fv/Fm、qN的降低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较小,成单14号的各项指标的变幅都最大,西单2号、农大108和登海1号居中.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台湾桤木幼苗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台湾桤木的耐盐机制,以1年生台湾桤木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设置0.1%、0.2%、0.4%、0.6%及0(CK)5个盐分梯度,研究台湾桤木幼苗在盐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主要光合参数Pn、Gs、Tr、Ci两两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盐胁迫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大,初始荧光(F0)与Fv/F0、Fv/Fm相关性显著,F0与PSⅡ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相关性极显著,Fv/F0与Fv/Fm、Yield两两之间相关关系极显著。因此认为,盐胁迫期间Pn降低主要由于非气孔限制因素;桤木幼苗通过增强热耗散的方式来缓解逆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胁迫2个月后,低盐胁迫(0.1%)具有比CK更大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