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钟藤的初步调查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金钟藤的分布、生长及其危害等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金钟藤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
外来物种金钟藤的危害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的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金钟藤的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菜心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的危害仅发现在龙洞林场太和嶂山一带,未大面积扩散,但受害地区的危害程度相当严重,比薇甘菊等外来物种危害更大,已致使约20 hm2林地4万株树木枯死;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生长时产生了生态变异,其藤茎更为粗壮,叶片变大,叶柄和总花序变长,加重了对森林的危害;金钟藤在广州地区花期改变、较少结实,其扩散方法主要靠营养繁殖,扩散速度较慢;金钟藤的化感作用比薇甘菊、蟛蜞菊、五爪金龙等外来入侵植物强,能强烈抑制菜心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苯甲酸盐水剂防除金钟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秋季,应用苯甲酸盐水剂对金钟藤进行挂瓶滴加的防除试验,结果表明:5%的苯甲酸盐水剂滴加24~36 h最经济有效,防除金钟藤效果达100%;用药量与金钟藤藤茎的直径成正比。在1~6 cm藤茎范围内,用药量在50~200 m l范围增减。  相似文献   

5.
金钟藤在海南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原产地的金钟藤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种在海南岛分布广泛,并对该岛中部山区的中低海拔次生林和人工残次林造成严重危害;而在云南、广西等省区虽有分布,但危害较轻。根据对金钟藤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分析,结合其在新旧分布地的现状,认为该种为典型的生态危害种,具有很强的潜在入侵能力,对其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热带雨林,最著名的是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2014年3月22日到25日,我到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拍摄,获得一个突出印象: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保存得比尖峰岭更完好.  相似文献   

7.
<正>霸王岭林区在海南岛西南部山区,跨越昌江、白沙两县,专家认为那里保存有中国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国的热带雨林,最著名的是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2014年3月22日到25日,我到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拍摄,获得一个突出印象: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保存得比尖峰岭更完好。我的看法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渤生那里得到了印证。这位饱览中国各地森林美景的植物生态学家认为:"中国所有的热带雨林中,霸王岭林区是保存最好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确定7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等级的赋值和权重的确定,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得出该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3,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很好,科研和保护价值高;分析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霸王岭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钟藤发生、危害的情况与治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广东省发现金钟藤(Merrenia boisiana)严重危害森林。实地调查所见.连片疯长的金钟藤密密麻麻如网状覆盖在灌木和高10多米的乔木上,对森林的危害程度极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木质藤本植物──金钟藤的防除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质藤本植物──金钟藤的防除方法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徐声杰广东省龙眼洞林场李伟雄位于广州市东北郊的省属龙眼洞林场,有一种高大的木质藤本植物为害林木(见封二图1)。此种植物尚未收入广州植物。经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吴万春教授鉴定,为旋花科,茉栾属之金钟藤(M...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钟藤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分析,结合其在分布地的现状,认为它为典型的生态危害种,具有很强的潜在入侵能力,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的海南粗榧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样方中的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同一样方中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保育群落中的优势种主要有红紫麻(Oreocnide rubescens)、野芭蕉(Musa wilsonii)、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等;保育区内海南粗榧成年和幼体植株生长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典型林分结构的分析,结合海南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特征,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理想结构的指标与标准(standards),包括林层结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林分基本蓄积量、材积按径阶分布、林分密度、株数按径阶分布、特类~三类商品材树种结构等7个指标和各指标的具体标准(standards),旨在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为异龄林理想结构的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法研究9种药剂对金钟藤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分析几种药剂对金钟藤绿枝条和老茎鲜重的抑制率,得出以下结果:对金钟藤绿枝条和老茎活性最高的均为2,4-滴丁酯,其抑制率分别为98.90%和81.06%,;其次为莠去津,抑制率分别为为95.07%和66.59%。  相似文献   

16.
琼岛杨(Populus qiongdaoensis T.Hong et P.Luo)为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该珍贵树种在海南岛霸王岭高山地区被发现,它的发现打破了杨树在我国南缘分布的纬度界限,是海南林业的一新发现.琼岛杨迁地培育新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琼岛杨分布于海南岛西部昌江和白沙两县交界处,霸王岭保护区东部子宰林场150林班、东干线13km处、大炎工区178林班的县边山、保护区内169、177、176、165林班.在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内、五指山市南阳镇、布伦村委会的山上以及白沙县南开乡高峰村的原始林中,都有琼岛杨树分布.这次深入调查发现,琼岛杨群落分布的面积范围很大,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7.
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2005年被我国列为林业有害生物名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anitary Measures,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程序,文章从国内外分布情况、传入定植和扩散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金钟藤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1.9,为中度危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2005年被我国列为林业有害生物名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anitary Measures,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程序,文章从国内外分布情况、传入定植和扩散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金钟藤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1.9,为中度危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机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从保护管理、科研管理、宣教管理、社区管理四个层面系统地探析了保护区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保护区的管理机构独立性不足和级别不高、执法能力和管护能力不足、软硬件能力薄弱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和优化管理措施角度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钟藤的危害性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最近发现林业有害植物——金钟藤日益危害严重,属多年生大型常绿藤本植物.生长速度快,多分枝,攀缠林木、覆盖树冠,造成林木连片枯死,对森林生态环境破坏极大,防治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