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辽宁地区花生连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排列顺序为连作2年>连作4年>正茬>连作6年;土壤脲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其变化规律不一致。连作改变了土壤酶活性,使花生根系毒害作用和土壤磷素流失加重,使土壤状况,pH值,氮素供应能力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黑土为材料,探讨草甘膦对土壤呼吸、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大豆固氮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加大,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土壤中草甘膦含量为1 mg&;#8226;kg-1、10 mg&;#8226;kg-1、100 mg&;#8226;kg-1时,危害系数分别为1.20、0.322、0.0760,远小于无危害标准系数20,确定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低毒或无实际危害。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具有一定影响。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随草甘膦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其中放线菌与真菌同细菌相比对草甘膦敏感,土壤细菌对草甘膦具有较强的耐受或降解能力。草甘膦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有一定影响,对大豆根瘤菌的抑制作用与草甘膦浓度呈正比;低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产生激活作用,高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伴随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其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单宁酸对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盲蝽取食含有不同浓度的单宁酸的人工饲料24 h、48 h和72 h后,绿盲蝽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单宁酸含量饲料的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力在24 h时明显升高,48 h时活性最强,至72 h时有所下降;随单宁酸含量由低至高,3种保护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可见,随着单宁酸对绿盲蝽虫体刺激的时间的延长和单宁酸含量的增加,虫体内保护酶活力功能启动,有利于自身调节实现机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盐渍化对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甜瓜品种‘新银辉’为材料,采用NaCl和NaHCO3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模拟盐渍化,观测不同处理下甜瓜种子萌发情况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NaHCO3、NaCl和NaHCO3复合处理模拟的盐渍化几乎都对甜瓜种子萌发产生了抑制作用,胁迫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仅低浓度(50 mmol/L)的NaCl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NaCl和NaHCO3复合处理后甜瓜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升-降-升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淀粉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下降的趋势,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模拟盐渍化明显抑制甜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保护酶活性、淀粉代谢在应对胁迫中起到了明显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甜瓜耐盐机制和设施栽培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椰糠、椰子枯落叶分别与牛粪、鸡粪混合,按10条/hg风干堆料接种蚯蚓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0、20、30、40 d时测定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测定蚯蚓处理有机肥前后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蚯蚓的均重、日增重、日繁殖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以椰糠、椰子枯落叶和牛粪组合的生长繁殖优于椰子凋落叶和鸡粪组合;蚯蚓处理后有机肥的pH、有机碳含量和C/N下降,全氮和全磷含量上升,且碳含量和C/N在处理前后均达到显著水  相似文献   

6.
以"丹波黑"大豆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5%(v/v)甲醇对中性土壤、红壤和黄壤条件下大豆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甲醇后,中性土壤、红壤、黄壤中大豆的株高均显著增加,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中性土壤和红壤中大豆叶片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变化,黄壤中大豆叶片重量显著增加。随着甲醇处理时间的延长,中性土壤中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红壤中可溶性糖含量缓慢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黄壤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显著递增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甲醇可以显著促进黄壤中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温度胁迫下宝莲灯的生理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年生宝莲灯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对宝莲灯植株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宝莲灯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宝莲灯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Pro、MDA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趋势不明显,POD、SOD活性显著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宝莲灯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蒸腾速率(Tr)却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高温胁迫引起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低温胁迫,而POD、SOD活性高于低温胁迫。说明高、低温胁迫均抑制了宝莲灯的光合作用,宝莲灯对低温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结果对宝莲灯的栽培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晗  安锋  袁坤  陈秋波  王真辉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92-1996
研究不同铝水平胁迫(0、50、100、200、400 mmol/L)对橡胶树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铝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均使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变化。在200 mmol/L和400 mmol/L铝水平下橡胶苗叶片POD活性和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至胁迫前甚至为0;MDA含量则大量增加,而且越来越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铝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介于60%~100%之间,超过细胞质膜死亡的阈值;橡胶苗地下部铝含量分别约为地上部铝含量的3倍、2倍、1.3倍。不同铝水平胁迫处理中,随着铝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对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越大。其中在200 mmol/L铝水平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大于50%,达到叶片细胞膜透性阈值,MDA则大量增加,SOD和POD急速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含量极少。因而认为橡胶树幼苗的最高铝耐受浓度为200 mmol/L,地下部铝含量的耐受量为6.2 mg/g,地上部的耐受量为2.9 mg/g。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的污水分别对小麦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污水对小麦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浓度的提高,根系活力不断降低,细胞膜透性不断升高, SOD、CAT及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MDA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种群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差异以及草甘膦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17个不同地理位置种群野生大豆幼苗对草甘膦的耐性,从中筛选出了对草甘膦耐性最高、较高、较低以及最低的种群,并测定了这4个种群在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50%有效量(ED50)值,湖南郴州(CZ)种群耐性最低,辽宁铁岭(TL)种群耐性较低,安徽舒城(SC)种群耐性较高,江苏金坛(JT)种群耐性最高,耐性指数为分别为1,1.78,2.17,3.17。在施用不同剂量草甘膦后2 d,4个种群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总体上均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JT种群NPQ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SC、TL及CZ种群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体上耐性越高的种群F_v/F_m、Y(Ⅱ)、ETR、qP在草甘膦处理后下降幅度越小,NPQ越能够维持稳定上升。在施用1.2~2.4,0.6,0.6~1.8,0.6~1.2 kg·hm~(-2)有效剂量草甘膦后,JT种群F_v/F_m、Y(Ⅱ)、ETR、qP分别显著高于其它种群。因此,可通过比较不同野大豆种群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进行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1.
以火龙果扦插盆栽植株为试材,研究NaCl胁迫后火龙果茎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索火龙果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在0.4%的NaCl胁迫下,0~14 d火龙果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到28 d后变化显著;0.8%的NaCl胁迫7~14 d后,火龙果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开始显著升高,可溶性糖、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均升高,且有一个调节的过程,Pro含量变化无规律;在1.2%的NaCl胁迫下,火龙果茎的相对电导率、MDA、Pro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显著上升,到14~21 d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当土壤中Na+含量为5 mg/g时,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说明火龙果具有较强的耐NaCl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外源钙(Ca2+)对镍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质膜电解质渗透的影响,以探讨钙缓解植物镍毒性的生理机制。0.1 mmol/L镍(Ni2+)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SOD、CAT和APX活性明显下降,POD活性明显上升,H2O2和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增大,说明镍诱导了细胞发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膜脂过氧化;钙提高了镍胁迫下叶片组织中SOD、CAT、POD和APX活性,显著降低了H2O2、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且10 mmol/L Ca2+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上升的程度和H2O2、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下降的程度比5 mmol/L Ca2+处理的大。提示钙通过促进镍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是钙减轻镍对水稻毒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菌性软腐病菌液针刺接种文心兰‘小樱桃’假鳞茎,分别在0、8、16、24、32 h时取假鳞茎上第一片叶,测定其叶绿素荧光特性[最大光合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性,丙二醛(MDA),木质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Fv/FmY(Ⅱ)、Y(NPQ)逐渐下降,Y(NO)逐渐升高,光合系统受损;PPO活性及木质素含量逐渐下降;SOD、POD活性逐渐升高;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在0~24 h逐渐下降,24 h后趋于平缓。探明文心兰感染软腐病后其抗性机制,建立抗性鉴定的生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橡胶树为材料,用0(CK)、0.05、0.10、0.20、0.40 g/L浓度稀土喷施橡胶树叶面3 d,研究橡胶树树叶和胶乳过氧化氢(H2O2)含量、树叶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0.10 g/L稀土处理橡胶树叶面,树叶和胶乳H2O2含...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Pb2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50mg/L Pb2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0mg/L Pb2 胁迫下的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变化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期有所升高,SOD活性在前期升高比较明显,其后缓慢下降。50mg/L Cd2 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RWC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先急剧升高后下降,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其中CAT活性在胁迫末期稍有下降,SOD活性先明显升高后下降。这些结果表明,50mg/L Pb2 对青稞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对青稞幼苗的胁迫程度不大,而50mg/L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伤害,说明青稞幼苗在受到相同浓度Pb2 、Cd2 胁迫时,对Pb2 的抵抗能力大于Cd2 。  相似文献   

17.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  相似文献   

19.
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生长的影响,以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使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SOD、CAT、POD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随着硅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逐渐增加;低浓度硅胁迫提高了SOD、CAT、POD活性,降低了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硅胁迫浓度的不断提高,SOD、CAT、POD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硅能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的危害,提高野生大豆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谦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刘迎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1):2273-2279
为了深入探讨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对木薯的选择性机理,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1、2、4 d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后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取食‘C1115’后其体内SOD活性最低,取食‘SC8002’后其体内CAT活性最低,取食‘SC8’后其体内POD和PPO活性最低。木瓜秀粉蚧取食木薯品种‘J1301’‘SC11’‘SC8002’‘东莞红尾’‘SC8’‘缅甸种’和‘C1115’后其体内SOD、CAT、POD和PPO活性在任一测定时间内和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上述木薯品种被木瓜秀粉蚧取食后能够通过抑制木瓜秀粉蚧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干扰其正常活性氧代谢,可能对木瓜秀粉蚧具有抗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