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业科技》2007,32(6):F0004
鹤岗矿业集团岭北排矸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区的北部,面积达1000多hm2,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一度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城市沙漠”。为彻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鹤矿集团林业处从1985年开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经过大量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排矸区特殊生境的乡土树种—樟子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并在整地时间、整地方式、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技术。截止到2007年,累计完成矸石山复垦造林800hm2,保存率达85%以上,部分造林地段已经成林,并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矸石山复垦造林基地,为矿区生…  相似文献   

2.
复垦造林对矿区保护的重要性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石大冶铁矿矿区复垦造林研究 ,筛选出适宜矿区复垦造林树种为刺槐、旱柳、侧柏与火棘。外加抽槽挖坑加填充物等辅助措施 ,它对增加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调节气候、减少灰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耕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湖北林业科技》2007,(2):63-63
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造林前首先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  相似文献   

4.
正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造林前首先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施调节树种间关系。为了协调两个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可以引进第3个树种栽培于二者之间,这个树种称为缓冲树种。黄土高原的混交林的营造在无林地区是按照设  相似文献   

5.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海南文昌开展15个树种近自然造林试验,通过2年生混交树种生长量调查对比分析,评价各个树种混交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大叶相思、麻楝、红花木棉3个树种早期生长效果明显,而青皮、蝴蝶树、坡垒这3个树种早期生长缓慢。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4类,第1类为速生类,代表树种为大叶相思;第2类为较速生类,代表树种有麻楝、红花木棉、海南菜豆;第3类为中生类,代表树种有花梨、假苹婆、美丽梧桐、灯架、子京、海南红豆等;第4类为慢生类,代表树种有青皮、海南苹婆、油楠、蝴蝶树、坡垒等。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林区位于山西省南端,是典型的土石山区。从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配置、混交类型、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模式配置等方面介绍了混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混交造林,就是在一块造林地里,栽植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其混交生长,互相促进,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混交林,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还有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形式。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好处很多。能提高防风效能。阔叶纯林,冬春无叶期地表祼露,防护作用小;针阔混交林,冬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乔灌木混交,上部有高大的树冠,下有丛生茂密的灌木,比营造纯林有更显著的防风作用,同时浅根性树种与深根性树种混交还可避免大风吹倒树木。能充分利用养分。树种不同,根系有深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营造了方竹混交林。2004年开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初报工作,获得金佛山方竹与枫香、鹅掌楸混交造林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阔叶混交树种,2008年又开展了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8 a差异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在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方面效果明显,适宜与枫香、鹅掌楸、厚朴、桦木、木荷、檫木等混交造林,阔叶树与方竹的比例宜1∶10~15。  相似文献   

10.
混交林有十大好处,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混交造林,就是在一块造林地里,栽植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其混交生长,互相促进,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混交林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还有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形式。混交林的十大好处是: 一能抗病防虫。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的林木,可以使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1.
<正> 南宁树木园(原示范林场)1965年曾在市郊砖红壤性侵蚀红壤、含有较多小卵石及石砾的低丘台地,营造了大面积柠檬桉纯林和上千亩混交林。与桉混交的树种有马尾松、相思树,板栗、千年桐等。因立地条件较差除松和相思树外,其他混交树种均未成功。在失败的混交造林地后来又补植松树,也获得了成功。现将桉、松混交造林的效益和增产原因分析研究如下: 一、桉、松混交造林的经济效益1.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分产量:在贫  相似文献   

12.
营造速生丰产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有关造林技术问题。本文就红松的生物学特性、适地适树、造林密度、树种混交、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产量预测等有关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曲靖市为例,阐述了营造混交林在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灾害能力强等方面的意义与优势,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造林目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条件等应用条件,总结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比例、选择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它兄弟州市营造混交林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15.
一 严把工程造林关,坚持做到适地适树。在进行工程造林设计时,要对造林地土肥条件进行测试评估,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造林单位及个人要按着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的纯林设计,彻底杜绝先造林后设计,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从造林设计开始就应注意抗有害生物设计,同病虫感性树种不能混交,预留出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10 a的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的对照试验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落叶松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落叶松林的抗灾能力。日本落叶松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纯林弊端的重要途径。从曲靖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意义与优势、营造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提出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他兄弟州市在营造林生产上推广应用混交林营造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红椿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红椿造林地应选择在阴坡、半阴坡、溪沟两侧、山谷、坡麓,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潮湿而又排水良好之处。毛红椿是速生树种,与它混交的树种需适应造林地立地环境。由∑xiyi式计算多树种混交造林初植密度、配苗法混交栽植、大块状整地造林、大块状松土除草抚育等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几种结构模式的抗天牛防护林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 :树种混交是营造黄河护岸林的关键性措施 ;杨树的生长量最大 ,是主要造林树种 ;糖槭对天牛有较强的诱惑作用 ;臭椿是抗天牛树种 ,但是对天牛的驱避作用不明显 ,与杨树混交时应采取团状或行间混交  相似文献   

20.
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造人工混交林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提倡。本文章提出了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六个步骤,即明确混交目的、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和搞好抚育管理,通过这六个步骤以调节控制种间关系,兴利避害,确保混交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