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为江夏区土壤培肥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江夏区采集土样,分析并比较自1981年以来江夏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981~2008年江夏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41 g/kg、106.40 mg/kg、15.00 mg/kg、117.90mg/kg,分别比1981年增加7.68%、7.58%、102.70%、13.15%。2008年96.70%的土壤为中性土,pH值为6.5~7.5。[结论]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施肥习惯的改变和大片荒山荒地开发为工业用地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阜新县土壤养分动态分析与施肥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和1999年两次化验结果表明,阜新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05%,全氮平均含量0.089%,碱解氮平均含量100.91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10.15mg/kg,与1981年土壤普查时相比均为上升趋势;速效钾平均含量74.4mg/kg,呈下降趋势。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居中等水平,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中下等水平,其中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应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纠正偏施氮肥、不减少或少施钾肥的习惯,增施有机肥,生产和研制配方专用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精栽培基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评价药材内在质量,为栽培生产优质高产黄精药材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精栽培地土壤与黄精药材各14份,用土壤养分速测仪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各项指标;用苯酚-蒽酮法测定黄精药材内多糖的含量。结果黄精栽培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变化范围分别是6.75~8.50,6.52~18.77g/kg,8.08~69.80mg/kg,21.79~116.41mg/kg,41.09~201.47mg/kg,平均值分别为7.35、11.04g/kg、32.36mg/kg、63.53mg/kg、98.47mg/kg;黄精药材含量为6.13~12.17%,平均含量为9.09%。结论根据全国土壤分级标准,柳河县黄精种植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表现为土壤呈中性,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极丰富,碱解氮含量明显缺乏,黄精多糖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吉林省柳河县适宜栽培黄精药材,但在栽培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花垣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2015年在花垣县共采集160个土壤样本,对其养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花垣县植烟土壤p H值平均为5.45,碱解氮163.78 mg/kg,有效磷38.64 mg/kg,速效钾244.07 mg/kg,全氮2.36 g/kg,全磷0.80 g/kg,全钾22.90 g/kg,有机质32.58 g/kg。花垣烟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土壤有机质、氮素和磷素含量偏高,少数乡镇速效钾含量偏低,一半以上的乡镇植烟土壤为酸性和极酸性。不同植烟乡镇土壤养分特征有明显差异,如补抽土壤的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较低;排碧土壤的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高;道二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适宜,有效磷含量偏高。针对花垣烟区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应当合理控制氮和磷的施肥量,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办法提高钾肥利用率,并适当调节烟区土壤p H值。  相似文献   

5.
盈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测试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江县耕地养分总体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丰富,速效钾不足。变化趋势呈现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向中等水平变化,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出增加,速效钾下降。土壤总体偏酸,有酸化趋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盈江县耕地分为四类:高有机质,高氮,钾中等,缺磷区,占全县耕地的3.87%;高有机质,高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13.39%;有机质丰富,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20.32%,是粮经作物的次产区;有机质、氮中等,磷丰富,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62.42%,是粮经作物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曲沃县里村镇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曲沃县里村镇葡萄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方法]采用对角线式取样法取了213个样点并测定了样点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结果显示,葡萄园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8.29、15.09 g/kg及67.80、19.06和235.84mg/kg。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曲沃县里村镇葡萄园养分特征表现为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适中,碱解氮含量较缺乏。[结论]在今后的葡萄园土壤养分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养分的平衡以及土壤中氮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2012年每年秋收后,东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都对全县稻田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共采集土壤农化样3 780个。化验结果表明,东至县土壤有机质平均为26.78 g/kg、全氮平均为1.67 g/kg、有效磷平均为19.16 mg/kg、速效钾平均为88.42 mg/kg、pH值平均为5.23;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状况相比,目前东至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增幅大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省秭归县具有代表性的茶园的43个土样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了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及全磷等理化及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秭归县茶园土壤各项指标变化范围分别为:p H值为4.10~5.96,有机质为8.01~113.93 g/kg,碱解氮为7.28~236.43 mg/kg,有效磷为0.23~139.79 mg/kg,速效钾为24.56~288.45 mg/kg,全氮为1.04~3.77 g/kg,全磷为0.21~1.48 g/kg。土壤p H水平表明秭归县茶园土壤非常适宜茶树的种植,但是土壤养分含量变异较大,样本中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6.25%与47.13%,有效磷含量的变异系数达92.32%,表明氮磷钾养分管理均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今后秭归县茶园的养分管理中,应采取"巧施氮肥,增施磷肥,适量补充钾肥"的土壤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鲤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分析,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 g/kg、123.49 mg/kg、133.05 mg/kg、181.24 mg/kg,总体属中上等级水平,有效磷具有明显的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11.
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邵阳市1790个土壤样本的速效钾含量,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在县域、空间、pH组、有机质组的分布。结果表明:①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偏低水平,平均值为113.75 mg/kg,变异系数为50.40%,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12.01%;于邵阳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隆回县;③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100.00~130.0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榆不同pH组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下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上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河口县8个香蕉种植区的194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6%的土样pH值在正常范围内;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镁低于临界值20 g/kg、90 g/kg、10 mg/kg、100 g/kg、50 mg/kg的土样分别为23.2%、30.4%、59.3%、75.8%和63.9%;所有土样的有效铁、锌含量均高于临界值;少数样品的交换钙、有效铜、锰含量低于临界值。据此提出河口县香蕉园相应的施肥建议,对指导香蕉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浙江省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肥力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利用历史资料和近期地力评价调查数据,探讨了近30年来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因养分种类和区块而异。土壤p H值有轻微的酸化趋势,平均降低0.07个p H值单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体上以中低水平为主;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17.32%,以分水区块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24.17%;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提升,平均增幅分别为173.75%和63.05%。其中,土壤有效磷已出现了累积现象,以桐君区块累积最为明显,增幅高达316.24%;土壤速效钾虽提升显著,但仍处于中等水平,桐君区块提升最多,增幅为112.62%。分析认为,施肥结构和种植制度的改变是引起桐庐县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84m2区域内对橡胶园土壤按0.5 m×1 m网格进行取样(n=168),对5种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半方差函数均可用指数模型描述,其各自变程分别为1.44、1.65、3.36、1.20和1.74m,均表现出强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其中全氮“肥岛”面积最大,影响距离最远;有效磷的“肥岛”面积最小,与周围浓度成倍数递减,成同心圆结构;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之间;速效钾斑块面积分布比较均匀,与土壤母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热带地区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培养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对砖红壤pH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全N、全P和全K的含量;淹水显著提高添加了生物质炭的土壤碱解N含量,但极大地降低了其速效P和速效K含量。说明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热带土壤时,要根据改良目的合理进行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