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庭院观赏和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探究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罗汉松幼苗为研究试材,设置低磷(0.26 g/株)、高磷(1.08 g/株)以及低氮(0.53 g/株)、中氮(1.06 g/株)和高氮(2.12 g/株)处理,分析各处理组罗汉松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浓度氮肥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磷环境施加氮肥,罗汉松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下降;高磷环境高氮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减少,MDA和Pro含量增加。(2)中浓度氮肥处理组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低磷环境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罗汉松幼苗胞间CO2浓度(Ci)降低,...  相似文献   

2.
配方施肥改善米老排容器苗生长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米老排容器苗最佳施肥组合,采用L16 (4 5)正交试验设计和等量施肥法,研究N、P和K肥3因素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处理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地径、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着显著影响,配方施肥对米老排容器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种肥料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是N>P>K,其施肥最优组合是N1P3K2(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50、60 mg),对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效应均为N>K>P,施肥最优组合分别是N1P4K2(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60 mg)和N1P4K1(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45 mg);合理的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米老排苗木的养分利用效率。综合苗木各指标看,米老排容器苗最优施肥配方是:N1P4K1(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45 mg)。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e,MT)对盐胁迫下金盏菊幼苗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盆栽砂培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0、50、100、200 μmol/L MT)对不同程度盐胁迫(0、100、200 mmol/L NaCl)下金盏菊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 mmol/L NaCl胁迫严重限制了金盏菊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化学荧光效率及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DA、H2O2含量升高加剧了脂质过氧化程度,诱导POD酶活性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及脯氨酸含量增加。经外源褪黑素处理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金盏菊幼苗的伤害,其中100 μmol/L MT处理下株高、茎围、地上部和根系干重较对照分别平均提高了17.35%、17.64%、32.14%和19.83%;叶绿素含量和Fv/Fm增幅分别达71.96%和4.13%,光合作用参数PnGsTr平均分别提高了88.74%、97.21%和58.88%,而Ci降幅达18.07%;MDA和H2O2含量降幅达33.77%和64.29%,POD、CAT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18.02%、67.29%、55.47%和56.30%。盐胁迫条件下,MT处理能有效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积累,改善光合荧光特性,最终表现为促进金盏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Ca2+信号参与调节蝴蝶兰耐热性形成的生理机制,采用适宜浓度的外源Ca2+(CaCl2)、胞外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Ca2+通道抑制剂(LaCl3)溶液喷施蝴蝶兰幼苗植株,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测定高温胁迫下蝴蝶兰幼苗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Cl2处理能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减轻了蝴蝶兰幼苗的高温伤害,而LaCl3和EGTA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SOD、POD和CAT活性,降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使蝴蝶兰幼苗受害加重。由此认为,Ca2+信号可通过参与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光合色素的代谢过程来调控蝴蝶兰幼苗耐热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玉2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种遮光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遮光处理,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下降,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胞间CO2浓度上升;成熟期不施肥、施肥120、24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33.66%、31.69%、24.84%,产量分别降低52.50%、49.10%、40.92%。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均显著上升,成熟期施肥240 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不施肥、施肥120 kg/hm2增加42.45%、17.39%,产量分别增加59.93%、22.24%。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改善玉米的光合特性,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不同甘蔗基因型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育种材料中4个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08-56、08-441、08-572和08-1497)和2个广西主栽品种(ROC22和ROC16)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抗寒形态特征、抗逆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各供试品种(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处理使甘蔗的株高、假茎粗均降低,使甘蔗叶片不同程度的萎蔫,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番茄植株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盆栽人工给水后自然耗水获得系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光合生理特性。通过光合参数与土壤水分回归分析,结合数学模型求解,研究了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PnTr、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TrPn的水分饱和点分别为20.68%和18.18%,WUE最高点为15.83%,Ls最高点为10.7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10.74%,番茄茎和叶片SOD活性均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10.74%是番茄叶片光合结构损伤的临界点,也是干热河谷番茄苗期生长所允许的土壤水分最大亏缺程度。而土壤含水率15.83%~18.18%为番茄苗期高产高效水含量,此时番茄幼苗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高效生理用水特性,是确保干热河谷番茄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区间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陈红  裴孝伯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7):1359-1364
为探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处理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以“津春四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条件下,采用基质培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外源亚精胺对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经外源Spd预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100 mg/L的Spd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最大降幅可达47.4%;100 mg/L Spd处理浓度可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相对电导率;较高浓度的Spd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而较低浓度的Spd处理,可提高幼苗蔗糖含量.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盐胁迫下Spd处理可显著缓解黄瓜幼苗的盐害,提高幼苗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用0、100、200、300、400、500、600 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蒲葵幼苗叶片作为处理,每天喷施1次,连续3d.在20、5、12和10℃下分别处理24h后测定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比值.结果表明:硝酸镧溶液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都比对照低,而且随温度变化幅度小,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比对照高.硝酸镧处理可有效改善上述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其中300 mg/L硝酸镧溶液对提高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具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温度胁迫下宝莲灯的生理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年生宝莲灯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对宝莲灯植株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宝莲灯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宝莲灯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Pro、MDA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趋势不明显,POD、SOD活性显著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宝莲灯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蒸腾速率(Tr)却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高温胁迫引起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低温胁迫,而POD、SOD活性高于低温胁迫。说明高、低温胁迫均抑制了宝莲灯的光合作用,宝莲灯对低温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结果对宝莲灯的栽培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磷素对花生生理特性及生育效应,采用水培与砂培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磷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培条件下,磷胁迫处理降低了花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各器官(根、茎、叶)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抑制了幼苗生长发育,根茎叶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2%、10.9%和9.7%。(2)砂培条件下,花生结荚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30~90kg/hm2范围内,上述4项指标较不施磷对照分别增加21.2%~34.2%、23.9%~42.1%、13.9%~22.3%和8.9%~17.0%;饱果期,花生叶片碳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氮含量影响较小;荚果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处理较对照增产11.3%~23.5%。因此,合理施磷能够有效调控花生植株碳氮代谢,进而促进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配比下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植效果的影响,以黄心土和泥炭土为基质,按照体积比设置5种基质配比处理,即T1(100%黄心土)、T2(80%黄心土+20%泥炭土)、T3(60%黄心土+40%泥炭土)、T4(40%黄心土+60%泥炭土)和T5(20%黄心土+80%泥炭土),分析不同基质处理对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成活率、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T1和T3处理有利于提高米老排组培苗移植后成活率,移植1个月的苗木成活率以T1最高(83.33%),T3次之(81.11%);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米老排组培苗的株高、叶片数、地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在T3时达到峰值,移植6个月的株高、叶数与地径分别为30.93 cm、8.1片和5.04 m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1),分别是T1的2.11、1.82和1.67倍;6个月的苗木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大小均为:T3>T4>T5>T2>T1,T3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分别为T1的8.51和5.56倍;T3的苗木质量指数达到了1.13,显著高于T5、T2和T1P<0.05)。60%黄心土+40%泥炭的混合基质是米老排组培苗移植的理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尾巨桉幼苗需肥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每株施N 0、50、100、150、200 mg的5个氮素水平处理,进行尾巨桉幼苗指数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其幼苗生长、质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尾巨桉幼苗的氮素需求特征,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与苗木质量指数也随之增大,当施氮量大于100 mg株后苗木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基本趋于稳定,而苗高和SPAD值则显著减小;(2)尾巨桉幼苗的生物量与苗高、地径、SPAD值以及苗木质量指数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3)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尾巨桉幼苗N、P、K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26.6、3.8、16.5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26.6~38.5、3.8~5.3、16.5~21.4g/kg; (4)综合各指标得出尾巨桉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100 mg/株.  相似文献   

14.
外源自毒物质胁迫下有机肥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砂培试验研究在外源自毒物质苯丙烯酸(CA)、对羟基苯甲酸(HA)胁迫下有机肥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A,HA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游离氨基酸积累,水解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H2O2含量提高.施用有机肥可提高CA,HA胁迫下黄瓜幼苗的NR活性,提高黄瓜叶片游离氨基酸、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叶片2O2含量.施用有机肥可减轻CA,HA胁迫对黄瓜的毒害作用,该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较相同浓度CA,HA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鑫  安景文  娄春荣 《玉米科学》2015,23(1):143-148
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土壤无机氮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不同施氮方式下,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似,非雨季0~20 cm土壤含水量施肥处理比不施肥(CK)低2~4个百分点,雨季由于降雨的补给各处理各层土壤水分无明显变化。施氮显著增加了0~10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受降雨影响较大,表现出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0~4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受基肥和追肥影响较大,41~10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为3~5 mg/kg,变化幅度较小,趋于稳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轻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酸性黄棕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钼磷配施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和施磷均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油菜苗期叶片硝态氮含量;且钼肥和磷肥配施对促进油菜苗期碳氮代谢存在协同效应。钼肥和磷肥提高油菜光合速率的机制有所不同,钼肥主要提高叶肉细胞光合活性,而磷肥则增加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 2)和 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g/hm 2范围内,甬优2640的稻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的产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 2时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均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甬优2640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地上部较高的干物质量和库容量(总颖花量)。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 15N积累量,但其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甬优2640穗中的 15N分配比例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高施氮量降低水稻氮收获指数。增施氮肥明显提高3个水稻品种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各种酶活性显著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结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较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下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酰胺态氮肥在菠萝蜜苗期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施氮量对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菠萝蜜幼苗叶片、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叶片氮素累积量、茎秆氮素累积量和总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N1(5g/株)时达最大值;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在N1时达最小值。根系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1水平与N0(0 g/株)无显著性差异。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与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总根长单个因子以及三者共同解释菠萝蜜苗生物量变化的比例为9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萝蜜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5 g/株,可作为菠萝蜜苗期施肥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在园林与观赏园艺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兼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国内外关于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质化砧木嫁接方面,而芽苗砧嫁接技术及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生理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从生理层面揭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不同油茶芽苗砧的亲和性差异,本研究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溪软枝油茶、普通油茶为芽苗砧,以杜鹃红山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于嫁接后90 d,考察不同芽苗砧处理对杜鹃红山茶接穗死亡率、嫁接苗叶片中初生代谢产物含量、抗氧化生理指标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杜鹃红山茶嫁接死亡率最低,为18.5%;(2)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砧木,嫁接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3)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最高;(4)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的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均最高。研究认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高州油茶芽苗砧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其嫁接苗抗性优于其他芽苗砧处理,叶片生长状况较好,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