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热研7-33-97为研究对象,常规割制d4为对照,通过比较和分析d7超低频割制对干胶产量、干含、平均株产、人均干胶产量等生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超低频割胶制度可将干胶减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胶工的劳动效率和人均产胶量,进而增加胶工收入,稳定胶工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胶工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4 cm)和5个乙烯利涂施时间(割胶前1、2、3、4和5 d涂施)处理,比较d6割制下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的幼龄热研7-33-97橡胶树胶乳产量;以四天一刀(d4)割制(不涂施乙烯利)为对照,设不同乙烯利浓度(2刀涂施1次0.5%、1.0%和1.5%乙烯利)和不同涂药周期(1、2和3刀涂施1次1.5%乙烯利)5种刺激强度的d6割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单株干胶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在d6割制下,割胶耗皮厚度0.20、0.22 cm和割胶前2、3 d涂施乙烯利刺激的热研7-33-97幼龄胶树的单株平均胶乳产量较高,分别为相应处理中最低胶乳产量的1.37和1.23倍、1.25和1.35倍.较高强度刺激(涂施1.0%~1.5%乙烯利)可充分调动胶树产胶潜力,获得理想产量,且胶乳生理状况良好,死皮病发生率(1.6%~8.3%)低于d4割制.刺激强度(涂施乙烯利浓度和刺激频率)越高,d6割制的单株干胶产量越高,胶乳生理代谢越旺盛,但强刺激(1刀涂施1.5%乙烯利)的死皮病发生率(8.3%)和死皮指数(0.23)明显升高,同时影响高产期的产胶潜力.对刀次产量的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d6割制具有高产期(9—12月)更高产的特点,高产期刀次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50%~5.50%.[结论]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进行d6割胶,需增加割胶耗皮厚度、并适度施用乙烯利,同时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能获得较高的胶乳产量,并延长产胶经济寿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七天一刀(d7)刺激割胶对橡胶树PR107产量和产排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超低频割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开割19年的PR107为材料,比较了d7和d4刺激割胶对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割胶频率从d4降低到d7,同时将刺激浓度从3.5%提高到4.0%,3年累计割胶刀数减少了30.5%,年均株产干胶减少10.4%~24.0%,但株次干胶产量增加了11.9%~28.1%,对胶树的各项生理指标没有负面影响。d7割制下3种刺激剂中乳剂的刺激增产效果优于糊剂,乙烯气体的刺激效果逐年增强,但干含下降明显。从当前橡胶生产形势来看,d7超低频割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解决胶工紧缺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热研7–33–97的推广应用,探寻不同割胶刀次下的适宜激素,以热研7–33–97低割龄橡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0.5%乙烯利和0.3%茉莉酸刺激采胶与割胶刀次对橡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7–33–97用0.5%乙烯利刺激采胶时,第2刀次为适宜增产期,单株干胶产量高达72.59 g,净胶乳增产率达17.88%,净干胶含量增长率为3.28%;0.3%茉莉酸刺激采胶的情况下,各割次株产胶乳量均下降,仅2~5割次干胶含量增加,在此条件下未获得较高的干胶产量。综合分析,采用上述2种激素刺激割胶时,胶乳产量是影响热研7–33–97干胶产量的主要因素,干胶含量对干胶产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晚熟橡胶无性系 PR107初产期产量,本文进行了不同刺激浓度,不同刺激频率的低强度采胶技术(即 S/2、d/3+ET)试验,结果表明:(1)在采用 S/2、d/3割制的情况下,以月施药周期,乙烯利浓度为1.0%糊剂为宜,增产率为16.3~19.3%;(2)初产期采用低强度的刺激割胶制度,干胶含量一直保持在29.8%以上;(3)采用低浓度(如0.5%或1.0%)和低频率(月周期)刺激,死皮率都比常规割制低;(4)初产期施用乙烯利刺激,胶乳硫醇含量增多,但蔗糖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刺激割胶与RRIM600矿质养分流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5种刺激割胶制度对RRIM600橡胶树胶乳总固形物(TS)中4种矿质养分(N、P、K、Mg)的影响。结果表明:s/2d/2、s/2d/3 ET、(s/4↑ s/4)d/4 ET、(s/4↑ s/4)d/5 ET、(s/4↑ s/4)d/6 ET等割制下,TS中的4种矿质养分含量均为10月的大于8月的;每生产1kg干胶随胶乳流失的总矿质养分,d/2、d/3及阴阳双线割制中d/6的阳刀三者之间差异不大,其余割制则不论是阴刀还是阳刀都明显大于d/2和d/3;5种割制流失的单一矿质养分都是N、K明显多于P、Mg。阴阳双线割制中阳刀长流胶带走的矿质养分明显大于阴刀,主要是由于阳刀长流胶钾的流失明显增加;(s/4↑ s/4)d/4 ET割制的高刀产、高株产,是以养分的大量损失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统收统测的方式对20个割龄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PR107无性系树位5-12月产胶量进行测定分析,以研究PR107无性系单株、单位面积干胶产量的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割龄的株产干胶量和公顷产干胶量的月变化曲线除1 a和12 a表现为多峰型外均表现为双峰型;夏季的6或7月是PR107产胶的高峰期,秋季11月是PR107产胶的另一个高峰期。在4或5月和9月应加强肥水供应以提高树体养分的蓄积。PR107的8个中低割龄和12个高割龄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PR107中低割龄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在5月和7,12月分别有极显著(P0.01),显著(P0.05)的线性相关;其他月份中低割龄和5-12月高割龄PR107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不同割龄PR107橡胶树的干胶产量显著受采收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其次是提高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不同割龄间,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5.71%),其次为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的(23.45%),年割胶刀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67%)。综合上述结果,海南省植胶地区应在适宜的年割胶刀数基础上,以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和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为突破口,充分协调三者的关系,力争实现产量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生长量与产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引进的胶木兼优品系和自育的新型无性系及高产对照品种RRIM600组成的15个试材从生长量和产胶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5个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干胶含量和割次干胶产量分别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的割次干胶产量和月产干胶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材料间生长量、胶乳产量和干胶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生长量与产胶量无显著性相关.而且,热试8、热试7、热试10和热研2-73这4个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胶木兼优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对橡胶树大丰95干胶产量及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宜大丰95的割胶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2d3割制对开割3年后的大丰95并涂施不同浓度(0、0.25%、0.50%和0.75%)的乙烯利,测定分析各处理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等生理参数.[结果]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下大丰95的干胶净增产率分别为15.3%和26.2%,乙烯利刺激浓度为0.75%时干胶产量随刺激浓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干胶含量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无机磷持续显著增加(P<0.05,下同),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及硫醇、蔗糖和镁离子含量均下降.采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大丰95干胶含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847),干胶产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05).[结论]采用S/2d3低频割制配合采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开割3年后的大丰95橡胶树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应,胶树死皮率未明显增加,对胶树生长的影响也较小,可在大丰95割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茂名农垦4个农场橡胶树进行超低频(s/2d6+ET)割胶技术试验,研究超低频割胶对人均干胶产量、人均割胶效率、胶树单株产量及干含等生产指标的影响和规律,并提出了适应当前生产管理的对策,旨在为当地橡胶生产管理和提高胶工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不同割龄橡胶树大丰95产胶量随采收期更替而变化的规律,以树位为单元,对其13个割龄在春、夏、秋、冬季4个采割期的干胶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割龄大丰95月株产干胶量和月公顷产干胶量月变化曲线除8 a割龄表现为单峰型外其余均表现为双峰型;夏季的6或7月份是大丰95产胶的高峰期,秋季11月份是另一个高峰期,在6或7和11月份的前2个月应加强肥水供应以提高树体养分的蓄积。各割龄大丰95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产量的影响,为橡胶树品种选育和橡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7个橡胶树品系开割3年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开割早期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结果]不同品质橡胶树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产胶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产胶特性可将7个品系划分为6种产胶特性类别;气象因子与橡胶树干胶产量关联度排序为: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总降水量>割胶前3d逐日平均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低温度>割胶当天最低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高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割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越大、产胶量越高.[结论]橡胶树产量主要由基因型决定;相对湿度对橡胶树产量有显著影响,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割龄橡胶树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对海南省大丰农场23块21、23 a高割龄PR107胶园及其9个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各主要经济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再之是年割胶刀数。生产中要以每公顷有效割株数为中心来合理安排割胶强度,对年割胶刀数进行合理的促控,保持适宜的高产群体,开割中后期注意刺激剂的施用,以既增加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又不影响在割率才有利于高产。运用微机对三性状产量效应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高割龄PR107年产量≥1500 kg/hm2的栽培措施为: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79.82~85.26 g,年割胶刀数60.84~61.19,每公顷有效割株数393.52~422.37株。三因子取平均值时年单产预估为1988.1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树干注射法在老龄RRIM600橡胶树上进行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乙烯利刺激试验,结合不同割面位置的乙烯利刺激增产效应进行研究后初步得出:树干注射0.05%的乙烯利2 mL以上即可获得和常规割面涂药法相当的产胶量,注射乙烯利浓度在1%以上其产胶量即可超过常规涂药法,且注药孔与割面的距离在50 cm以内能获得更高的干胶产量。而采用3%的乙烯利注射2 mL的方式可以获得比常规涂药法更高的产胶量,与不使用乙烯利刺激的胶树相比,其净增产率达到123%,是较为适宜的橡胶树树干注射乙烯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割胶间隔时间对热研7-33-97胶乳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间隔时间割胶,胶树产胶与排胶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以剖龄为2年的热研7.33—97胶树为材料,研究在不刺激的情况下采用不同间隔时间割胶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间隔4d割胶的干胶产量最高,为42.22g;随着割胶间隔时间的延长,胶乳的黄色体破裂指数逐渐下降,胶乳的干胶含量明显增加,总固形物含量也逐渐增加;间隔4d割胶的胶乳蔗糖含量和镁离子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319、27.60mmaol/L;间隔2d割胶的胶乳无机磷含量最高,达到3.565mmol/L,但与间隔4d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间隔4d割胶的干胶产量、镁离子含量、蔗糖含量、干胶含量等都显著高于间隔1~3d的,表现出了高产高糖高干含的良好生理效应;间隔1d则表现出低产低糖低干含的不良生理效应。[结论]在生产上为热研7-33-97优良新品种制定合适的割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热研7-20-59’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晚熟品种,为探讨该品种应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的产量效应和技术适应性,在2018—2020年期间,在该品种上连续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并对其胶树死皮率和产量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连续3年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干胶产量逐年递增,2020年株产达到7.2kg,高于同割龄基本试验区株产,年平均四、五级死皮率低于0.5%。在‘热研7-20-59’上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既省工又高效,配合使用动态调控技术割胶,可实现连续3年增产。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不同采收年限(割龄)和月份对PR107橡胶树产胶量的影响,采用统收统测法对1~37 a割龄和5~12月份PR107无性系树位的干胶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年限、不同月份的PR107橡胶树的干胶产量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不同采收月份中,11月份干胶产量最高,其株产、公顷产干胶量分别达798.74 g、169.35 kg,5月份干胶产量最低,其株产干胶量和公顷产干胶量分别为402.70 g、83.45 kg。不同采收年限中,37 a的全年月均株产干胶量最高,达1 334.39 g,34 a的全年月均公顷产干胶量最高,达188.10 kg。各年限PR107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割龄与年株产干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年公顷产干胶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初步证明采收年限和月份显著影响橡胶树PR107的干胶产量。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气刺短线高效采胶技术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割胶劳动力缺乏亟的今天,亟需一种既省工又高效的割胶新技术。试验提出气刺短线(S/8)高效采胶技术。云南江城橡胶公司6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表明:气刺短线采胶各项生产数据正常,产量效应增产明显,平均净增产率为12.42%,平均株产和株次产分别高于对照0.44 kg和7.2 g;流胶时间长,长流胶比例高于对照12.9%;刺激周期内胶乳产量呈梯度下降趋势;干胶含量低于对照1.5%,平均死皮发生率比对照高出0.54%。气刺短线(S/8)采胶技术可充分挖掘老龄胶树的产胶潜力和延长其经济寿命,并表现出省工、高效的特点。此项技术为橡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云南最早进行橡胶树微割采胶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微割采胶的株产、株次产都高于对照常规割胶,年平均净增产率为5.78%,干胶含量比对照低1~4个百分点;割胶速度为对照的2~3倍;耗皮量为对照的20%-25%;累计死皮率为4.04%,低于对照(5.91%),为常规割胶的68.36%,胶乳生理参数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